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26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26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6 08:16:09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图
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图
观察上面两幅图片,说出中英两国分别代表了那两种文明?
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
VS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自然经济
十九世纪六七年代
外国
资本
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洋务经济
变之一:“工业文明下的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变之三:“内外夹击下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19世纪中叶前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图
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图片中所反映的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指什么?其特点又是什么?
变之一:“工业文明下的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特点: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史料研习:
材料一:1795

1846
年的
50年间
,美国每磅棉纱的生产费用下降了94%
,以后继续下降
。19
世纪
70
年代
,在中国的洋纱价格比土纱价格低三分之一
。许多手织者舍弃土纱而用洋纱
。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思考:材料各自反映出现了哪些历史现象?对中国传统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商品倾销
掠夺原料
耕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
自然经济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变之一:“工业文明下的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穿越历史:重回19世纪50年代的清王朝
洋务运动
起止时间
代表人物
主张、目的
主要内容
创办军用工业
“自强”为口号
创办民用工业
“求富”为口号
海军方面
教育方面
结果
影响
结合教材第二个子目,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奕?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材料一:军事工业:1867—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大批军火……,经费来源于清政府的拨款,这些军火由清政府调拨给各地清军。仿照衙门样式的机构设置,设立相应的对口部门。江南制造局虽是清未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但是技术上仍是由外国技师垄断。
材料二: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生产的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轮船招商局名为官督商办,实则商人投资而无实权,实权为国家派的官僚掌握……正因为他们受到清王朝及其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
小组合作探究:探讨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在技术、资金、管理、产品、性质上的异同。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技术
资金
管理
市场
性质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开展
学习西方,机器生产
学习西方,机器生产
政府
官僚、买办、商人以私人入股的形式筹集
封建衙门式
采取商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由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市场
封建性质的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建立近代海军
北洋海军军旗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1872年30名赴美留学儿童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于“



动”
的评
价,






先后
出现

多种


的论
点,


有“




论”


角度
的“

点论”






论”
和“


肯定
论”
等。
学术争鸣: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在于政治气侯的变化和个人政治思想倾向的不同,
以及评价者立足点,
着眼点和历史观的差异。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1)积极作用:
(2)局限性: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引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变之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
变之三:“内外夹击下的产生”:民族资本出现
1845年第一个外洋船坞
发昌
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
机器磨坊
观察左图思考: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它们创办人身份如何?地点在哪?生产方式如何?
结合以上的问题,总结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创办人:朱其昂、身份:晚清官员
创办人:方举赞、孙英德
身份:商人
创办人:陈启沅
身份:商人
变之三:“内外夹击下的产生”:民族资本出现
三个民族企业的坎坷命运
发昌机械厂:1866年由方举赞、孙英德创办于上海,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从手工工场转变为机器工业。光绪二年
(1876年)
已能制造小火轮和车床等。后以制造小火轮为主,是当时上海私人资本机器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后因受到外商船厂的压迫和排挤,趋于衰落。1900年为英资耶松船厂所吞并。
贻来牟机器磨坊:清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轮船招商局会办的朱其昂在天津的紫竹林村外开了一家牌号“贻来牟”的机器磨坊,是中国食品工业最先使用机器生产的厂家。此后,境内民族工业和外资工业相继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锅炉爆炸,引起厂房大火,工人死伤,机器被毁,磨坊遂一蹶不振。
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思考:通过三个民族企业发展的过程,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变之三:“内外夹击下的产生”:民族资本出现
1.原因:
2.时间、地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
3.影响:
经济上: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政治上: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思想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外来企业的刺激、
本课小结

检测反馈
1.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基于()
A
.
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B
.
便利于体制内高效监督
C
.
符合现代管理趋势
D
.
临近交通枢纽,便于销售
2.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检测反馈
3.华侨商人卫省轩,目睹“洋火"充斥中国市场,1879年在佛山独资创办巧明火柴厂。工人主体是村民,每到夏秋时节放其假收种庄稼。他还允许工人携带年幼的子女入厂做工。这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材料表明()
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B.传统经济影响近代企业管理
C.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工农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形成
课下作业
对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的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请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THANKS《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
识记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主张、口号、目的、性质、代表性企业、影响等。
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
理解外资企业创办、洋务运动兴起、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内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史料研读:通过对史料的研读,认识外国资本侵略对自然经济的影响,从而认识自然经济解体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教材,完成对洋务运动的自主学习,并能填充表格,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问题探究:给出史料,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完成对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对比,从而更好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创办洋务企业目的、性质、方式等。
图文结合:通过给出的地图信息,对“时空”有整体的认识,从而助推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学术争鸣: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树立起学生客观、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树立起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近代中国在面临外来资本主义侵略下,中国经济的艰难的转型,体验中国的近代化艰难之路,从而更好的认识当下的现代化建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近代化、官督商办、买办等概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内在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本课讲授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历史解释能力,有助于老师动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但由于高中历史以专题史形式出现,时空跨度大,学生对经济史比较陌生,此外,本节课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科特点,力求将知识体系化,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不断启发、点拨,充分挖掘深层次历史信息,不断追问,透过历史的现象探寻历史本质。
四、设计思路:
依据高二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我主要提供的各种图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课标相关问题。
四、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一课,上承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下承第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一的《鸦片战争》相关联,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后,由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经济的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买办阶级的出现)、思想文化(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文明)、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五、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5分钟)
展示19世纪中期两幅图片,对比分析中英两国所代表的文明的对比。从而引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
跟随教师的讲解,形成19世纪中期宏观时代背景
对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对比,形成宏观上的感知,增强时空观念。
一、“工业文明下的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5分钟)
给出古代经济生产方式图、两则近代经济史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挖掘信息
学生依据图片说出每幅图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史料现象背后的本质。
提高学生依据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二、“内忧外患下的求生”:洋务经济的产生(23分钟)
教师给出时空信,历史地图,自主学习表格等,不断追问、提示,深挖历史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理解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大环境,给出表格,自主学习,完成表格。通过史料,小组探究,比较军事、民用企业的异同。多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多角度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理性认识,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三、“内外夹击下的产生”:民族资本的出现(8分钟)
给出地图,以及代表性企业、创办人身份等信息,以及代表性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的历程史料。
学生通过所给信息,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探寻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的原因,特点等。
从“小切口”到“大历史”,学会对典型历史事件的分析,从而形成大时空背景。
小结(4分钟)
给出四副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分别代表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学生根据图片,自主梳理本结课知识结构,探讨各种经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探寻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困惑
1、教材的信息容量大,如何巧妙设计问题,在45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本节课的虽然按部就班的上下来,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枯燥的“史料”,如何生动的呈现?这是历史教师难题,也是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评测练习
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
2.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3.“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C.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D.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
鸦片战争后,湖南安化、平江等传统绿茶产地,多转而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红茶,各地竞相仿制,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陆续出现。这反映了湖南当地
A.茶业生产经营因时而变
B.饮茶风尚渐与国际接轨
C.官府大力扶持私营产业
D.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5.
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这种状况表明
A.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显现
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环境恶化
D.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6.
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钢厂,也是远东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一年(1890年),生产钢铁制品即达8860吨,其中该厂自身用去3870吨,湖北枪炮厂用去300余吨,外售1000余吨。这反映了
A.洋务企业成功抵制了外资
B.近代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7.
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推知
A.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
B.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四民”
C.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D.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
8.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英国棉布价格优势更大
B.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吴江县)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材料三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并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2分)
(3)材料三表明松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据材料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8:DBDAACDB
9.(18分)(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
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分)
(2)新现象:雇佣关系;(2分)实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因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分)
(3)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2分)原因:列强资本主义侵略、外国商品的冲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