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卷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单位不是焦耳的物理量是
?
A.
功
B.
内能
C.
功率
D.
热量
2.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杯中各盛入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水,关于杯中水的内能说法正确的
?
A.
杯中水分子平均运动比
杯中的剧烈
B.
、
两杯中水的内能无法比较
C.
杯中水的内能比
杯中大
D.
杯中水的内能最小
3.
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B.
搓手取暖
C.
钻木取火
D.
水蒸汽将软木塞冲出
4.
将
的水与
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5.
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
A.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
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入的酒精量相同
C.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
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6.
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的高低表示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
B.
两物体的温度差越大,传递的热量一定越多
C.
含热量多的物体能够将热量传给含热量低的物体
D.
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7.
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
1988
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现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8.
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
A.
挂一个钩码
B.
挂两个钩码
C.
铅柱略错开
D.
置于真空罩内
9.
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A.
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互搓一会儿就暖和了
B.
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D.
盛夏在烈日之下的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10.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
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
A.
B.
C.
D.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物体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小的物体吸收热量多一些
B.
在热传递中比热容大的物体能把热量传给比热容小的物体
C.
要想增大某物体的比热容,必须给这个物体加热
D.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与物质的温度高低和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12.
人们穿保暖内衣抵御寒冷,穿保暖内衣比较暖和主要是由于它的制作材料
?
A.
观赏性好
B.
弹性好
C.
密度小
D.
导热性能差
13.
如图所示,
瓶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与另一只装满空气的
瓶,口对口放置,中间用一玻璃片隔开,当抽掉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将看到装满空气的
瓶内跑进了二氧化氮的气体,这是因为
?
A.
地球的吸引,使得二氧化氮气体运动到装空气的
瓶中
B.
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
两种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D.
两种气体在进行着扩散
14.
现在许多家庭采用了“水地暖”取暖。其原理是用不高于
的热水,在铺设于地板下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板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利用热水为热媒,主要是因为水的
?
A.
流动性强
B.
沸点高
C.
比热容大
D.
密度大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D.
物体的内能越大则其机械能越大
16.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C.
高温物体把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D.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17.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动理论的是
?
A.
海绵能够吸收水
B.
液体很难被压缩
C.
高温加热使碳分子进入钢件表层
D.
鸭蛋裹上食盐的泥巴后变成咸蛋
18.
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是非晶体
B.
该物体的熔点为
C.
第
到
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
D.
第
到
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
19.
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内能就是热量,它们的单位、物理意义均相同
B.
零摄氏度以上的物体有内能,零摄氏度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
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叫做物体的内能
D.
内能和机械能一样,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20.
有五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其中一个盛满开水,其他杯中没有水,仅利用杯子的吸热作用,将开水的温度降低,则下列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
A.
将第一杯中的水,平均倒入其余四个杯子中
B.
先将第一杯中的水整杯倒入第二个杯子中,等到杯子不再吸热时,再倒入第三个杯子中,以此类推,最后倒入第五个杯子中
C.
先平均倒入其中两个杯子中,等到杯子不再吸热,再平均倒入剩下的二个杯子中
D.
无论怎样,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24分)
21.
水的密度是
,读作
?,表示的意义是
?。
22.
日常生活中谈到的“热”,具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表示物理学中的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夏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23.
煤油的比热容是
,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
24.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一种
?现象,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在
?。
25.
“嫦娥”三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
年时间里,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26.
两个基本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27.
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
?,其原因是
?。
28.
甲、乙两液体的密度比为
,体积比为
,比热容比为
,且它们的初温不等,现将它们混合(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计混合过程中的热损失,达到热平衡后液体温度相对各自初温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
和
,则
为
?.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4分)
29.
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请解释这种现象。
30.
地热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天然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热的开发利用在世界各国正积极展开,能源和原材料贫乏的日本,地热已得到广泛利用。
以内地温一般在
左右,作为居室空调和道路融雪已足够了,日本普遍在地下
左右开采地温资源。其做法是:先打一个深
左右的孔,在孔內安置一套管子,外套管直径
,内管直径
,内外套管分别形成出水管和进水管,接在地面蛇形的散热管上,形成个封闭的循环水路。使用前先将所有管中灌满清水,再用水泵封闭管内的清水循环。这套装置在炎热的夏天能降温,在寒冷的冬天能取暖,请你说明这套装置是如何利用地热的。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2分)
31.
成都
在大力发展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递行业的一些公司积极尝试无人机送货,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载着货物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该货物质量为
、体枳为
,
取
。求:
(1)货物的密度;
(2)提升货物所做的功。
32.
在质量为
千克的铝壶里装了
千克水,把这壶水从
加热到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铝壶吸收的热量。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功、能量、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故ABD的单位都是焦耳,不合题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不是焦耳,故C符合题意。
2.
B
【解析】观察上图
图,
杯的水的温度低,故
杯中水分子平均运动比
杯中的剧烈,故A错误;
观察上图
杯子中的水质量相同,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可知
,故CD错误;
、
两杯的质量温度都不相同,故无法比较,故B正确。
3.
D
【解析】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C错误;
水蒸气顶开软木塞,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4.
A
5.
B
【解析】A、实验中,应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相同的热量;
B、实验中,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对升温的快慢不会造成影响;
C、实验中,必须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D、实验中,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也会影响其吸热与升温的情况,故应使容器保持相同。
6.
D
7.
A
【解析】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锅内的食物从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而被煮熟,A属于热现象;
奇特的日出(双日重叠)现象,B属于光现象;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C不属于热现象;
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是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D不属于热现象。
8.
D
9.
C
【解析】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互搓一会儿就暖和了,属于利用内能加热物体,A不符合题意;
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属于利用内能加热物体,B不符合题意;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利用内能做功,C符合题意;
盛夏在烈日之下的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属于利用内能加热物体,D不符合题意。
10.
B
【解析】取两种液体都加热了
分钟为研究对象,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
由
,
得:,
即:
解得:。
11.
D
【解析】比热容是反映物质本身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12.
D
【解析】保暖内衣比较暖和,主要是由于它能使人体的热量不易散失,说明它的制作材料的保温性能好,导热性能差。
13.
D
14.
C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水地暖”利用热水为热媒。
15.
B
【解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A错误;
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因为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所以内能不会为零,故C错误;
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所以内能大,机械能不一定大,故D错误。
16.
B
17.
A
【解析】海绵能够吸水,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不属于分子动理论,故A符合题意;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其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碳分子进入钢件表层,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C不符合题意;
鸭蛋裹上混有食盐的泥巴,过一段时间变成咸蛋,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18.
B
【解析】由图象可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
。故A错误,B正确;
物质从第
到
时间属于熔化过程,保持温度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CD错误,故选B。
19.
D
20.
B
【解析】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当杯子注入开水后,杯子本身的温度升高,杯内开水的温度降低。直到杯子的温度和杯内水的温度相等为止,这时杯子不再吸热。
杯子升高的温度
,
当采用
方法时,整杯开水注入第二个杯中,杯子所升高的温度一定比
、
方法高。而杯子升高的温度较高,就表示杯子吸收开水的热量较多。同理,把开水(现在变为暖水)从第二个杯子再注入第三个杯子中,则第三个杯子所升高的温度,一定比
、
方法的第三个杯子所升高的温度高,如此类推。可知采用
方法,可以使开水失去较多的热量,也就是降低较大的温度。
第二部分
21.
千克每立方米;体积为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千克
22.
温度;内能
23.
煤油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为
【解析】煤油的比热容是
,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煤油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为
。
24.
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物理学角度说这是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5.
减小;热传递
26.
物质的多少;质量与体积之比;千克;;;;;千克每立方米;;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种类;状态;;体积为
的水的质量为
27.
大;水分子与玻璃分子间有吸引力
28.
【解析】由
得,液体的质量
,
则甲、乙两液体的密度比为:,
不计混合过程中的热损失,根据热平衡方程可得:,
即:,
则液体温度相对各自初温变化量的绝对值:
第三部分
29.
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绳子会对管子做功,管子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大,管内有大量酒精蒸气;因管子与酒精蒸气会有温度差,所以管子会把热量传递给酒精蒸气,酒精蒸气的温度也会升高,酒精蒸气的内能增加,酒精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会看到塞子跳起来。
30.
冬天,水泵将被地温加热的水引入室内,热水向室内放热,然后将散热后的水引入地下继续加热;夏天,水泵将被地温冷却的水引入室内,冷水从室内吸热,然后将吸热后的水引入地下继续降温,如此循环下去,就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利用地热。
第四部分
31.
(1)
【解析】货物的密度:
;
??????(2)
【解析】提升货物所做的功:
。
32.
(1)
【解析】。
??????(2)
【解析】。
第12页(共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