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单元测试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
肯定美国的民主制度
B.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
主张民主、和平建国
D.
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2.电视剧《中原突围》描写了中原解放军在国民党20万大军的进攻下,分两路突围的故事。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
)
A.抗日战争爆发
B.全面内战爆发
C.鸦片战争爆发
D.北伐战争爆发
3.“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A.
国民党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4.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
A.闪击战
B.持久战
C.运动战
D.游击战
5.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C.
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6.1946年,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毛泽东的这种自信心从根本上说来自
(
)
A.毛泽东对自己军事才能高度自信
B.毛泽东对蒋介石才干的正确分析
C.解放军打仗勇敢,纪律严明
D.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7.1946年6月,“假和平、真内战”的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
A.
中原解放区
B.
东北解放区
C.
陕甘宁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8.“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毛泽东所指的军事行动是
(
)
A.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B.被迫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C.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D.领导中共中央撤退,转战陕北
9.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的战略目标是( )
A.解放长江以南各省,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C.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粉碎敌人对陕甘解放区的进攻
10.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开始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
A.减租减息
B.将逃亡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C.耕者有其田
D.打击地主,限制中农、富农
11.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反侵略战争。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抗日战争洗雪了中国近百年的民族耻辱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D.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2.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千里挺进大别山
1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温家宝总理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割占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香港
14.三大战役中同时进行的两个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与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与淮海战役
15.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组织力量的覆灭。”这里“伟大的胜利”是指
(
)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淮海战役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对比表
材料二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1)材料一反映了国共两党军队人数怎样的变化趋势?1946年6月,国民党向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又是什么历史事件?
(3)1948年,根据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先后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邀请毛泽东的是谁?
材料二 时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总主笔的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2)材料二中“软的一套手法”和“动大手术”各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以及“更有文章好做”?
(3)面对邀请,毛泽东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18.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下,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就中共本身来说,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伯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皮,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友,值得!”
材料四
1948
年8
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材料一中的“挖蒋根”是指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
它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2)材料二中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的”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
(3)材料三中的“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的是哪一战役?(2
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20.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1)十年内战时期:
。?
(2)全民族抗战时期:
,
。?
(3)解放战争时期:
。?
21.为了更好地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小明收集了以下几部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经典影片。请你结合下列影片海报,回答相关问题。
(1)结合下列提示,请你将相对应的影片海报的英文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断敌退路,关门打狗—— ?
②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
③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
④解放江北,大量歼敌—— ?
(2)在这几部影片中,如果想了解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你应该观看的影片有哪些?(写出英文字母即可)请你任选其中一个军事行动,说出其具体贡献。
(3)请你总结一下,这些军事行动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B
6.D
7.A
8.D
9.B
10.C
11.C
12.D
13.A
14.B
15.B
二.非选择题
16.(1)国民党军队人数不断减少,共产党军队人数不断增加。中原解放区。
(2)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7.(1)事件:重庆谈判。人物:蒋介石。
(2)“软的一套手法”: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蒋介石)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可以将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以控制舆论和欺骗人民。(言之有理即可)
(3)决定: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原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同时可以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18.【答案】(1)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2)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解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很多,要注意正确分析。
【点评】考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9.(1)“
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扭转战局的关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
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27年到1947年。
(3)辽沈战役。
(4)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20.(1)十年内战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 。?
(2)全民族抗战时期: 八路军 , 新四军 。?
(3)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 。?
21.(1)①断敌退路,关门打狗—— B ?
②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A ?
③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 ?
④解放江北,大量歼敌—— C ?
(2)A和C。A:与刘伯承一起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与刘伯承、陈毅等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任答一点即可)
(3)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党的正确指挥和正确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