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
温故知新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分子阶层欢迎
新旧冲突--寻背景
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怎样的变革?
吾国之维新也,...... ,共和也,帝制也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有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新意盎然--知概况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7年8月,《新青年》出完第3卷后,因发行不广,销路不畅,一度中止出版。早期《新青年》没有多大影响。每期印数仅1000本。
1918年1月,《新青年》在中断4个月之后重新出版,一批北大教授加盟《新青年》。
1919年初,《新青年》声名大振。杂志最高印数达一万五六千份。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除旧布新--看内容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 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愚昧 迷信
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刊登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县长给她修建贞洁牌坊进行表彰。
旧道德草菅人命
你知道漫画(右)中所称的“德先生”和
“赛先生”究竟是指什么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示,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
麻子,脚不大周正
胡 适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表1:1913年江苏第 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材料一:
表2: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万象更新--论影响
材料二: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的《新诗年选》
摘录:《自觉的女子》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三: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各抒己见:结合图片,谈谈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改造创新,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