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单元测试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
A.
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
①陕北 ②晋察冀 ③晋冀鲁豫 ④山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千里跃进大别山”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
)
A.
时间
B.
指挥者
C.
部队
D.
影响
4.小说《红日》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山东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杀,最终在解放区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故事。该小说可能参照的创作背景是
(
)
A.孟良崮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重庆谈判
5.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6.这是一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民谣最能说明
(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7.“现在,毛泽东先生来到陪都,他与蒋主席有十九年的阔别,经长期内争,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于,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这则发表在《大公报》上的社评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
A.重庆谈判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全面内战爆发
D.国共第一次合作
8.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台儿庄战役
9.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南京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蒋介石日记》(1948年12月31日)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本月忧患”主要是指
(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失败 ③中共发起平津战役 ④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中失误频频 ⑤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11.根据关键词“黄埔军校”“南昌起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归纳一个学习主题,以下最准确的是(
)
A.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B.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C.发展变化的国共两党关系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12.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解放区是(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14.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做出该判断的历史背景是
(
)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5.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锦州解放
B.徐州解放
C.南京解放
D.北平解放
二.非选择题
16.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2)就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国共双方达成什么共识?对中华民族产生什么影响?
(3)在图二事件发生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文件落实情况如何?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17.在学习完“解放战争”一课后,某中学八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一次课外读史活动,请你参与,进行探究。
【欣赏图片 感受伟人风采】
(1)图1场景发生于何时?毛泽东此行,整个重庆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观看图片 再现历史瞬间】
(2)图2连环画《保卫延安》反映的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哪一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的史实?这次重点进攻是如何被粉碎的?
【参观遗址 追忆战争年代】
(3)图3“孟良崮战役”中哪支部队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有何影响?
18.
下图是《三大战役示意图》,根据图上编号填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并写出各战役参战的部队。
①
,参战部队
。
②
,参战部队
。
③
,参战部队
。
19.组合列举:根据提示,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
(1)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个
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1947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
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
(3)
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
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图片是这支军队发展历程的缩影。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五,这支人民军队创建于哪一年?
(2)图六的场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战役?
(3)我国的战略核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
(4)导弹部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什么道路?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 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A
5.B
6.C
7.A
8.D
9.C
10.C
11.C
12.C
13.A
14.B
15.C
二.非选择题
16.(1)图一是西安事变;图二是重庆谈判。
(2)图一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初步共识。影响: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国民党在完成全面内战的部署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4)启示:实现全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观点正确即可)
17.(1)时间:1945年8月。原因:毛泽东此举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壮举;广大人民渴望和平,希望国共和谈成功。
(2)解放区:陕北解放区。方式: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部队:华东野战军。影响: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8.
①辽沈战役,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②淮海战役,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③平津战役,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19.(1) 解放
(2) 晋冀鲁豫 ?
(3) 辽沈战役
20.【答案】(1)1927年。
(2)辽沈战役。
(3)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4)科技强军。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意义的认识。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人民军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沈战役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一11月,林虎、罗荣桓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等城市。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首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3)战略导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中以装备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为主体,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核反击的主要力量。战略导弹部队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我国的战略核力量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三部分组成。
(4)战略导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中以装备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为主体,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核反击的主要力量。它的基本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与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共同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导弹部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了科技强军的道路。
21.答案:(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