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随堂练——1.4测量平均速度拓展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随堂练——1.4测量平均速度拓展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6 07: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测量平均速度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2.如图所示,利用每0.1秒闪光一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3.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李军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m~80m内张胜和陈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张胜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4.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秒
D.大于5米/秒
5.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
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4
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
7.如图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出发8h内和l2h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h到8h内共走了270km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km/h
D.汽车在2h至4h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m/s
8.刘老师和孟老师分别从石家庄和邢台沿着同一条公路同时开车出发,且从他们出发到他们相遇需要的时间为1.15h.已知两位老师所选公路的长度约为115km,刘老师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5km/h,则孟老师的平均速度为
A.45km/h
B.50km/h
C.55km/h
D.60km/h
9.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10.一个重物从某高处自由下落,在落地前的1s内,正好通过10m的路程,则这个重物在整个下落过程中
A.平均速度可能等于10m/s
B.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平均速度可能等于7.5m/s
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11.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运动速度大(两空均选填“甲”或“乙”).
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选填“速度”、“路程”、“时间”)
13.某同学在100m赛跑中,前40m用了8s,后60m的平均速度为7.5m/s,则他在整个100m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m/s.
14.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通过的________较大.
(2)若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则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1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各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了小球竖直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小球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小球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AC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6.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到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如表中。
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
m/s。
三、解答题
1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每小一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填“大”或“小”).
(3)SAB=_________cm,tAB=_________s,vAB=_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18.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使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时间t/s
路程s/cm
0
0
4
10
8
20
12
30
16
40
20
50
(3)根据数据或图象分析小气泡做的什么运动?_____(写出分析过程及结论)
19.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6: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20.一个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其路程S和时间t和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利用你所学知识分析计算:
(1)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物体在1.5s时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前2.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
1.
B
2.
A
3.
C
4.
B
5.
D
6.
C
7.
D
8.
C
9.
ABD
10.
CD
11.


12.
乙车路程
13.
6.25
14.

路程
10
15.
一直变大
0.16
16.
4
5
6.67
5.33
17.
v=

4
2
0.02

18.
刻度尺、停表
小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19.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33.3m/s;(2)火车的长度是600m.
20.
(1)10m/s;(2)10m/s;(3)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