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6 09: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因此本教学设计是采用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这个新的物理量。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自主制订实验探究的实验方案,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更好地掌握实验探究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与比较,发现同种物质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及正确理解密度公式。
五、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用:蓝色氢气球、黄色空气球各一个。
2.学生实验用:天平(含砝码),木块、铁块各至少两个(不同体积),量筒(装有水),刻度尺,细线。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演示:教师出示2个等大的气球(蓝色的是氢气球,黄色的是空气球),然后同时松开手,蓝色球向天花板飞去,黄色球掉向地板。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讨论提出意见并保留,等学生学习了新课后看谁的说法正确。
教师:物体即使体积相同,因所含物质不同,质量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
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问题与猜想
利用教材上赛车的例子说明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然后让学生讨论:“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这句话对吗?”
(通过学生讨论争辩,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质量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根据上面的讨论,让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结合生活的经验,学生会比较容易地猜到: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或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设计实验方案。
(2)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
既然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种类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要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所选用的物体(研究对象)应取什么相同?什么不同?怎样选研究对象才能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
物理量物体
质量m/kg
体积/m3
质量与体积之比m/v(kg/m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3)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验,练和量筒的使用以及学会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所需数据,并正确记录。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了解学生测量的数据,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质量/体积)填到表格中。讨论:
①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②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③铁和木块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你认为这次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讨论,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3.密度
在学生得到上面实验结论后,教师引导讲解: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由此引出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在学生理解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有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2)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公式:密度=
符号表示:m
---质量,V---体积,ρ---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向学生说明:根据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有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是一个复合单位,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教师板书上述密度单位的换算:
1kg/m3=(1×103g)/(1×106cm3)=10-3g/cm3
1g/cm3=(1×10-3kg)/(1×10-6m3)=1×103kg/m3
4.课堂练习
①对于密度公式
理解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②纯水的密度是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一杯酒精的密度是ρ,若把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杯酒精的密度是
;一钢瓶里装有氧气(设氧气为气态),氧气密度为ρ1
,若病人用去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③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下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实验次数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与体积之比
(g/cm3)
1
铁块1
79
10
7.9
2
铁块2
158
20
7.9
3
铝块1
54
20
2.7
4
铝块2
108
40
2.7
(1)比较1、2(或3、4),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的;
(2)比较1、3(或2、4),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的。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
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4)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中引进了密度,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填“无关”或“有关”)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悟?
6.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第五章
第二节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得到结论: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评估与交流
二、密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交织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kg/m3”和“g/cm3”,
1kg/m3=(1×103g)/(1×106cm3)=10-3g/cm3
1g/cm3=(1×10-3kg)/(1×10-6m3)=1×103kg/m3
八、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掌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比较陌生,此外密度的单位的换算不是很熟练,需要多加练习。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概念教学,举例应用
练习巩固,小结评估
分析论证


布置作业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PAGE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