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弹性。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要求各市新开工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
A.
寒潮
B.
台风
C.
洪涝
D.
地震
福建省要求各市做好“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
B.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C.
地震活动频繁
D.
河流稀少
为了雨季不再“看海”,符合福建省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是()
A.
保护森林植被
B.
提高水价
C.
围湖造田
D.
开垦坡地
如图示意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根据分布情况判断该气象灾害为( )
A.
干旱
B.
洪涝
C.
寒潮
D.
台风
如图示意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读图完成12~13题。
下列地区该气象灾害出现频次最高的是( )
A.
云贵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东南丘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并带来大风、降温、霜冻等恶劣天气( )
A.
台风
B.
寒潮
C.
沙尘暴
D.
泥石流
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 )
A.
华北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C.
江淮地区
D.
山区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问题。
梅雨、伏旱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珠江流域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海河流域
当遭遇台风时,以下哪种行为是不应该做的( )
A.
如果住在低洼地区,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住所
B.
如果在街上,赶紧找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等处避风避雨
C.
如果正在开车,应立即将车开到安全的停车场或隐藏处
D.
如果在结实的房屋里,小心关好门窗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登录时伴随狂风、暴雨。如图示意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统计数据说明了( )
A.
台风只形成与夏、秋季节
B.
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C.
我国冬季仍有台风登陆
D.
夏季生成多,登陆少
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与易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风
B.
海南省--寒潮
C.
西藏自治区--洪涝
D.
台湾省--地震
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逃生演练
B.
多关注天气预报,加强自我防范
C.
多学习各种有关减灾防灾的知识
D.
地震发生的时候应立即跳楼逃生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对应错误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
B.
华北平原--泥石流多发
C.
台湾省--地震多发
D.
内蒙古自治区--多沙尘暴
如图为某时段北京朋友圈的热议内容,读图,回答问题该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为防止沙尘暴的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
修建分洪蓄洪区
C.
营造防护林
D.
大面积耕作
中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洪涝灾害遍及全国,与夏季风无关
B.
与其他地区相比,华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台风
C.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干旱
D.
梅子黄熟季节,华南常常阴雨连绵,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
读“沿36°N纬线所作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问题.
C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低温冻害
C.
春旱
D.
台风
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它们常常给我国造成灾害性天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特殊天气中,影响不到我们学校所在地泰安的是( )
A.
寒潮
B.
梅雨
C.
台风
D.
沙尘暴
观察“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每年冬季风的强弱程度不同
B.
各地的地势高低不同
C.
海陆位置的影响
D.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2010年8月我国甘肃舟曲遭受此灾害重创。”请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太平洋沉船事件
B.
天然气管道破裂,气体泄漏
C.
汶川特大地震
D.
工厂爆炸导致水污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读“影响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寒潮和台风都属于自然灾害中的______灾害.
(2)寒潮路径A和B跨过山脉①,影响②______平原,该平原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3)寒潮在南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山脉的阻挡,图中山脉③是______,寒潮对④______省影响小;但是夏秋季节,台风经常肆虐该省,持续暴雨可能引发的灾害有______(任写一种).
(4)从“台风移动路径图”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以下哪个省区不受台风影响______.(填字母)
A.江西省
B.广东省
C.新疆
D.辽宁省
(5)台风来临时,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继续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B.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C.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牌
D.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6)图中⑤所在的省区的简称是______,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______。(多选)
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B.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泄洪能力降低
C.落差大,水流急
D.人工裁弯取直河道
(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所起的重要作用是______。
(3)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①______;②______。
(4)黄河在上游的河套平原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经常发生凌汛现象,为什么长江不会发生凌汛呢?______。
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______(冬、夏)季风。
(2)①气流是东南风,来自______洋;②气流是西南风,来自______洋。它们给我国东部地区E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而西北内陆F受这种气流影响不够明显,降水较______。
(3)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寒潮影响频繁
B.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冬季风进退规律反常
(4)根据你的感受,我们镇江新区此季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图示意某台风路径,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形成于______带(五带名称)洋面。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______、
______季节。
(2)如图,该台风28日至31日,台风中心向______(方向)移动,31日22时在福建北面的______省沿海登陆。
(3)台风常带来__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另一方面。台风可能为农业带来的有利影响是______。
(4)台风来临时,有哪些避灾方法?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降雨带来的自然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的自然灾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C.降水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洪涝、泥石流、滑坡等,C正确。
ABD.寒潮、台风、地震与降水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BD。
???????故选C。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福建省的气候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福建省的气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B.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与地形起伏大小和地震关系不大,福建省河流较多。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分析】
本题考查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福建省的自然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A.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分析可知保护森林植被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举措。A正确。
B.提高水价旨在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与建设“海绵城市”无关。B错误。
CD.围湖造田、开垦坡地增加了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与建设“海绵城市”无关。排除CD。
故选A。
4.【答案】C
【解析】解:寒潮和冬季风的发源地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读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应为寒潮。
故选:C。
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读图解答即可。
5.【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在内蒙古高原地区,该地形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图中的气象灾害可能是寒潮。
故选:B。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边疆地区,东北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B
【解析】解:题干中描述的是寒潮,寒潮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故选:B。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象灾害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华北平原是国内重要的农耕地区,这里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再加上降水季节变化大,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故选:A。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
考查干旱对我国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8.【答案】A
【解析】解:夏初,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东南季风的退却,造成江南,也就是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所以,梅雨、伏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故选:A。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此题考查梅雨、伏旱的影响范围,牢记即可。
9.【答案】B
【解析】解:台风来临时如果住在低洼地区,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住所;如果正在开车,应立即将车开到安全的停车场或隐藏处;如果在结实的房屋里,小心关好门窗;不要在临时建筑物旁、广告牌、大树等避风避雨,以免发生危险,故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气象学界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风速为26~32.6米/秒)为强热带风暴,
≥12级为台风。
该题考查学生应对灾害的判别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根据分析,台风一年四季都会生成,只是对我国大陆影响的台风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而冬季没有影响我国大陆的台风。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袭击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也就是夏秋季节,我国受台风影响的省区主要是南方地区的广东、海南、台湾和福建。
考查了我国台风多发生的季节,结合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
寒潮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海南省位于南方地区;
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南方地区是我国洪涝的多发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
台湾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故选:D。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12.【答案】D
【解析】解: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因此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们应适时参加一些灾害逃生训练;多关注天气预报,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多学习各种有关减灾的知识;倡导人们爱护环境,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震来临的时候不能跳楼,应往空旷的地方转移。
故选:D。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自救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B
【解析】解: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主要灾害:华北平原--旱灾多发、台湾省--地震多发;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旱灾害;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故岩石破碎,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故泥石流多发,对应错误的是B。
故选:B。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中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板块位置等基本内容分析对自然灾害形成的影响即可判断。
14.【答案】A
【解析】解:材料中说的自然环境问题是指沙尘暴,多发生在气候干旱的春季。
故选:A。
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尤其是春季多沙尘天气,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多来自于内蒙古地区,为了治理北京的沙尘暴,内蒙古应该采取植树种草,退耕还牧,合理放牧,治理草原鼠害等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的自然环境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C
【解析】解:沙尘暴的防止最重要的是防风固沙,修建防护林,因此C选项为正确选项。
故选:C。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中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考查气象灾害的治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6.【答案】C
【解析】解:洪涝灾害遍及全国,与夏季风有关;
与其他地区相比,华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春旱;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干旱;
梅子黄熟季节,江淮地区常常阴雨连绵,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根据题意。
故选:C。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本题考查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17.【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丙地区是华北平原,经常发生春旱灾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本题考查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牢记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18.【答案】B
【解析】解:梅雨是指每年6月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出现连续降雨的现象,泰安市位于华北地区,故没有梅雨现象。
故选:B。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因此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又有很大差异。
该题考查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理解其分布地区和泰安的位置是答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我国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故D对,ABC错。
?故选:D。
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或来的早,会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则会导致“南涝北旱”。
本题考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我国气候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并且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危害的自然环境变化。综上所述,C正确,符合题意;ABD属于人为灾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滑坡、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定义,旨在考查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识记自然灾害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
21.【答案】气象?
长江中下游?
武夷山?
福建?
洪涝?
东南沿海?
C?
A?
桂?
壮族
【解析】解:(1)寒潮和台风都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
(2)图中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平原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3)图中山脉③是武夷山,寒潮在南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山脉的阻挡,寒潮对④福建省影响小;但是夏秋季节,台风经常肆虐福建省,持续暴雨可能引发的灾害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
(4)从“台风移动路径图”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江西省、广东省、辽宁省位于沿海地区,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不受台风的影响。
(5)台风来临时,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牌;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6)图中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主要的少数民族壮族。
故答案为:(1)气象;(2)长江中下游;(3)武夷山;福建;洪涝;(4)东南沿海;C;(5)A;(6)桂;壮族。
(1)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2)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考查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知识点较多,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22.【答案】AB?
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
【解析】解:(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汛期长、水量大;人们的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泄洪能力降低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所起的作用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下游是“地上河”;黄河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建国后,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确保了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体措施有: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固黄河大堤。
(3)黄河在上游的河套平原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经常发生凌汛现象,长江不会发生凌汛的原因是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
故答案为:
(1)AB;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
(1)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汛期长、水量大;人们的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泄洪能力降低;三峡大坝建成后,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治理黄河的措施有: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长江与黄河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长江与黄河不同河段的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夏?
太平?
印度?
夏?
少?
B?
高温多雨
【解析】解:(1)图中所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幅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2)①气流是东南风,来自太平洋;②气流是西南风,来自印度洋;它们给我国东部地区E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该地区属于季风区;西北内陆F受这种气流影响不够明显,降水较少,属于非季风区。
(3)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夏季风过强,会造成“南旱北涝”;夏季风过弱,会造成“南涝北旱”。
(4)江苏省镇江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少雨。
故答案为:(1)夏;(2)太平;印度;夏;少;(3)B;(4)高温多雨。
(1)图中所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据此解答。
(2)①气流来自太平洋;②气流来自印度洋;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
(4)江苏省镇江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季风,熟记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源地及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热;夏;秋;西北;浙江;狂风;特大暴雨;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的去的伏旱;渔船进港避风;在家关好门窗等
【解析】解:结合所学,读图分析可知:
(1)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
(2)如图,该台风28日至31日,台风中心向西北移动,31日22时在福建北面的浙江省沿海登陆。
(3)台风常带来狂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另一方面,台风可能为农业带来的有利影响是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的去的伏旱。
(4)台风来临时,采取的避灾方法是渔船进港避风、在家关好门窗等。
故答案为:
(1)热;夏;秋;
(2)西北;浙江;
(3)狂风;特大暴雨;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的去的伏旱;
(4)渔船进港避风;在家关好门窗等。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多发生于夏秋季。台风给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台风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能够缓解旱情。
本题考查我国的灾害性天气等,读图解答即可。渔船进港避风,在家关好门窗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