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6 09: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2.四川科技馆科学剧场的老师设计了这样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气泡产生是因为水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
D.白雾形成是因为干冰汽化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
3.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4.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B.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
C.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
D.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
5.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  )
A.甲

B.乙

C.甲

D.乙

6.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汽化现象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C.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凝固现象
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壶口冒“白气”
B.露珠的形成
C.深秋霜“降”
D.冬天雪人变小
8.碘升华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的安装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
B.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利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仅仅是因为热水比酒精灯更能让碘颗粒均匀受热
D.加热结束后,把碘锤置于冷水中,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看到凝华现象
9.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
B.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
C.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
D.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
10.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关于白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罐底的白霜是空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
B.罐底的白霜是空气凝华形成的
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
D.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面形成降雨。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液化
B.汽化、凝华
C.升华、熔化
D.升华、凝华
12.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总会在窗户玻璃上看到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凝固形成的
C.冰花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冰花是在玻璃外侧形成的
13.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早晨树枝上的霜
;(2)夏天,清晨草上有露水

(3)湿衣服晾干了
;(4)冰箱中水结成了冰

(5)铁块化成了铁水
;(6)冬天,湿衣服冻干了

(7)用蜡水浇铸模型
;(8)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

(9)用久的灯泡丝变细

14.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②
?③

(2)干旱时,实施人工降雨,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云层及周围的温度急剧
(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产生上述降雨;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15.云、雾、雨、冰、雪、霜、雹都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并在水循环运动中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状态。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地球表面江、河、湖、海中的水,潮湿的土壤,动植物中的水,这些水时刻被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冰山上的积雪虽然温度远低于0℃,但也在缓慢地升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大气后,有的液化形成小水滴;有的直接
形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形成小冰晶,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小冰晶下落形成雪;温度较高时冰晶还会熔化变成小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窗子常在玻璃
(选填“室内“或“室外”)面出现一层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6.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除了第二空,其余四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份是由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的主要成份是
,(以上两空均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白雾是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18.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
,而碘晶粒逐渐消失;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过一会儿在瓶壁上会出现紫色碘颗粒,在瓶上方的凹槽内滴几滴水,发现水变热,这说明:
.
(2)为了通过直观现象说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这一特点,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将一小块干冰放入一瘪的保鲜袋中,并将袋口扎紧,很快看到保鲜袋鼓起,里面充满无色透明气体,如图乙所示.(为安全起见,袋口不能太紧)
方案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
①方案2中,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份是
(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你认为方案
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1”或“2”、或“1和2”).
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D
2.四川科技馆科学剧场的老师设计了这样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气泡产生是因为水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
D.白雾形成是因为干冰汽化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
答案:C
3.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答案:D
4.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B.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
C.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
D.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
答案:D
5.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  )
A.甲

B.乙

C.甲

D.乙

答案:B
6.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汽化现象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C.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凝固现象
答案:C
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壶口冒“白气”
B.露珠的形成
C.深秋霜“降”
D.冬天雪人变小
答案:C
8.碘升华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的安装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
B.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利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仅仅是因为热水比酒精灯更能让碘颗粒均匀受热
D.加热结束后,把碘锤置于冷水中,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看到凝华现象
答案:C
9.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
B.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
C.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
D.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
答案:C
10.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关于白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罐底的白霜是空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
B.罐底的白霜是空气凝华形成的
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
D.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11.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面形成降雨。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液化
B.汽化、凝华
C.升华、熔化
D.升华、凝华
答案:D
12.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总会在窗户玻璃上看到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凝固形成的
C.冰花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冰花是在玻璃外侧形成的
答案:A
13.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早晨树枝上的霜
;(2)夏天,清晨草上有露水

(3)湿衣服晾干了
;(4)冰箱中水结成了冰

(5)铁块化成了铁水
;(6)冬天,湿衣服冻干了

(7)用蜡水浇铸模型
;(8)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

(9)用久的灯泡丝变细

答案:(1)凝华;(2)液化;?(3)汽化;(4)凝固;(5)熔化;(6)升华;(7)凝固;(8)液化;(9)升华。
14.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②
?③

(2)干旱时,实施人工降雨,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云层及周围的温度急剧
(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产生上述降雨;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升华;吸热;降低。(3)用洗衣水冲厕所。
15.云、雾、雨、冰、雪、霜、雹都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并在水循环运动中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状态。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地球表面江、河、湖、海中的水,潮湿的土壤,动植物中的水,这些水时刻被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冰山上的积雪虽然温度远低于0℃,但也在缓慢地升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大气后,有的液化形成小水滴;有的直接
形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形成小冰晶,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小冰晶下落形成雪;温度较高时冰晶还会熔化变成小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窗子常在玻璃
(选填“室内“或“室外”)面出现一层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凝华;凝固;室内;放出。
16.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除了第二空,其余四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吸收;液化;凝华;熔化
17.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份是由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的主要成份是
,(以上两空均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白雾是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答案:(1)升华;(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摄氏度,该温度达不到碘的熔点、沸点。(3)二氧化碳;小水珠;液化
18.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
,而碘晶粒逐渐消失;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过一会儿在瓶壁上会出现紫色碘颗粒,在瓶上方的凹槽内滴几滴水,发现水变热,这说明:
.
(2)为了通过直观现象说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这一特点,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将一小块干冰放入一瘪的保鲜袋中,并将袋口扎紧,很快看到保鲜袋鼓起,里面充满无色透明气体,如图乙所示.(为安全起见,袋口不能太紧)
方案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
①方案2中,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份是
(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你认为方案
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1”或“2”、或“1和2”).
答案:(1)紫红色气体;凝华放热;(2)①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下降;②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