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9 19: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学会按时间顺序叙事。
2、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有效捕捉文本信息,准确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讨论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情景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学会按时间顺序叙事。
教学难点:理解“一小步”和“巨大的飞跃”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师:在还没有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字词。)
①开火车;②齐读(书空)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观 测( cè ) 指 令(zhǐlìng )
合 算 海 域 (yù)
畅 谈 神 往
里程碑 昂首挺立(áng)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提示学生,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和“域”的字形。)
2、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不认识字的同学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能认识这个字的同学上来帮助该同学注上拼音)
3、注意四个形声字:氢椭圆 铁锹(如果学生遗漏了这四个字,老师把它拎出来讲一下四个字的形声特点)
《新课程标准》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高度加以规划要求。把“识字写字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称为“四大语文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高。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决不可割裂开来。如“海域”的“域”,不能写成“ ”,用“地域有界插个桩(撇)”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孤”不能写成“ ”,用“孤老头子吃个瓜”让学生领会古人造字之本意。又如“氢”、“椭”、“圆”、“锹”都可以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形声特点而教之,导之。
汉字如此之神妙,教汉字必须遵循学汉字之规律,教得如此之灵异。惟其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之情趣,才能培养汉语文之语感,发展汉语文之思维。
二、故事导入
有位妇女在厨房洗碗,透过窗户,她看到自己的小孩在后院不停地蹦来蹦去,玩得满头大汗。她便对小孩喊道:“你在干什么?”小孩停下来,很认真地回答:“我要跳到天上去。”这个小孩是谁呢?他就是阿姆斯特郎——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阿姆斯特郎踏上登月的旅程,追寻《月亮上的足迹》。
导语设计构想:有科学志趣,才能成就科学事业。先入为主,让学生一开课就从导语中得到一点科学的启悟。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早自习我们已经读了课文。大家知道“好文一半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结合课文标题想想: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2、朗读课文(11)(12)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六件事情。
怎么整体感知课文?我想,应该牵住课文的“牛鼻子”,牵“牛鼻子”必须找准牵“牛鼻子”的机会和突破口。《月》文的突破口在哪里?在标题“足迹”这两个字眼上。由此登堂入室,就可以牵出“到月球上做了什么事以及追述从地球到月球的全过程”这条“牛”来。
四、快速浏览课文,捕捉关键信息。
1、把你认为与“登月过程”有关的重要信息做上记号。
2、出示ppt,学生抢答:
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
谁第一个踏上月球?
他们乘坐的飞船叫什么?
飞船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
这次登月历时多久?
五、学生默读课文,具体感知登月的详细过程:
(老师讲明默读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1、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讲述这件事情的?
(明确:时间顺序)
2、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3、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时间、事件的进展)出示ppt
4、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登月分为哪几个阶段。(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出示ppt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这是本单元的重要训练目标。设置以上环节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的一点小方法。其中,抢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因为问题简单,也给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填写表格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掌握按时间顺序的记事方法。
六、研读课文,理解文本意义
看ppt图片,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1、找出揭示登月意义画龙点睛的一句话。探讨一下,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阿姆斯特朗此时此刻的心情?
2、联系课文第(11)段展开讨论:探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科技文章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教去学。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准确地捕捉文本中科学信息,养成阅读科技文章的良好习惯和素养。
七、延伸拓展
1、学生看视频(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看罢视频,读罢课文,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课后练笔:假设若干年后,你成长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在这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可学语文用语文。学《月》文,横向比较美中航天技术之差距;看“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视频,叹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之速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之激情,使之树立献身科学的志向,真是实施“人文科学教育”的“活教材”。培根说,“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读书如此 ,教书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