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安徽专用)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二 小语段阅读
A组 安徽中考题组
1.(2020安徽,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
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
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
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分泌( ) 腐蚀( ) 绝bì( ) bó( )斗
(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3分)?( )
A.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B.约定时日
C.盼望,希望 D.一周年,一整月
(3)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2分)
(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 (1)mì shí 壁 搏 (2)B (3)拟人 比喻 (4)没有什么(别的)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1)要注意易错字和多音字。“泌”有两个读音,当用于地名或姓氏时,读Bì;指分泌时,读mì。“腐
蚀”的“蚀”注意不要写成四声。“绝壁”指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壁”容易写成“璧”;“搏斗”
比喻激烈地斗争,“搏”容易写成“博”。(2)“不期而至”中的“期”意思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
“期”意思相同。(3)“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搏斗”赋予松树的
根以人的动作;“坚如钢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体比作“钢铁”。(4)本题要求把反问句改成陈
述句,转换时要注意句意不变。
知识拓展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转换的方法为: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②将反问句中的“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④问号改
为句号。本题中需将“还有”改为“没有”,问号改为句号。
2.(2019安徽,2<2><3>,改编)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4分)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认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
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
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
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2)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
答案 (1)指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意思对即可)
(2)(示例1)像保尔这样的人难道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吗)?
(示例2)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呢)?
解析 (1)“生龙活虎”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根据本句中的“不久前”“年轻人”,
再联系下文“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可推断“生龙活虎”在句中形容的是保尔病重前的身体和精
神状态。
(2)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原句是一个否定形式的陈述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在改为反问句时,先将
否定词“不”去掉,然后加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即在“可能”前加上“怎么”或者“难道”等表反问
语气的词语,接着检验句意是否通顺或者是否符合原意,如本句加上“难道”后,变成“难道可能”,语意不
够顺畅,这时再作微调,可去掉原句中的“可”;最后将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2018安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1981年,
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lǚ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
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fù( )盖 比较( ) lǚ( )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2分)?( )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答案 (1)覆????jiào 履 (2)绿水清山 绿水青山 (3)A (4)这很令人担忧。(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常用汉字正确书写、辨读的能力,以及词语解释和句式变换的能力。
(1)在做题过程中,不要过分自信,可查字典进行确定。
方法技巧 查字典的三种方法
①音序查字法。很多字典或词典是按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编排的。根据一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
母,就可以在“汉语拼音音节表”中找到这个字的拼音音节在正文中的页码,再按照这个字的声调到那一
页中去找。凡是要查只知道读音而不知道写法或意义的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但必须熟悉汉语拼音字母
顺序和汉语拼音音节。
②部首查字法。有些字典或词典是按照部首编排的,按音序编排的字典往往附有部首检字表。查字时首
先要确定这个字的部首,然后从字典的“部首目录”中查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在部首检字表中的页码,按
照这个字除部首以外部分的笔画数在正文中找到它。有些字在检字表中分别放在不同部首下,例如
“功”在“工”部和“力”部中都可以查到。凡是要查只知道写法而不知道读音和意义的字,都可以用
这种方法,但必须熟悉汉字常见的部首。
③笔画查字法。凡是查读音不知道、部首又不明显的字,宜用这种方法。只要数准字的笔画,就可以在字
典的“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到这个字在正文中的页码。
(2)“绿水青山”是一个并列短语,“绿”与“青”对应,均指色彩,故而,“青”不应该是三点水旁的
“清”。另外,做此类题,查字典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3)通过阅读短文或者查阅字典,可以比较容易理解“适龄公民”中“适龄”是指适合某种要求的年龄,
“适”为切合、相合之意,故而选A。
(4)句式转换题,首先明确原句的句式,分析可知原句为反问句,而反问句中,否定的句子表达的是肯定的意
思。因此,在改为陈述句时,注意改为肯定陈述句。
方法技巧 反问句改陈述句
①去: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和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②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③改:把问号改为句号。
④查: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是否和原来一致。
4.(2017安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
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
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
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炫目( ) ????jiǎo洁( ) ????澄明(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钟情”的“钟”意思是 ????;“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 ????。(2分)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答案 (1)xuàn 皎????chénɡ
(2)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3)集中,专一 白绢
(4)拟人 排比
解析 (1)通过查阅字典,可以快速准确地写出相应的拼音与汉字。
(2)“不计其数”中“计”为“计算”的意思,成语意思为“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误写为“记”,则
意思不通。注意题干要求是“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而非一个“字”,考生应当书写整个成语。
(3)利用查字典,分辨“钟”字的各个义项,并结合原句情境,选择符合的义项。“如练的月华”中“月华”
指“月光”,多为白色。因此,题中的“练”应为“白绢”。
(4)画线句中“风致”“气韵”“品质”等词语,一般使用对象为人,而此处用在“月亮”上,因此判断该句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这三个偏正式短语,
结构相似,语意连贯,构成了“排比”。
易错警示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构成比
喻的两者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两者有相似性。比喻在形式上一般要具有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
分。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
为。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所描写的事物显得更活泼、更易被人亲近,使文章更加生
动形象。
比喻与拟人两者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通过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将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
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拟人则将人的思想、行为、情感强加于事物。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
是两者间的相似性,而拟人却是将事物人格化,这是比喻和拟人最重要的区别。
比喻与拟人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
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而拟人则主要是借助想象,将
本体模拟为人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在拟人中,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拟人只是拿适用于描
写拟体的词语(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事物)。
5.(2016安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
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
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不ān( )世事 ????劲( )松 呜咽(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2分)?(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答案 (1)谙????jìng yè (2)振撼 震撼 (3)C
(4)(示例)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汉字音形、词语理解以及句式变换。(1)特别注意“劲”字的读音。“劲”是一
个多音字,在“苍劲”“刚劲”“强劲”“雄劲”等词语中读jì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2)辨析时,可
结合词义来判断字形。
(3)在选择“厉”的义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山风凌厉”是说山风比较大,比较猛,因此选C。
(4)该题是句式变换题,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1.(2020北京,2)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
“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
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
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
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
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ɡ。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
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2分)
答案 (1)C (2)(示例)河流、湿地、湖泊多的地域
解析 (1)本题考查字义、字音和标点符号。A.“行”应是“走进画里”的意思,而非“流通”。B.
“泊”应读pō。D.【乙】处无疑问语气。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意思。此处根据前文“水井和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的
“国”指地域,结合“泽”字解释,“泽国”是指“河流、湿地、湖泊多的地域”。
2.(2020江苏南京,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8分)
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
幕。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千百年来,
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3分)
?
????
(2)给加点字注音:调( )(1分)
(3)看拼音写汉字:chún朴(1分)
(4)画直线的“计”字的意思是( )(1分)
A.计谋 B.计数 C.计划 D.计议
(5)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 )(2分)
A.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
答案 (1)略 (2)tiáo (3)淳 (4)C (5)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注意汉字的结构,把握所给字的书写特点,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端正,结
构匀称,比例适当。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应注意的是“调”是多音字。可根据其意思来判断读音,当其意思
为“使配合得均匀合适”时就读tiáo,如调菜、调味、调酱等。
(3)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积累、运用和书写的情况。要注意书写应该规范美观,不能写错别字。注意区分
“淳朴”和“纯朴”,“淳朴”是诚实朴素的意思,常和“民风”“风俗”搭配;“纯朴”意思是单纯朴
实,多用来形容个人,如:他来自农村,人很纯朴。
(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意思的理解能力。“一日之计在于晨”是告诉我们要在早晨做好一天的打算,比
喻对要做的事应该及早地做出准备。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前
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
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小心谨慎、害怕不安的样子。这三个
词语都不符合语境。埋头苦干:专心地刻苦工作。此词意思符合语境,故选B。
3.(2020甘肃兰州A卷,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9分)
故宫是什么?我想说,它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它不是帝
王的私产,而是 ????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五个
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多个房间的 ????建筑
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它的美,来自时间的yùn育,来自万物的和谐,来自我们文明
中真善美的赐予。每当有恶与丑的力量试图挟持这座城,这座城中都会自生出一种力量与之 ????。
在这样的博yì中,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
站在现代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对王朝政治意义上的故宫进行pēng击,而对故宫的文化价值,我们不能不顶
礼膜拜。紫禁城表面上是一座城,背后是一整套的价值观,几乎包含了我们文明正面价值的所有内涵。是
中国人价值观的伟大,成就了这座城的伟大。
(1)根据拼音,在米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yùn育 博yì pēng击
(2)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体现 巨大 抵抗
B.体现 庞大 抗衡
C.再现 庞大 抵抗
D.再现 巨大 抗衡
(3)下列对语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历史见证”“正面价值”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一句的主干是“劳动者成就美”。
C.“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应该修改为“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
答案????(1)孕 弈 抨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能力。题目要求用正楷字体,这就不仅需要把汉字写正确,而且要字体方正,
笔画平直。(2)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
来;“再现”指(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体现”。“庞大”指(形体、组织或数量
等)很大(多含过大或大而无当的意思);“巨大”指(规模、数量等)很大。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庞
大”。“抗衡”指对抗,不相上下;“抵抗”指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抗衡”。
(3)“这是一个递进复句”表述错误,应该是转折复句。
4.(2019江苏苏州,1,改编)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9分)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
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
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至,越美丽,越有品质的
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
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
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其貌不yáng( ) 晶yíng( )剔透
蜕变(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加点的“抛光”一词的意思是 ????。(2分)
(4)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 (1)扬 莹????tuì
(2)精至 精致
(3)本义是指对工件等表面加工,使高度光洁。这里比喻人所经历的磨炼。
(4)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
人们的深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拼音和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要注意辨析音同形近的字,切忌字读半边。
(2)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精致”的意思是“精巧细致”,不能写成“精至”。
(3)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词义除了要弄清词语的本义之处,还要结合语境弄清词语的比喻
义、引申义等。联系上下文可知,“抛光”在这里是比喻的说法,所以在解释时要突出其比喻的意义。
(4)反问句实际上是说话者在强调某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突出强调某些内容或思想,引人
深思。就本题而言,突出强调的是除去糟粕的重要性,发人深省。
5.(2019江苏淮安,1,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幸运之神的闪光犹如天空中灿烂的银河,虽然它由大量微弱的点点繁星组成,可是整体来看却清析明确,辉
huáng璀璨。所以,美德的积累不会因为其过于平凡琐碎而 ????(无足轻重 无可厚非),正相反,恰恰是
因为那些许许多多小的成就与优点,使它们的拥有者最终走上幸运的康庄大道。
(节选自《培根随笔》,有改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灿( )烂 辉huáng( ) ????琐( )碎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4)将画线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2分)
答案 (1)càn 煌 suǒ
(2)清析 清晰
(3)无足轻重
(4)不能不说是因为那些许许多多小的成就与优点,使它们的拥有者最终走上幸运的康庄大道。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与汉字书写的能力。识记字音与字形,重在平时的积累,也要适当地关注形
声字的规律。
(2)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清晰”的意思是“清楚”,“晰”就有“清楚、明白”的意思。所以
用“清晰”。
(3)“无足轻重”的意思是“无关紧要”。文中指美德的积累并非“无足轻重”,符合语境。“无可厚
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可以谅解。与本处的语境不符。
(4)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将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可将表示肯定的谓语动词变成否定的。本句中
的谓语动词为“是”,可在其前面加表示双重否定的词语,如“不能不”。再通读原句,在保持句意不变的
基础上,可以适当添加、删减、改换个别词语,使语句通顺。
6.(2019甘肃兰州A卷,1,改编)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9分)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锋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ào视着世界文明—
—这就是汉字。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 ????,是构筑中华文化的 ????
????,是中国精神文明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
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不仅如此,汉
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
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
神的缩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ào( )视 ????迥( )然不同 ????篆( )书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结晶 旗帜 核心
B.旗帜 核心 结晶
C.结晶 核心 旗帜
D.核心 结晶 旗帜
(4)画线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1分)
答案 (1)傲????jiǒng zhuàn
(2)锋火 烽火
(3)C
(4)排比
解析 (1)识记字音与字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注意识别多音字,形似字,还要注意拼读的规则。
(2)“烽火”本身与“火”有关,所以不能写成与金属有关的“锋”。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核心:中心,主要部分。旗帜:比喻榜样或模
范。这个语段谈论的是汉字的特点,汉字“是祖先灵性的 ????”,横线上应填“结晶”一词,来表示汉
字的珍贵;“构筑中华文化”,汉字是“核心”部分;汉字是“中国精神文明”的一面旗帜。故依次为:结
晶、核心、旗帜。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画线的四个分句句式整齐,结构相似,语意相关,符合排比修辞的特征。
7.(2019浙江台州,1,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芒种为五月季。“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为始熟,田野里开始mí漫着新麦的青香,水稻此时则不可种,
稻田里也已一片新绿,令人心kuàng神怡。此时草厚螳螂生,螳螂飞捷如马,故又称“飞马”,它是捕蝉高手,
却总意识不到黄雀在后。螳螂两足如斧,故又称“斧虫”,这斧令它自以为螳臂能挡车,这实在是有些可
笑。
(选自《微谈节气》)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mí( )漫 心kuàng( )神怡
飞捷( )如马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根据语段内容写两个与螳螂有关的成语。(2分)
(4)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2分)
答案????(1)弥 旷????jié
(2)青香 清香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臂当车
(4)难道这不是很可笑吗?
解析 (1)识记字音与字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注意识别多音字、形似字,还要注意拼读的规则。
(2)“清香”是指清淡的香味,“清”有“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之意,“青香”错误。
(3)从文中“它是捕蝉高手,却总意识不到黄雀在后”可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自以为螳
臂能挡车”可概括出成语“螳臂当车”。
(4)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这是一个肯定形式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先将其变成否定形式“这不是
有些可笑”,然后加上表示反问的语气词,如“难道……吗”,最后将句末的句号变为问号。可以适当添减
词语,一要句子通顺,二要保持句意不变。
8.(2018湖南衡阳,1,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初雪后的河畔,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眼前的城郭乡野,呈现出格外的清新和洁净之美,浮动着一种甜润和安
谧。整个山川,所有的景物,轮kuò清晰,色彩分明,洋yì着丰盈蓬勃,全然没有一丝寒冬的凝重与沧凉,仿佛春
天早已来临。凝望起伏的山岭,还隐约看见顶峰未化的积雪,像是给山峰系上了一条银色的围巾。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河畔( ) 轮kuò( ) 洋yì(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凝重”的意思是(2分)?( )
A.端庄;庄重 B.浑厚 C.浓重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顶积雪的美丽景色。(2分)
答案 (1)pàn 廓 溢 (2)沧凉 苍凉 (3)C (4)比喻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平时应掌握汉字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要注意同
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畔”不能读成bàn,“轮廓”不能写成“轮阔”。
(2)“苍”多指灰白色或青色,以此引申出苍老、苍凉等词。“沧凉”书写错误。
(3)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文中写的是初雪之后,山川明媚,充满生机,没有寒冬的气氛。所以“浓
重”更合适。
(4)画线句把积雪比作围巾,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9.(2018江苏苏州,1,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苏轼
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
情,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至少有一半要
归功于阅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一脉相chéng( ) 描huì( )
经天纬( )地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驰骋”的意思是 ????;“经天纬地”的意思是 ????。(2分)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答案 (1)承 绘 wěi (2)千恣百态 千姿百态 (3)骑马奔驰 指谋划天下之事,多用来形容人才能极
大 (4)排比 引用
解析 (1)“一脉相承”的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承”有传承的意思,所以用“承”;
“绘”是“画”的意思。“纬”是形声字,只有一个读音,通过部首查字法查到本字即可。
(2)姿态指姿势、态度、气度等。所以用“姿”而不用“恣”。
(3)“驰骋”指骑马奔驰。“经天纬地”中“经纬”有规划治理的意思,而“天地”通常指活动的范围大,
“经天纬地”指能谋划天下之事,多用来形容人才能极大。
(4)句中引用苏轼、杜甫、于谦的诗句,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而引用诗句的三个句子,句式整齐,结构相
似,语意连贯,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0.(2017辽宁大连,3,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古人云:“上善若水。”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概水中蕴jiè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不赞叹水中包含的处世智
慧。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它能巧妙地绕过去;水很识时务,遇到
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当xù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势不可挡地倾泻而下。人,要
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蕴jiè( ) ????迂( )回 xù( )势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洞穿”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刚劲”中“刚”的意思是 ????。(2分)
(4)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2分)
答案 (1)藉????yū 蓄 (2)感概 感慨 (3)穿透岩石 硬,坚强 (4)谁都赞叹水中包含的处世智慧。
解析 (1)“藉”不能写成“籍”;“迂”不能读成yú;“蓄”不能写成“畜”。
(2)“感慨”是“有所感触而慨叹”的意思,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不能写成“感概”。
(3)“洞穿”在文中的意思是水能把岩石穿透。“刚”与“劲”意思相近,在文中指坚硬,坚强。
(4)原句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就是肯定的内容。改成肯定句,只需要去掉这两个否定词语“没有”和
“不”就可以了。要注意的是为了表达的通顺,可以适当增减或改换某些词语。
11.(2016福建莆田,2,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南日岛,古名南匿山,历来为莆田、福清两地的海上门户。山上奇石层层叠叠,置身山之巅,岛上风光尽收眼
底。面海观潮,视线所及,银帆轻飘,白鸥竟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登高望远,你会滤尽尘嚣和
烦恼,líng听到发自生命之源的呼唤。此情此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山之巅( ) 尘嚣( ) ????líng( )听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身临其境”的意思是 ????。(2分)
(4)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否定句,句意不变。(2分)
答案 (1)diān xiāo 聆
(2)竟翔 竞翔
(3)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4)此情此景,不身临其境就不会有深切的感受。
解析 (1)应掌握汉字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
(2)“竞翔”在文中指白鸥互相比赛。“竞”是竞争的意思,不能写成“竟”。
(3)“身临”指亲自到某个地方,“其境”就是指那个环境,连在一起意为“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4)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将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应将句子变为双重否定句。为了语
言的通畅,可以适当增减或改换个别词语,最后返回到原句中即可。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4安徽,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
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 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 ②????也会发
出很低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
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
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颤( )动 家chù( )????哺( )乳
(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2分)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2分)
(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 ????”改为“ ????”。(要求:符合语境)(2分)
答案 (1)chàn 畜 bǔ (2)①常常 ②偶尔 (3)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答“爬行动物和鸟类
很少做梦”也可) (4)警告 警觉(答“警惕”“警戒”“戒备”等也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正确拼读和正确书写的能力。“颤”是个多音字,义项为“颤动;发抖”时,
读作“chàn”。
(2)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常常”是频率副词,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有经常的
意思。“偶尔”指间或,有时候;也指偶然发生的。
(3)原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根据题干要求改写成“一个句子”,只需把复句中的主语提炼出来,用“和”字
连接即可。
(4)原句“保持”与“警告”搭配不当,把“警告”改为“警觉”“警惕”“警戒”等。
2.(2013安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
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
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希jì( ) 沉nì( ) 喧嚣(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采撷”的意思是 ????。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答案 (1)冀 溺????xiāo (2)星晨 星辰 (3)开花 采摘 (4)(示例)一边耕耘现实
解析 (1)本题考查汉字的拼写能力。要根据语境拼写,准确认读。
(2)“晨”意为早上,“辰”为日、月、星的统称,所以只能是“星辰”。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其中“华而不实”的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
内容空虚”。“华”通“花”,开花。“实”是指果实,在此活用为动词,结果实。“采撷”一词可通过所
学《红豆》迁移,不难理解。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仿写能力。短文第二句话已经点出两个并列的关键词——“梦想”和“现
实”,那么横线处就该对应前文,需与“现实”相关,同时注意与“一边种植梦想”句式要一致。
3.(2012安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ū,或如猛qín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
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憨态可jū( ) 猛qín( )展翅
婀( )娜多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 ????。“楚楚动人”中,“楚楚”的意思是 ????。(2分)
(4)这段文字运用拟人、 ????、 ????等修辞方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2分)
答案 (1)掬 禽????ē (2)印衬 映衬 (3)尽 娇柔,秀美 (4)排比 比喻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型,既有对汉字拼写能力的考查,又有对汉字辨析能力的考查,除此之外,还考查
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和对修辞的辨别能力。第(1)(2)(4)小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语段,可得知答
案。第(3)小题,“胜”与“不可胜数”中的“胜”意义相同,据此可推断“胜”为“尽”的意思;“楚楚”
为叠音词,可用于人或物,形容(姿态)娇柔、秀美的样子;“动人”意为“生动感人,打动人心”,使动用法。
评析 这一类综合运用题,近年来深受各省市命题者青睐。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语段进行考查,既考拼
音、字词的书写与改错,又考词语含义的理解。这类试题应该引起重视。
4.(2011安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
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ǔ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
加甘甜。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ǔn( )吸 ????堤( )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 ????。“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 (1)吮????dī (2)沧穹 苍穹 (3)向上托,举 渴求而不知满足 (4)(示例)那未来的一切,(难道)不正
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解析 (1)小题要注意平时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2)小题是对错别字的考查,一般注意同音字或形近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写法。
(3)小题含义理解,不仅要了解词语的本义,还要清楚它的语境义。
(4)原句为陈述句,要改成反问句,注意不能改变原意。
5.(2017福建,3,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A.众目睽睽 B.举世瞩目)。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
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
的中国梦。为此,他们着 ①????(A.zhuó B.zháo)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lì????
②????(A.励 B.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A.承载 B.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
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 ???? ②处 ????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 ????乙 ????
答案 (1)A B (2)B A
解析 (1)“着”为多音字,读zhuó时,指穿衣(着装、衣着)或者接触(着陆);读zháo时,一般指感觉、触觉之
意。所以此题选择zhuó。“厉”有“严格、严肃、猛烈、勉励”等意义,如“雷厉风行”“厉声”“声
色俱厉”中的“厉”。而“励”的意思是“劝勉”,可组成“励精图治”“奖励”等词语。“再接再
厉”中的“厉”是“勉励”“努力”“前进”的意思,结合这一词义,我们可以把“再接再厉”这个成语
解释为“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前进”。
(2)“众目睽睽”的意思是许多人睁着眼睛看着,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
的人都注视着。因题干中“首飞”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所以应是“举世瞩目”。“承载”是指承受支撑
物体,还指某种思想的传承。“承接”是指承前接后;承受;接受。根据题意选择“承载”。
1.(2019蚌埠蚌山区二模,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 ????(A.积淀 B.沉淀)下深厚的宝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
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
千年而不变的。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欢乐详和的景象,谁能掩饰内心深处对家和父母的深深
眷恋呢?你看,返乡过年的人们会带着大包小包 ????(A.会集 B.汇集)于各大车站;采购年货的人们拎着大
包小包兴冲冲地往家赶;有着吃年酒习俗的人们早早摆起了宴席,yāo请亲朋好友吃饭,十足的年味表露无
遗。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载体( ) ????眷恋( ) ????yāo请(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根据文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只填字母)(2分)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答案 (1)zài juàn????邀
(2)详和 祥和
(3)A B
(4)引用 反问
解析 (1)平时应注意积累,掌握汉字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注意同音字、形似字、
多音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2)“祥和”的意思是吉祥,平和。不能写作“详和”。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沉淀”和“积淀”都有“积累”的意思,“沉淀”多用于情感,“积
淀”多用于文化、知识、经验等,根据语境,应选“积淀”。“汇集”和“会集”都是“聚集”的意思,
“汇集”既可用于人,又可用于物,没有限制;“会集”多用于人。根据语境,应选“汇集”。
(4)由引用的王安石的诗句可以得知,画线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画线句中以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
定的意思。所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2.(2019蜀山一模,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9分)
《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不仅赢得了极佳的口
碑,而且票房也一路飙升,稳居第一位。有人评价说:《流浪地球》开创了我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从流行
文化最能看出社会的心态和国家的气象,《流浪地球》展现出来的强大工业制做能力、有待精进但不容
小觑的综合实力,都令人自豪,对未来充满希望。 ????影片尚存一些有待完善提升之处, ????对中国
观众而言,观看《流浪地球》远比看一部“完美无xiá”的外国炫酷大片更有意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飙升( ) 不容小觑( ) 完美无xiá(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3)文中“里程碑”一词的意思是: ????。(2分)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答案 (1)biāo qù 瑕
(2)制做 制作
(3)比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或“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意思相近即可)
(4)尽管(虽然) 但是(但)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通过查字典能读准字音。注意“瑕”不能写成“暇”等形似字。
(2)“制作”的意思是制造。“制做”书写错误。
(3)“里程碑”是比喻的说法,本来指标记道路里程的石碑,在文中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4)句子的前半部分指出电影有“微瑕”,后半部分指出“比看完美无瑕的大片更有意义”,语意转折,所以
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3.(2019安庆一模,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朝霞暮露,四季更dié,花开花谢皆如画,月圆月缺皆如诗, ????。当时光碾转着记忆的年轮,
当清风摇曳起祝福的风铃,我在风中优雅地翩跹。回味携手的光阴,淡淡的,犹如一朵茉莉花,洁白淡雅,清
香怡人。
在素色光阴里,有古韵婉转【甲】的琴声入耳,有清幽淡然的花香入鼻,有真情实意的友情入心,温柔地牵起
时光的手,用善待一朵花开的温婉【乙】,来守望一生的幸福。人生会在知足中yān然一笑,花香依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更dié( ) 翩跹( ) yān( )然
(2)画线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3)为文中甲、乙两处的“婉”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甲】 ????,【乙】 ????。(2分)
A.延伸,绵长 B.和顺,曲折 C.美好,柔美
(4)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使之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句。(2分)
答案 (1)迭 xiān 嫣
(2)碾转 辗转
(3)B C
(4)(示例)潮起潮落皆如歌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迭”的字形和“跹”
字的读音。
(2)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3)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温婉:温和柔美,婉约有度。“婉”的意思是“美好,柔顺”。
(4)仿写的句子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与“花开花谢皆如画”结构相同的句式,选取自然景象来拟写
作答。
4.(2019合肥庐阳二模,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líng听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
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
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延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
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显现在你的双móu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líng( )听 谦逊( ) 双móu(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拍案叫绝”的“案”意思是: ????。(2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答案 (1)聆????xùn 眸
(2)延袭 沿袭
(3)桌子
(4)倾听,难道不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吗?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聆听”与“耳”有关,“令”声。“双眸”指两只眼睛,所以用“目”
字旁。“逊”不能读成“sūn”。
(2)“沿袭”的意思是“依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沿”是“依照以往的方法、规矩、式样等”
之意,而“延”没有这样的意思。
(3)理解字义离不开词的语境。“拍案叫绝”的意思是“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所以“案”指
“桌子”。
(4)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不要改变句子原有的意思。
5.(2018池州贵池一模,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亲情没有珑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空气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
形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zhōng。亲情是饭桌窗前的言笑晏晏,是柴
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反侧的牵挂,是重逢
时相对无言的感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逶迤( ) 无动于zhōng( )????琐碎( )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习”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习以为常”的“习”意思应为(2分)?( )
A.学习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B.对某事熟悉
C.习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
(4)选文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答案 (1)yí 衷 suǒ
(2)珑重 隆重
(3)B
(4)比喻 排比
解析 (1)考查字音、字形。解答这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积累,力求能够读准字音,写准字
形。
(2)考查辨析字形。首先认真阅读选文,找出含错别字的词,然后查字典可知,“珑重”应写作“隆重”。
(3)考查词义辨析。“习以为常”的意思是“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故“习以为常”中的“习”应取“对某事熟悉”之意。
(4)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如空气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亲情是饭桌窗前的言笑
晏晏……是重逢时相对无言的感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6.(2018合肥瑶海区一模,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傲然挺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yè的枝条,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炽热
的太阳,向广mào无垠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着的坚持,不论是润如油膏的田园,
还是在脊薄干瘦的荒野中。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器宇轩昂的参天大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3分)
肆虐( ) 摇yè( ) 广mào(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伟岸的身躯”中“伟岸”的意思是 ????。(2分)
(4)将画线句子改成与前句句式对称的句子。(2分)
答案 (1)nüè????曳 袤
(2)脊薄 瘠薄
(3)魁梧;高大
(4)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解析 (1)注音的字,对于“n”“l”不分的地区要加以注意,要注意看清字典上的字形。
(2)“瘠薄”的意思是土地贫瘠,因此不能写作“脊”。
(3)在字典中,“伟”的意思有“高大”“壮美”等,联系它所修饰的词“身躯”可知,“伟岸”的意思是身
材高大之意。
(4)对称句式,指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但对称不是对仗,相比之下,对称句式要求没有对仗那么严
格。本题中,前一个句子是一个偏正短语,后一个句子是一个介词短语,两者不协调,将后面的句子去掉“介
词”即可。
7.(2018马鞍山八中共同体一模,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初冬的黎明,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深深地吸一口,爽快心底。红透的枫叶书写着生命的绚烂;高洁的菊花留
存着特有的芬芳,在初冬悄然绽放,把初冬装扮得有滋有味。
初冬,深秋的幕年,有着冬的寒意,也有着秋的成熟。这个季节让人少了一份春时的诱huò与欲动,多了一份
奋进与坚强; ????, ????;少了一份秋时的忧郁与无奈,多了
一份成熟与达观。初冬给予我们更多的遐想和思考,让我们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沁人心脾( )????悄然( ) 诱huò(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遐想”中,“遐”的意思是 ????,“坦然”的意思是 ????。(2分)
(4)联系上下文,在选文第二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2分)
答案 (1)qìn qiǎo 惑
(2)幕年 暮年
(3)远 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
(4)少了一份夏时的躁动与不安 多了一份稳重与从容
解析 (1)查字典时,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选择,字形上要注意不要多笔画或少笔画。
(2)关键要找到错别字。文段中,“暮年”是用来形容深秋的,与时间有关,故不能写作“幕”。
(3)考查字词的解释,要注意联系语境,不能凭空想象,望文生义。
(4)补写时,联系上下文可知,要补写的内容与夏季有关;然后仿照前后句式特点进行补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