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机械运动(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机械运动(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6 19: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一:机械运动
【专题一:运动与静止】
【例1】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在南京“中山北路”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使,此时甲车上的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三辆汽车中行驶速度最大的是______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的.
【针对训练】
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桥 B. 河岸 C. 水 D. 岸上的树
2.据报道,2014年5月17日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有一幢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许,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楼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
A. 地面 B. 乌云 C. 自己 D. 大楼
【专题二:运动的快慢】
【例2】下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 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针对训练】
1.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
A. 0 B. 800 km/h C. 大于800 km/h D. 小于800 km/h
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
【专题三:速度的测量】
【例3】张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
(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AB、vBC和vAC,由图可知
A. vAB最大 B. vBC最大 C. vAC最大 D. vAB、vBC和vAC一样大
【专题四:速度的计算】
【例4】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针对训练】
1.某人在一列以60km/h匀速行驶的车厢以一定的速度向火车头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的时间需10秒钟;若他以相同的速度向车尾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时间
A. 等于10s B. 大于10s C. 小于10s D. 以上都有可能
2. 一摩托车追赶在它前面相距120km并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追了270km才追上,求摩托车的速度.
【达标测练】
1.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
A. 0.2 h B. 0.5 h C. 0.8 h D. 1 h
2.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万马奔腾 C. 星光闪闪 D. 春风拂面
4. 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搀着孩子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则速度快的是( )
A. 一样快 B. 大人 C. 小孩 D. 无法确定
5.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乙是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的速度是15m/s D. 第3s时,甲、乙速度相等
7.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
C. 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 汽车的速度是42.5m/s
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________;
b图表明________ .
9.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____m.
10.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_____(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11.一个球从高h处下落,着地后每次都回跳到前一次高度的一半.若历时t秒球才停止运动.那么球运动的平均速率为_____.
1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停表.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求:
(1)小车在0﹣2内速度是多少____?
(2)小车在5﹣7s内的速度是多少____?
(3)小车在0-7s内速度是多少____?
14.某地区道路如图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的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6m/s速度逃跑,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抓获共历时_____s;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_____m/s.
2020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一:机械运动参考答案
【专题一:运动与静止】
【例1】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在南京“中山北路”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使,此时甲车上的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三辆汽车中行驶速度最大的是______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的.
【答案】 (1). 乙 (2). 静止 (3). 运动
【解析】
甲感到在顺风中行驶,表明甲的速度比风速慢;乙感到在逆风中行驶,表明乙的速度比风速快;丙感到无风,表明丙的速度和风速相同.所以他们三人汽车速度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甲.
【针对训练】
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桥 B. 河岸 C. 水 D. 岸上的树
【答案】C
【解析】
“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
2.据报道,2014年5月17日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有一幢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许,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楼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
A. 地面 B. 乌云 C. 自己 D. 大楼
【答案】B
【解析】
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若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有人说“楼要倒了”,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乌云.故B正确为答案.
大楼相对于地面、“自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专题二:运动的快慢】
【例2】下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 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
由图象知,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v===4m/s,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至10s内物体静止;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m/s.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B正确;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故应选C.
【针对训练】
1.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
A. 0 B. 800 km/h C. 大于800 km/h D. 小于800 km/h
【答案】B
【解析】
只有战斗机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时才能成功完成空中加油,所以选择速度相同的即可.
解:A、当战斗机的速度为0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
B、当战斗机的速度等于800km/h时,保持相对静止,符合题意;
C、当战斗机的速度大于800km/h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
D、当战斗机的速度小于800km/h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
【答案】 (1). 甲 (2). 10 (3).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解析】
(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同学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专题三:速度的测量】
【例3】张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
(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
【答案】不妥当;小车从斜面中点滑到底端,与小车从顶端滑到中点的运动过程相同,不能探究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解析】
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的速度,而题假设为0,所以小明的做法不妥;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小车从顶端滑到中点,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求出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
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所以应选B.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AB、vBC和vAC,由图可知
A. vAB最大 B. vBC最大 C. vAC最大 D. vAB、vBC和vAC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由图知,小车通过AC的路程s1=9cm=0.09m,所用的时间t1=3s,VAC===0.03m/s;通过AB的路程用的时间t2=2s,路程s2=4cm=0.04m,VAB===0.02m/s;通过BC的路程用的时间t3=1s,路程s3=5cm=0.05m;VBC===0.05m/s;由上分析知,VBC>VAC>VAB.
【专题四:速度的计算】
【例4】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5min;(2)小1.72km.
【解析】
(1)由v=s/t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5×1/60h+t)=10km/ht,解得:t=1/12h=5min;(2)由v=s/t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1/60h=5/12km;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由v=s/t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h;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1/36h=5/18km≈0.28km;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
【针对训练】
1.某人在一列以60km/h匀速行驶的车厢以一定的速度向火车头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的时间需10秒钟;若他以相同的速度向车尾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时间
A. 等于10s B. 大于10s C. 小于10s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一个人向火车头方向行走,所用的时间是10s,若他以相同的速度向车尾方向行走,人所走的路程是不变的,故所用的时间也不变.故选A.
2. 一摩托车追赶在它前面相距120km并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追了270km才追上,求摩托车的速度.
【答案】90km/h.
【解析】
解:卡车的路程s′=s﹣d=270km﹣120km=150km,
∵v=,
∴卡车的运动时间:
t===3h,
摩托车的速度:
v===90km/h;
答:摩托车的速度为90km/h.
【达标测练】
1.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
A. 0.2 h B. 0.5 h C. 0.8 h D. 1 h
【答案】C
【解析】
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0.5m左右,学校到家的距离约s=5000×0.5m=2500m,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v=1m/s左右; 所以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约t=≈2500s=0.7h.故选C
2.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且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
B、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
C、错误,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
D、准确;
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万马奔腾 C. 星光闪闪 D. 春风拂面
【答案】C
【解析】
A、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在流动,属于机械运动;
B、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
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所以选 B.
4. 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搀着孩子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则速度快的是( )
A. 一样快 B. 大人 C. 小孩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解:大人搀着孩子一起走了30m,他们路程S相同,运动时间t相同,则速度V=相同,大人小孩运动的一样快.
故选A.
5.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答案】A
【解析】
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A、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A正确;
B、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C、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D错误.故选A.
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乙是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的速度是15m/s D. 第3s时,甲、乙速度相等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甲图线与时间轴平行,表示速度不变,v甲=15m/s,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图线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表示做加速直线运动;在第3s时,甲乙的速度相等,均为15m/s.故A. C.?D正确,B错误.故选B.
7.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
C. 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 汽车的速度是42.5m/s
【答案】D
【解析】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1 =vt1/2=340×0.5/2=85m,故A错误;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2 =vt2/2=340×0.3/2=51m,故B错误;在两次信号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距离 s=s1 -s2 =85m-51m=34m,34m内汽车用时 t=△t-t1/2+t2/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速度为 v=s/t=34m/0.8s=42.5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________;
b图表明________ .
【答案】 (1).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 (2). 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
【解析】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图a中表示的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图b中表示的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9.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____m.
【答案】 (1). 南 (2). 北 (3). 800
【解析】
(1)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南运动;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
(2)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根据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1). 南 (2). 北 (3). 800
10.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_____(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答案】 (1). 已经 (2). 后
【解析】
由v=得:客车行驶时间为:t===h,则小汽车的速度为:v= = =160km/h>120km/h,故小汽车超速了;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
11.一个球从高h处下落,着地后每次都回跳到前一次高度的一半.若历时t秒球才停止运动.那么球运动的平均速率为_____.
【答案】3h/t
【解析】
该球第1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1=h,第2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2=+=h,
第3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3=+,第4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4=+,

第n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n=+,则该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通过的总路程:
s总=s1+s2+s3+s4+…+sn=h+h+++…+=3h,所以球运动的平均速率:v=
1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停表.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答案】 (1). v=s/ t (2). 刻度尺 (3). 小车运行缓慢,便于记录时间 (4). 0.18 (5). 0.225
【解析】
(1)实验原理:
v=;
(2)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
(3)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4)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用的时间t=5s,路程
s=90cm=0.9m,
全程的平均速度:
v==0.18m/s;
由图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2s,路程
s2=45cm=0.45m,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0.225m/s.
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求:
(1)小车在0﹣2内速度是多少____?
(2)小车在5﹣7s内的速度是多少____?
(3)小车在0-7s内速度是多少____?
【答案】 (1). 1m/s (2). 2m/s (3). 0.86m/s
【解析】
(1)由图象可知,在0?2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则速度v1==1m/s;小车在5?7s内,时间为t2=7s?5s=2s,小车运动的路程s2=6m?2m=4m;则速度v2==2m/s;(3)小车在0?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则速度v3=≈0.86m/s.
14.某地区道路如图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的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6m/s速度逃跑,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抓获共历时_____s;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_____m/s.
【答案】 (1). 10 (2). 5
【解析】
(1)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此时歹徒从AB中点跑到B点所用时间t1==4s,到达B时停留1s,t2=1s,歹徒沿BC逃跑所用的时间t3= =5s,歹徒从被发现至被捕的时间t=t1+t2+t3=4s+1s+5s=10s.(2)由几何知识可知:SAC==50m,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和小明追捕歹徒的时间相同,则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v==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