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6 15: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
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汉武帝 西汉鼎盛
汉初的统治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与民修养生息,到汉景帝儿子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中央
地方
汉武帝的烦恼
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势力威胁中央
诸侯王和地方豪强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政治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削弱封国势力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
司隶校尉
刺史
中央
地方
太学
官学
长安
地方
经济
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
使西汉王朝
出现了经济
发展、权利
集中、思想
文化趋于一
统的局面,
汉朝进入全
盛时期
军事
北击匈奴
????????????????????????????????????????????????????????????????????????????????????????????????????????????????????????????????????????????????????????????????????????????????????????????????????????


西周
春秋
战国
战国
秦朝
战国
西 汉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西汉
郡国制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政治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被窦婴、周亚夫所平定。
结合图片,说说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先“削”
后“平”
颁布了“推恩令”
刘邦封王
七国之乱
景帝平乱
加强控制
武帝推恩
解除威胁
中央
诸侯
诸侯
中央
诸侯
诸侯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中央统辖的郡
中央统辖的郡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皇帝
司隶校尉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刺史制度
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
经济
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
资料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思想
观点
举措
董仲舒
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原因
政治大统一的需要
思想上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鼓励和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方面使儒学思想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主体思想;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做法,对学术发展非常不利(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为了适应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一定的改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天人相应”,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民,人人都必须服从皇帝的统治。

(1) 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和亲(汉高祖时开始)
西汉初期,匈奴实力空前强大,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率士卒约三十万,不断侵扰邻族。他们利用楚汉相争、中原战乱之机南越长城,袭扰掠夺今冀北、山西、陕西及河套一带。公元前201年 ,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在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东南)被匈奴精骑围困七天七夜,形势危急,后用陈平之计,使人暗中以厚礼疏通冒顿的阏氏,方得解脱。
表明:白登之围表明西汉尚无力抗御匈奴,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娄敬提出的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的絮、缯、酒、食物等,并和匈奴约为兄弟,双方以长城为界。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败匈奴,其中第三次(公元前119年)规模最大。
汉初的 “和亲”政策以有限的牺牲换取了整顿内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已经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其中第三次规模最大。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领骑兵5万人,随军从者14万骑,步兵、重兵几十万人,分道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出定襄塞外1000余里,与匈奴单于接战,单于兵败,精锐部队丧失殆尽。霍去病出代郡2 000余里,同匈奴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东部兵,斩获7万余人,北抵瀚海而还。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匈奴势力开始衰败,再无力南下侵扰汉朝边境,从此,“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至此基本解决。
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
汉武帝称赞霍去病:
“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年纪轻轻的,打起仗来就这样勇敢,你一往无前,勇冠三军,就封你为冠军侯吧!”
“冠军侯”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