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层次清晰,中心突出。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温晴”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通过对比总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在分写中都扣住了“温晴”这一特点;最后总结全文,抒发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布局使得文章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如写雪后山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将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再如,写河水,因为“绿的精神”,河水“不忍得冻上”,表面上是写河水的多情,其实又何尝不是写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呢!
(3)抓住特点,妙用修辞。本文在写景中,抓住了济南冬天山水的独特之处,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比喻:如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生动形象,恰到好处。拟人: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
和。’”把夕阳斜照下呈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解疑释难】
1. 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文章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题旨,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2. 文章在写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情景交融“这一写作特点。这一特点在文中有几种具体的写法?试结合相关语句作简要分析。
直接抒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特别可爱”,直抒对“这一圈小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创造意境,
流露深情
“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通过创造优美淡雅的意境,赋予景物以诗情画意,从中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外形特点,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示例一:我感受到了语言美。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语,全是经过提炼的自然、活泼的日常用语,纯净而优雅。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语言清新、自然、活泼,再加上生动贴切的拟人修辞手法,使读者在阅读中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3.《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请说说你的感受。
示例二:我感受到了意境美。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时,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如阳光朗照下的山、雪后小山以及城外远山,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了文中的意境美。
示例三:我感受到了情感美。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山充满温情,像个“小摇篮”,呵护着济南;水也满含柔情“不忍得冻上”。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些饱含感情的笔墨也让读者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4.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山竟然有和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成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生动、形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 shàng( )一道银边。
②设若dān dān( )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ān shì( )地睡着。
③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zhuó luò( ),有了依靠。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镶上
单单
安适
着落
④因为有这样cí shàn(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⑤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jī fū( )。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xiù qì( )!
⑦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ān chǎng( )。
⑧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⑨看吧,由chéng qīng( )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kōng líng( )的蓝水晶。
⑩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dì tǎn( )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澄清
空灵
地毯
【解析】这里的“慈善”是指气候温和,合乎心意。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B. 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灵活而不可捉摸)
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晴朗无云)
D.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D
【基础过关】——语段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①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③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在第①段的横线上填上“狭窄”的反义词。
(2)第②段描写的对象是 ,其特征是 。
宽敞
济南冬天的水
温暖、绿、澄清
(3)第②段画线句A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4)第②段画线句B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本体是 ,喻体是 。
拟人
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比喻
冬天的济南
空灵的蓝水晶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1)《济南的冬天》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总写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第二部分(第②~⑤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
。第三部分(第⑥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 。第四部分(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其中,“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一段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 、
、 。
温晴
山景
水色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2)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 、 等景物,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 和 之情。文中的三组冬景对比是 、
、 。
山
水
热爱
赞美
北平刮风与济南没有风声
伦敦雾天与济南响晴
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能力提升】——词语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贮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B. 恒温的花房里开不出耐寒的花朵,安适的环境中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
C. 许多老人退休以后觉得心里空洞洞的,总是没有个着落。
D.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敞。
D
【解析】“宽敞”侧重立体空间的宽广,多形容院子、房屋等。“宽广”侧重平面面积的广大,可形容土地、水面、道路等具体事物,也可形容胸怀、见识等抽象事物,这里应该用“宽广”。
(2)根据提供的词语,发挥想象,将其扩展成50字左右的一段话,描绘一幅和谐的画面。
词语:冬天 阳光 窗
示例:冬天,阳光普照大地,山脚下几户人家依河而居,推开窗扉,可以看到远处的山顶上堆着薄薄的白雪。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说说选文中的“妙”体现在哪些方面。选文第①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妙”字体现在:①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②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
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选文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段的作用。
(2)第①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是通过其他的景物来烘托的,这些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线部分把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山上的矮松、全白的山尖、山坡上露出的草色、微黄的阳光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色与雪色相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无比喜爱之情。
(4)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②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害了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薄雪”以人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落日余晖斜射在雪地上的情景。
“秀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娇美的情态。
(5)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美妙的雪后山景。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夏
梁 衡
①夏天到了。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
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
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
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选自梁衡散文集《夏感与秋思》,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
(2)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扑打”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浪翻滚的形态和气势;“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形象生动。
(3)文中第⑤段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打麦,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现出夏天的蓬勃生机。
(5)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夏 夜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节选自钱钟书《围城》)
《夏》一文中,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意在赞美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夏夜》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且充满活力的夏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济南的冬天》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得文章层次特别清晰。请你也运用这种结构方式描写一处你熟悉或喜欢的景物吧。(100字左右)
【示例】(总写)春天的早晨真美呀!(分写)草儿上的露珠反射着朝阳的光芒,像晶莹剔透的宝石。遍地的野花开得绚烂多姿。柳枝沐浴着曙光,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少女在翩翩起舞。一条小溪,有如一条绿丝带,缓缓地流向远方,哗哗的流水声和枝头的鸟鸣声应和着,组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总写)这就是春天的早晨,怎能不令人喜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