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纪念白求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手法:通过把白求恩和“不少的人”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分析文中对比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资料链接: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代表作品有《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面包师的老婆》、《追捕》、《收获》、《安吉儿》等。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文学奖。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自习
1.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读读写写
栋 拣 戳 慷慨 帐篷
废墟 坍塌 呼啸 滚烫 张扬
溜达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水渠 流淌 光秃秃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dòng
ji?n
chuō
k?i
xū
tāntā
xiào
liū
zuómo
bó
chóu
qú
páo
mò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是植树牧羊人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探究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课本74页的表格。并分析从表格填写的内容,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八十七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面貌。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2.前后的景物描写构成对比。
3.本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说。
自测
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
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头,点明中心,又歌颂牧羊人,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学习小结
尾段作用
结构上:
1.总结全文。
2.照应前文(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
1.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启示)。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尾段作用
结构上:
1.总结全文。
2.照应前文(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
1.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启示)。
学习目标
1.精读叙事部分,分析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分析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
资料链接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达效果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牧羊人人物形象。
结合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自习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
探究
品析语言: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描写非常生动,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请找出比喻句,并赏析。
1.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2.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3 ……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4.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这几个比喻句,前两句描摹声音,十分形象贴切,也符合写景的整体气氛。
第3、4两句写景,前者是远景,比喻生动,后者是写近景,用新奇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新生的白桦林的外形,而且写出了其勃勃生机和青葱之感,写出了风景的神韵。
自测
1.结合自身经历与阅读体验,说说牧羊人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与自然的关系
满怀无私的大爱,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
可以创造奇迹。
2.素材积累: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
其实,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担任林场负责人的20多年间,杨善洲不要分文报酬,带领工人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超过87%
学习小结: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品质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具体依据)
2.结合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
(传神地、巧妙地)
写出了……
(突出地)
表现了……
(性格特征或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