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图形规律
下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找出它的变化规律后,试填出所缺少的图形。
【解析】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第一行和第二行的三个小图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排列顺序。还可以发现,从第一行变到第二行,每个小图形都往左移动了一个图形的位置,而且第一行最左边的图形占了第二行最右边的位置。
解答:第三行“?”处应填:。
在下面的一组图形中,“?”处应填什么样的图形?
【解析】仔细观察可发现,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最右边的完整图形是这样变来的:将最左边的半个图形,往右平移到中间图形位置,然后再去掉两个图形的重合部分。
解答:第三行“?”处应填:。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找出变化规律,猜猜第4个是怎样的图形?
?
(1) (2) (3) (4)
【解析】
解答:。
在标有A、B、C、D的4个图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放在“?”处。
【解析】解答:D。
在“?”处画出4个合适的图。
【解析】
解答:
题目后面给出的四个图形中,哪一个填在空白处符合图形的变化规律?
选择项
【解析】给出的正方形中分别有3个点、1个点、4个点,对应的为三角形、单线段、正方形,由3笔、1笔和4笔完成。只有第(3)幅图内,2个点与2笔画相对应。
解答:应该选(3)。
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
【解析】除(4)外,其余五个图形从左至右是按逆时针旋转90度的规律变化的。
解答:与众不同的图形是(4)。
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解析】解答:
在下面的六个图中,选择合适的图填入虚框内。
【解析】解答:选择A。
如果第一个图与第二个图相对应,那么第三幅图与A、B、C、D、E中的哪幅图相对应?
【解析】解答:选择B。
华罗庚的故事-勤奋成才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地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承受了常人难以设想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就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