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语文:1.2.1《氓》(人教版必修2)
象无名的野花散发着远古的芬芳,那是天真的时代,圣人未生,青牛未西行;那是天性还不受压抑的时代。
人们在大地上,自由的相亲相爱。 后人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评价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兮,
心悦君兮,君不知。
一读
一、注音
氓( )蚩( )愆( ) 将( )垝( )
垣( )筮( )咎( ) 于( )说( )
陨( )徂( )汤( ) 渐( ) 罔( )
靡( )夙( )咥( ) 隰( ) 泮( )
méng
chī
qiān
qiāng
guǐ
yuán
shì
jiù
xū
tuō
yǔn
cú
shāng
jiān
w ng
mǐ
sù
xì
xí
pàn
二、解释划横线的字
匪我愆期( )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以我贿迁( )
女也不爽( ) 士贰其行( )
灾祸
拖延
差错
一边……一边……
财物
不专一,有二心
诵读指导:
《诗经》是四言诗,与其他诗一样要注重诵读,读出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来。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二读
这几个带有“矣”的句子在读的过程中该怎样处理?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起调“矣”字宜重而缓。
“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
“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
“矣”字高重到了极点。
“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之一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之: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至于:古今异义词。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至,动词,到。
于,介词,到
“无”,通“毋”
不要
以为:古今异义词。
今义:认为
古义:以,介词,译为“把”。
为,动词,译为“作为”。
男子求婚
女子许婚
之二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以:连词,表示顺接关系
涕:眼泪
(非“鼻涕”)
载:又,且
载歌载舞
相思、相恋、成婚
之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之:同“氓之蚩蚩 ”中的“之”
若: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然”
译为“……的样子”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之四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裳:读cháng
此指围着车子的布幔。
三:古汉语里“三”“六”“九”常指虚数,而非确指。
贰:动词
不专一。
二三:动词
三心二意。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之五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遂:顺心、满足
躬:自身 悼:伤心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及:介词,和、与
偕:xié,一同,一起
信:真实,诚实
反:违反
已:动词,止。
今昔对比的怨恨、痛苦和决绝
整体把握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 相思、相恋、成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五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恋爱
婚变
决绝
女子: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
人物性格
三读,欣赏艺术手法
诗 经
艺术手法的运用——赋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陈述铺叙的意思。 又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艺术手法的运用——比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对人或对物加以形象的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又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惯汝,莫我肯顾。
“硕鼠”就是“偷走”“我”粮食的人
表达了对“硕鼠”的痛恨
全文运用暗喻手法,即“比”
艺术手法的运用——兴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已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又如:
《诗经》的内容:风、雅、颂
《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诗经》“六艺”
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比兴经常连用
女
主
人
公
婚前:渴望幸福
婚后:受尽屈辱
氓
婚 “氓之蚩蚩”
前 “信誓旦旦”
婚 “二三其德”
后 “至于暴矣”
热情、温柔、纯真。
刚烈,认识清醒
用情不专、暴虐
没有责任心
心情急切、热烈
对比手法
白头偕老当年誓, 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 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 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 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 既已恩绝就算了。
全班齐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