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10 10: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生物学科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
课型:新授 时间:2010/9
执笔:张梅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了解水平
2.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了解水平
3.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了解水平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才能完成.循环系统就像一辆货车,运来养料和氧气,运走废物和二氧化碳。人体内运输这些物质的通道就是血管。
二、自学自测
1.血液循环系统由 、 和 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
和废物的排出。
2.人体有3种血管: 、 和 。
3.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 血管壁上引起的。
4.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
三、互学互助
1.感受血管跳动
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
①对照图14-1,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 。
③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它能跳动吗?
⑵测量脉搏
① 同桌同学配合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
脉搏(次/min)
你本人
你的同桌
( 注:测量3次,取平均值)
②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什么关系?
2.观察血管的类型
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并结合动画和书本内容,完成下表:
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 脉
静 脉
毛细血管
3.血管与保健
议一议: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四、导学导练
1.在人体中,哪种血管最细最多( )
A.动脉血管 B.毛细血管 C.静脉血管 D.前三者都是
2. 下列有关动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动脉,如桡动脉.
C.动脉血管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D.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动
3医生给病人验小血时,用针把手指戳破,挤出血来,再用吸管吸取。这种血来自于:(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三种血管都可以
4.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5.下列有关脉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 B、脉搏就是单位时间内心跳的次数
C、正常人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
D、医生通过“切脉”可推知心脏的健康情况
6.连线:三种血管的功能各是什么?
①动脉      A.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②静脉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③毛细血管    C.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7. 某人创伤旨起出血,根据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判断受伤血管:
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 受 伤 的 血 管
1血液少量渗出,不久即自行凝固
2血液喷射而出,颜色鲜红
3血液产断缓慢流出,血液暗红色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课型:新授 时间:2010/9
执笔:张梅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识别心脏结构,说出心脏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了解水平
2.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 理解水平和反应水平
3.认同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 反应水平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 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二、自学自测
1.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 次。
2.人的心脏位于___________中部,略偏左。
3.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 相似,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体,心尖偏向 (填左或右)下前方。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比正常人的要 。所以青少年要经常参加 ,增强体质,促进心脏健康。
5.电子心脏泵用于进行 的病人。
三、互学互助
1. 感受心率
用听诊器听心跳,感受心脏跳动的声音
⑴你的心率是每分钟 次。
⑵比较心率和脉搏,它们是一致的吗?
2.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
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
观察心脏的结构
①打开心脏,看到心脏分为几个腔 ,上面两个腔分别
叫 和 ,下面两个腔分别叫 和 。
②捏一捏
A.比较在心脏的各腔中,心壁比肌肉较厚的一侧为 半部分,比较薄的一侧为 半部分。
B.可以看出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由此可见心脏具有什么功能
心脏是 的动力器官,能不停的 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 里循环流动。
③用玻棒试一试,发现只有同侧的 和 是相通的。
④结合课本图14-8,找一找,各心房心室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右心房:连通 ; 左心房:连通 ;右心室:连通 ;左心室:连通 。
⑤看一看,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是否有瓣膜?瓣膜在血液流动中有什么作用?
动脉瓣位于 和 之间,朝 开放;房室瓣位于 和 之间,朝 开放。 静脉内有静脉瓣。瓣膜的存在保证血液由静脉流向 ,由 流向 ,由心室流向 。防止血液 。
四、导学导练
1.从左心室出发的血流向(  ),从右心室出发的血流向(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2.最简单辨别心脏左右的方法是 ( )
A.手捏心室壁 B.将心脏切开 C.手捏心房壁 D.向心脏内灌水
3.心脏的四个腔中,相通的是 ( )
① 左心房和右心房 ② 左心室和右心室 ③ 左心房和右心室
 ④ 右心房和右心室 ⑤ 左心房和左心室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③ ④  D. ④ ⑤
4.心脏有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其方向是( )
A.心室→心房→静脉 B.心房→心室→静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心房→心室→动脉
5.平静时,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
A.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强 B.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强
C.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弱 D.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弱
6.保证人体内的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结构是 ( )
A.心房 B.心室 C.静脉 D.瓣膜
7.下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请在[ ]内写序号,横线上写名称)
①[ ]__________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心房,[ ]__________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②[7]连通[ ]__________,[8]连通[ ]__________,[4]连通[ ]__________,[10]连通[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由此可知,与心房连通的血管是__________,与心室连通的血管是__________。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3)
课型:新授 时间:2010/9
执笔:张梅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了解水平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独立操作水平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水平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条红色的长河,它比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还要长,这就是潜藏在你的、我的、他的身体中血管,血管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我们叫它生命河,它能运输我们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又是医生为我们检查身体的一面镜子。
二、自学自测
1.血量 ⑴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
⑵一个体重为60kg的健康人,体内的血液量为 。假如你是成年人,估算一下你体内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2. ⑴正常的血液为 色黏稠的液体,它由 (占 % )和 (占 % )组成。血细胞包括 、 和 。
⑵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______现象,分成_______层。上层是_______,呈 色;下层是_______,呈 色;中间还有一层薄层是 和 ,呈 色。
⑶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___________,运输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3.贫血与发炎
⑴贫血和炎症时血细胞的数量变化: 贫血 减少;炎症 增多。
⑵贫血使血液运输 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 和铁丰富的食物。
⑶发炎时, 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
三、互学互助
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图片
⑴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根据实验,参考课件和课本, 完成表格)
名称 英 文缩 写 形 态 结 构 功 能 正 常 数 值
RBC 两面凹的圆饼型,无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___ 。 运输____和部分____________。 男(4.0—5.5)×1012个/L女(3.5—5.0)×1012个/L
Hb 是一种含_____的蛋白质,呈____色 运输____和部分____________。 男120—160g/L女110—150g/L
WBC 比红细胞____ ,有____________。 吞噬____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5—10)×109个/L
PLT 个体最____ ,不规则,无__________ 。 有____和加速____的作用。 (100——300)×109个/L
⑵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 。它是一种含 的蛋白质,呈 色。它在 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其结合,在 低的地方容易与其分离。
⑶在你观察的细胞中,哪种细胞数目最多?
2.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看课本上的血常规化验单,讨论分析化验单:
由该报告单你的初步诊断此人患有________(填病症名);判断的依据是____ __。
3.完成概念图
四、导学导练
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在下列血液的成份中,具有防御、保护功能的是:( )
A.白细胞和血小板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白细胞 D.红细胞和血浆
3.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头几天体内血液中的__________数量增多,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__________来输送氧。
4.某同学患急性肠炎,血液中 的含量会增多;某同学受外伤后不易止血,血液中 的 含量可能较少。
5.右图是李刚同学进行血液实验时出现的情况,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⑴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⑵A试管内显示的是___________,B试管内显示的是___________。
⑶试管A和试管B内均加入的是新鲜血液,而实验结果不同,其原因是:A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而B试管内___________。
6.下图是观察血涂片时视野的一部分,据图回答:
(1)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________ ________。
(2)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 ]______ __________。
(3)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的起初几天里,人体内数量急剧增加的血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_ 。
(4)图中[3] ___________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1]和[2]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要看清[1]和[2]在结构上的区别,应将显微镜光圈 ______ 。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4)
课型:新授 时间:2010/9
执笔:张梅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说出输血的原则。 ----了解水平
2.说出 ABO血型类型, 举例说明输血的关系。---- 了解、理解水平
3.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公民无偿献血的意识。--- 反应水平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并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相互输血的。输血前应先对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二、自学自测
1.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 血型系统,包括 、
、 和 四种血型。
2.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 ,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丧失的 和 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补充。
⑵献血是每个 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
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成分献血一般以献 为多。
三、互学互助】
1.血型和输血
想一想:输血前为什么必须要检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 让我们通过学习来解决。
⑴虚拟鉴定血型:
①根据模拟鉴定血型课件,完成下表:
赵 钱 孙 李
A型血清 没有凝集 凝集 凝集 没有凝集
B型血清 没有凝集 凝集 没有凝集 凝集
血 型
②结合课件,进一步合作完成输血关系表:
某人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AB
B B、O
AB AB
O
③输血一般应以输 为原则。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少量输血时, 型的人可以少量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 型的人可以可以少量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④ 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输血前为什么必须要检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
2. 完成概念图
四、导学导练
1.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 损失200~4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 损失的血细胞和血浆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 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 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2.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他可以接受何种血型的血 (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前三这都行
3.多多是A型血,他若输血应首先选择( )
A. O型血 B. A型血 C. B型血 D. AB型血
4.小明是个B型血的人,由于交通事故而急需输血,在没有B型血的情况下,他可以接受哪种血型的人的血液 ( )
A. O型 B. A型 C. AB型 D. ABO型
5.下列哪种血型的人,可以少量输血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A. A型 B. B型 C.AB 型 D. O型
6.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健康成年人,若一次失血1400毫升,其结果是( )
A.对身体毫无影响        B.对健康有影响,但可很快恢复
C.并不影响健康,可以很快恢复   D.危及生命
7.甲、乙、丙三人同行,甲受重伤急输血,已知甲的血型为B型,乙为AB型,丙为B型,可以给甲输血的是 ( )
A、丙 B、乙 C、乙丙都可以 D、乙丙都不可以
8.我国提倡 献血。一次失血超过身体总血量的___________时,就会有生命危险。而每次献血___________毫升不会危害健康。输血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5)
课型:新授 时间:2010/9
执笔:张梅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概述血液循环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 理解水平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 独立操作水平
3.知道血压及高血压的预防。--- 了解水平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Kcgg / Hdkc / " \t "_blank ),这些物质的运输都是靠血液循环来实现的.
二、自学自测
1.发现血液循环的是英国医生__________。
2.人体内血液在 和全部 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 叫做血液循环。
3. 血液在人体内流动,将人体细胞需要的 、 运输至人体的各种组织,并将人体的 运输至一定器官而排出体外。
4.⑴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成的侧压力,叫做 。
⑵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一般为 kPa,舒张压一般为 kPa。
⑶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 kPa,就是高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 kPa,就是低血压。
⑷经常参加 ,少吃富含 和 的食物,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三、互学互助
1.模拟哈维实验
模拟哈维实验,用绷带将上臂扎紧时,发现肘和腕处的 摸不着了,而前臂的 鼓胀了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2.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循环的时候,将小鱼头部向左放在载物台上,
⑴在视野中,血液向左流动的血管是__________血管。
⑵你在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血管的最好方法是寻找__________的血管。
⑶血液在3种血管中流速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 ;血液在 血管中流得最慢,这有利于 。
⑷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 。
⑸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的血管壁__ ,血色鲜明,是_____ 。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的血管壁_____,血色较暗,是_ ___。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的是____ _。
3.结合动画、课件,观察血液循环途径
⑴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__________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循环路线。
⑵ 思考:血液从左心室出发,通过体循环流回到心脏的途径是什么?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体循环途径为:________ →________→全身各级动脉→_________→_______→上下腔静脉→_______。血液成分由______ 变成________ ,变化部位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⑶思考:血液从右心室出发,通过肺循环流回到心脏的途径是什么?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肺循环的途径为: ________ →肺动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血液成分由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变化部位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DIY:学习测血压
⑴医生通常用血压计在上臂 处测定一个人的血压。
⑵在教师指导下,互相测血压。你测得的血压是 。
5..概念图
四、导学导练
1.右图中所示的血管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较粗的一端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
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3.用沙布扎紧上臂,会看到前臂的血管隆起,隆起的血管和引起血管隆起的结构分别是( )
A、动脉、动脉瓣 B、动脉、静脉瓣 C、静脉、静脉瓣 D、静脉、动脉瓣
4.下列收缩压/舒张压的数值中,可能患有高血压的是( )。
A、16/10.7千帕;  B、18.7/12千帕;  C、15.5/13.3千帕;  D、11/8千帕。
5.血液循环过程中,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
A.肺动脉 B 心脏 C.肺部毛细血管 D.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6.肌肉注射药物后,若在做跟踪调查,最先在哪个结构发现药物 (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7.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与分离取决于(  )
A.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B.氧浓度的高低
C.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   D.血红蛋白含量的高低
8.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⑴血液循环分为 和 。
⑵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 ]
的毛细血管。
⑶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
和[ ] ,它们都流 血。
⑷体循环终止部位是[ ] ,
此时血液变成了 血。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时间:2010/9
执笔:张梅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了解层次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层次
3.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理解层次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积聚多了,会妨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使人致病。因此,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每天都要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二、自学自测
1.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除体外的过程,叫 。
2.泌尿系统是由 、 、 和 组成。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道是 的通道,膀胱具有 的作用。
3.肾脏位于人体的腹腔 脊柱的两旁,左右侧各有1个。每个肾脏大约有120万个 构成。
三、互学互助
1.阅读课本第20页相关内容,说出排泄的3条途径
途径 形式 废 物
2.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
(1)观察图14-1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在自己的身体上确定泌尿系统各个器官的大致位置,并试着把下图中的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2)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观察]:新鲜的猪肾,观其形,辨其味,并记录观察结果。
[再观察]:用解剖刀将猪肾纵剖,对照图14-14仔细辨认肾的内部结构,并写出图中的结构名称。
(3)探究肾单位的结构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请试着写出它的结构名称。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肾单位包括 和 两部分,肾小体由 和 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灌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 小动脉。肾小囊是由 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四、导学导练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肾单位 C、膀胱 D、肾小球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3.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 )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时间:2010/9
执笔:张梅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理解层次
2.说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层次
3.说明汗液的形成以及对人体的意义——了解层次
4. 关注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反应层次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人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通过尿液,通过排尿把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不要小看排尿,排尿非常重要,如果人体的排尿功能发生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那么,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尿液能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呢?
二、自学自测
1.尿液是在肾脏的 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和 流入膀胱,膀胱在盆腔内,有 的功能。
3.人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水、少量的 和尿素等废物。
4.皮肤分为表皮和 两部分。
三、互学互助
1.分析尿液的形成
(1)右边是尿液形成的示意图,请你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的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写出图中C、D结构处形成尿的两个重要作用: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 D处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血液流经C处时,血液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能被滤过。
(4)当原尿流经D处时,原尿中______ __可被D处毛细血管全部吸收,__ __可被大部分吸收,______可被部分吸收。
(2)阅读小资料“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通过数据进一步认识三者的成分。并试着解决下列问题。
样品A 样品B 样品C
蛋白质 0.00 7.0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葡萄糖 0.10 0.10 0.02
尿素 0.03 0.03 2.00
①样品B是________。样品C是________。
②从样品C可以看出,此人很可能患____
______(填疾病名称)
③由于_______对原尿中大部分水的重吸收导致样品C中尿素含量的增加。
④比较样品A和样品B成分的变化,说明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⑤比较样品A和样品C成分的变化,说明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2.尿液的排出: 结合前面所学的有关泌尿系统的知识,分组讨论:
(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液排出时却是间歇性的,这是为什么?
(2)有些同学喜欢憋尿,这个习惯好不好?为什么?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泌尿系统的卫生?
3.汗液的排出:下图是人体皮肤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①所示的结构是 ;②所示的结构是 ;
(2)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能感受外界刺激;标号⑤所示结构的分泌物是 。
(3)排泄废物只是皮肤的功能之一,你能说出皮肤的其他功能吗?
4.完成概念图:
四、导学导练
1. 尿的形成过程中,起滤过作用的是 ,起重吸收作用的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2.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既能被滤过又能全部被重吸收的是 ,血液中有而原尿中没有的物质是
A、水 功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蛋白质
3.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 流入 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 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 ,还对调节体内 和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 有作用。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0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分布。——了解层次
2.培养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模仿水平)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神经细胞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又被称为神经元。据估计,人脑大约含有几百亿个神经元,平均每立方毫米就约有8万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每个神经元大约要同其他5万个细胞之间直接传递信息。
二、自学自测
1.神经元又称 ,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 ,并且能把兴奋 到其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 。
3.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
三、互学互助
1.下图所示的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根据此图完成下列各题。



(1)神经元结构包括 ;② 。③ 。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和 。
(3)在长的 外套有一层鞘,组成 ,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 。
(4)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 。
(5)与生物体的一般细胞相比较,神经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与生物体的一般细胞相比较,神经元细胞由 和 两部分组成,突起包括 和 ,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组成了 。神经元的这种结构特点能使神经元在 刺激、 兴奋的同时,将兴奋 给其他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6)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对信息的传递有什么意义
神经系统是通过数量庞大的神经元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构成的,一个神经元发出的神经冲动可以 给多个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也可以 多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
2.完成概念图:
四、导学导练
一、请你选择: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  B细胞体  C反射弧  D神经元
2.神经纤维是指(  )
A神经元的长突起  B神经元的短突起  C神经元的突起及套在表面的一层鞘
D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套在表面的一层鞘
3.神经的构成是(  )
A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  B一根神经纤维,外面包有膜
C许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D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
A胞体→树突→轴突 B树突→胞体→轴突
C轴突→胞体→树突 D轴突→树突→胞体
二、请你判断:
1.神经元就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2.多个神经元集合成束,在其外面都有一层鞘,就组成了神经纤维。 ( )
3.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就是靠神经元的神经突起相互连接,将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 )
4.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传导兴奋。( )
第15章 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0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层次
2.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层次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组成,各个神经元通过突起互相连接,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形成神经,分布在人体各处,构成了人体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接受来自体外和体内的各种信息,并指导身体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
二、自学自测
1.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 神经系统和 神经系统。脑和 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和 所发出的 构成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2.脑由 、 和脑干3部分组成。
3.大脑由左右两个 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做 ,又称大脑皮质。
4.小脑位于 的后下方,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其作用在于 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身体的 。
5.脑干位于大脑的 ,下端与 相连。
三、互学互助
1.观察人体神经系统组成模式图,在自己身体上确定组成神经系统各个器官的大致位置,以及他们各自的功能,并完成概念图:
2. 右图所示的是脑的侧面。根据此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是 ,它的表层叫做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又称为 。
(2)②是 ,它的主要功能是 。
(3)③是 ,它有一些调节 的中枢。
3.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分区示意图填空:
(1)打字员的熟练指法主要是由 中枢发动和 中枢进行协调共同完成的精巧随意运动。
(2)聋哑人要理解对方手语,首先要通过 中枢。
(3)盲人“阅读”盲文,必须通过 中枢。
(4)某患者出现左侧躯体瘫痪,主要是由于 中枢和与它联系的神经纤维遭到损伤引起的。
4. 材料分析
材料1.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没有发育完全,常发生尿床的现象;
材料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现象;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新生儿的排尿、排便中枢在 里,同时也 大脑控制。
(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的原因是由于脊髓与 的联系被切断,致使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
四、导学导练
1.神经系统是由 、 和它们发出的 组成的。
2.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分别主管人体的 、 、
、 、 等活动。
3.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位于(  )
A小脑  B脊髓  C脑干  D大脑皮层
4.杂技团中的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起着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5.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
A协调人体运动  B协调内脏活动  C协调呼吸频率  D协调心血管活动
6.排尿中枢,呼吸中枢,视觉中枢依次位于(  )
A脊髓,脑干,大脑   B脊髓,大脑,小脑 
C大脑,脑干,大脑   D大脑,小脑,大脑
7.一个人喝醉了酒,语无伦次,走路摇晃不稳,说明已伤到( )
A.大脑 B.小脑 C.大脑和小脑 D.脑干
8.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0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描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了解层次
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理解层次
3、概述眼球的结构及功能——理解层次
4、发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理解认同层次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眼睛是接收信息量最大的感觉器官,是心灵了解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眼睛又向外界透露了心中的情感,所以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之所以能传神,之所以“会说话”,与它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你想了解它吗?
二、自学自测
1、人体观察事物、获取外界信息和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是 ,它由 和
组成,其中 是主要结构。
2、眼的附属结构:
(1)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 、 、 、 、 等,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如 ,可以分泌泪液,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的作用。
(2)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 ,所以平时要注意卫生。
3、眼球的结构:
(1)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膜叫 ,是光线首先进入眼球的膜,也是人体捐献的器官之一。
(2)人体通过调节 的凸度,可以始终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3)瞳孔位于 。
(4)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是与人的 有关。
三、互学互助
根据眼球结构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观察方法:按由外→内,由前→后的顺序)
1、说一说:你知道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吗?说给你的同学听。
2、填一填:
外膜
眼球壁
中膜
眼球的结构 内膜:
内容物
2、做一做: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的 、房水、
和 ,到达 ,形成 。
3、议一议:
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四、导学导练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眼球附属结构的是( )
A、泪器 B、眼睑 C、睫毛 D、睫状体
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3、把人的眼睛比哈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 )
A、脉络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4、睫状体的作用是( )
A、形成瞳孔,控制入眼光线的强弱 B、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保护眼球 D、使眼球产生运动
5.下列感受器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 )。
A.眼? B.鼻 C.耳? D.感觉神经末梢
6.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
A.晶状体 ?B.房水 ?C.玻璃体? D.瞳孔
7.眼球壁以内是眼球的( )。
A.晶状体 ?B.房水 C.玻璃体? D.内容物
8.组成眼球壁中膜的是( )。
A.虹膜、角膜和脉络膜? ?B.角膜和巩膜
C.虹膜、随状体和脉络膜 ?D.视网膜、脉络膜和睫状体
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0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尝试用模拟实验来说明视觉形成的过程——理解层次。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知近视形成的原因,提出预防及矫正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眼是视觉形成的基础,但是并不是说有眼就有视觉。你知道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吗?良好的用眼习惯可以预防近视的形成,对视觉异常我们也可以进行矫正。
二、自学自测
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 ,由 进入眼球的内部,再经过 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 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
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 传导到大脑皮层的 ,人就开成了视觉。
2、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 的调节负担,使 上的物像比较模糊,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三、互学互助
1、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
(l)说一说:对照眼球的结构进行分析,模拟眼球成像的装置中,C处的蜡烛代表 ,B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_ ________。A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_ _____。
(2)做一做:换成较高倍透镜时,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___,表示眼视__________物体;换上低倍透镜时,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_____,表示眼视__________物体。
(3)想一想:由此可知,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调节_________的曲度来实现的。
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试一试:用箭头的形式表示了视觉形成的过程。
2、议一议:根据近视眼形成像和矫正的示意图,分析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
近视的形成及矫正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 ,通常可以配戴 镜进行矫正。
四、导学导练
1.看书1h以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 )
A、使眼肌得到休息 B、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2.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 视网膜 B、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C、视网膜 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 视网膜
3.视觉模糊不清的原因是( )
A、近视 B、内容物不能透过光线
C、远视 D、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
4.守门员注视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 )
①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②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5.假性近视是指( )。
A.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的近视 B.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而引起的近视
C.只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而引起的近视 D.由晶状体和眼球前后径变化引起的近
6.下列关于远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视物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B.需配戴凸透镜才能矫正视力
C.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经过短造成的? D.晶状体的弹性大
7.某人正在看书,远处有人叫他,他戴上眼镜看清此人面孔,请问这个人戴的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太阳镜
8.预防近视眼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不躺卧看书      B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C不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     D不在晚上看书
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3课时)耳与听觉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0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层次
2、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理解层次。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第二大信息来源。听觉形成的重要器官是耳。耳的结构受损,会影响人的听力。
二、自学自测
1、耳是重要的听觉器官,它包括 、 和 三部分。
2、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由 、 和 组成, 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3、内耳中的 和 与身体平衡有关, 有听觉感受器,能把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4、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 张开,或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使 内外气压保持 ,以免震破 。
三、互学互助
右图是耳的结构图。
(1)说一说:你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吗?说给你的同学听。
(2)归纳整理:
外耳 功能:
耳 中耳 功能:
内耳 功能:
听觉的形成:
(1)试一试:根据耳的结构图,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耳毒性药物对人体听力的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议一议: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保护耳与听觉?
四、导学导练
1、鼓膜的作用是( )
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耳传递 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耳传递
2、听觉感受器位于( )
A、鼓膜内 B、半规管内 C、前庭内 D、耳蜗内
3、人的听觉产生于( )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D、避免呕吐
5、旅客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半规管 C、前庭和耳蜗 D、鼓室和耳蜗
6、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7.得了咽喉炎会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
A.细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 ?B.咽鼓管连通于咽和鼓室之间
C.外耳道与咽喉相通?????? D.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
8、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生病病的部位是(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第3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0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及相应位置。
2、理解掌握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及异常症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长时间的学习之后,会打哈欠”、“醉酒后的人走路会趔趄”、“奥运会的运动员服用了‘兴奋剂’能超水平发挥”以上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自学自测
1.人体内的一些腺体没有________,它们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即__________,直接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__中,随_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这样的腺体叫做_________。
2.人体的主要的内分泌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生长激素:由_______分泌,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___________。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_________症,分泌过多时患_________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_______________症。
4.甲状腺激素:由________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和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患_________;成年时期分泌过多易患__________。若食物中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________,引起人体患______________,俗称______。
4.胰岛素:由__________分泌,主要作用是调节____在体内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如促进血糖合成_______,加速_________等。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患_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进行治疗。
三、互学互助
1.结合“人体皮肤结构模式图”及“人体胰腺剖面图”辨别人体“内外分泌”腺的不同。
种 类 有 无 导 管 分泌物流向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跟踪训练(一)
1)请将下表中各腺体归类将属于外分泌腺的腺体打√,属于内分泌腺的腺体打×。

名称 类别 名称 类别 名称 类别 名称 类别
垂体 胰岛 肾上腺 汗腺
甲状腺 胸腺 性腺 肝脏
唾液腺 皮脂腺 胃腺 肠腺
2)交流提升:人体内的胰腺属于内分泌腺还是外分泌腺?
2.图文结合,结合课本P75图识记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如何理解垂体是内分泌腺之首
3.几种激素的作用及缺乏时的病症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作 用 异常症状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思考: 侏儒症和巨人症的病因分别是什么?由此你联想到生长激素有什么作用?
跟踪训练(二)
比较区分“侏儒症”和“呆小症”。
四、导学导练
1. 下列有关激素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对生长发育和生殖起重要的作用; B.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
C.所有的激素都是蛋白质; D.含量少,作用大;
2.某剧组特型演员多才多艺,虽已成年但身高只有67厘米,原因是( )。
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3.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苏醒,可适量注射( )。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葡萄糖; D.性激素;
4.下列腺体中,除哪一个外,其余腺体的分泌物均直接进入血液中?(   )
A.肾上腺 B.垂体 C.胰岛 D.肠腺
5.某人表现为身体浮肿、皮肤干燥、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医生判定内分泌失调,其患病原因可能是( )。
A.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B.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6.阅读资料,合作探究问题。
①将狗的胰腺切除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糖尿病)。
②将狗的胰管结扎后,胰腺的大部分萎缩,而胰岛活着。并且没有出现糖尿现象。
③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胰岛素,注射到患糖尿病的狗体内,结果糖尿症状消失。
由此你认为: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胰岛素是什么结构分泌的? 它通过什么来运输呢?
第16章 运动与行为
第1节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1)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0
执笔:田路磊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l、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人体骨骼的组成。
3、通过观察说明长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重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长骨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让我们来一起活动一下:我们来做一个屈肘动作。人体的许多动作,都是在 的支配下,由 收缩和舒张,牵引所附着的 ,绕着 活动而形成的。所以人体运动系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二、自学自测
1.人体运动系统由 三部分组成。
2.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 三大部分。
3.长骨是由 三部分组成。
三、互学互助
(一)、观察人体的骨骼组成
观察课本图1人体的骨骼组成模式图
1、人体的骨骼由 块骨组成。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 、 和 三大部分。
2、在运动系统中,骨通过骨连结构成 ,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能够收缩和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产生 。人体通过 来支持身体和完成各种动作。
3、人体的骨骼有哪些作用
4、如果不小心发生了骨折或肌肉拉伤的情况,还能进行正常运动吗 为什么
(二)、观察长骨的结构
读课本图2长骨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5、用解剖刀从骨的表面剥离出一层膜,这是 。用镊子拉一拉骨膜感觉骨膜 。观察骨膜的颜色,里面分布 。
6、观察长骨纵剖面上的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在长骨中,大部分集中在 部分,抗压力很强。骨松质分布在长骨 ,结构疏松,呈 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
7、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 ,说明长骨是 管状的。骨髓主要分布在长骨的 中和 的空隙里。
8、讨论:长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这样的结构对于骨的支持功能有什么意义
9.发生骨折后,骨能够愈合吗 为什么
四、导学导练
1、骨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 ( )
A.骨膜、骨质和骨髓 B.骨膜、骨密质和骨松质 C.骨质、骨膜 D.骨质、骨髓和骨髓腔
2、对骨具有营养作用的是 ( )
A.骨髓腔中的黄骨髓 B、骨质 C.骨膜内的血管 D.骨膜中的成骨细胞
3、对骨的生长与再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
A.骨髓 B.成骨细胞 C.神经 D.骨膜中的成骨细胞
4、人体的躯干骨包括 ( )
A.肋骨、胸骨和胸椎 B.脊柱、胸骨和肋骨 C.颈椎、胸椎和肋骨 D.脊柱、肋骨和胸椎
5、以下关于人体骨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 B.人体的骨骼由600多块骨组成
C.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 D、人体骨骼由许多骨与骨骼肌组成
6、与动物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系统是 ( )
A.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 B.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
C.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7、观察长骨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在括号内填序号,在横线上填名称)。
(1)骨的基本结构有[ ] 、骨质和[ ] 三部分。
(2)对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的是[ ] 中的 。
(3)骨质由致密坚硬的[ ] 和结构疏松、成蜂窝状的[ ] 两部分构成。
(4)正常情况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 ] 内。
(5)老年人失血过多时,[ ] 会由黄色变成红色,恢复造血功能。
第1节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2)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田路磊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描述骨连结的形式
2、通过观察说明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说出人体主要的骨骼肌
4、说明骨骼肌的结构和收缩特征
[学习重点]: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的名称和位置
[学习难点]:关节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引入:
二、自学自测
1.骨连结有3种形式 ,其中两骨问活动的连结叫做 。
2.关节分为 、 和 三部分关节的结构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它的牢固性是由于 和 的结合, 的坚韧性是由关节周围的一些韧带决定的;它的灵活性是由关节面上光滑的 、关节腔内的 、关节囊和一些有一定伸展性的韧带决定的。
3.骨骼肌包括 和 两部分。骨骼肌的中间部分是 ,呈 色,主要由 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 和 。 在两端,呈白色,由 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 上。骨骼肌具有 的特性。人体肌肉受到来自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骨骼肌便 ,牵动骨产生运动。
三、互学互助
(一)、描述骨连结的形式
阅读P60倒数第一、二段及图3骨连结的形式。
(二)、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阅读图4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2、 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3、联系平时的运动,你能说说关节在人体内的作用是什么
(三)、骨骼肌
读书本图5人体主要的骨骼肌说说骨骼肌的分类。
5、完成P63最上面的表格。
6、完成P63的讨论。
阅读P63第二、三段及读图6骨骼肌结构模式图分析讨论骨骼肌的结构和用:
(四)、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实践:伸出手臂用力做一个屈肘动作,再做一个伸肘动作。感觉上肢肌群的协作关系。
结论: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 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 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四、导学导练:
1、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做 ( )
A.骨连结 B.不活动的连结 C.关节 D.半活动的连结
2、脊椎骨之间的连结应属于 ( )
A.活动的连结 B.不活动的连结 C.关节 D.半活动的连结
3、关节软骨的作用是 ( )
A.为骨提供营养 B.使骨长长 C.减少摩擦和震动 D.使骨长粗
4、患关节炎时,可能引起积液或积脓的部位是 ( )
A.关节囊 B.关节腔 C.关节窝 D.关节软骨
5、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不同的骨上 B.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每一块骨骼肌都有肌腱着生在骨上 D.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骨上
6、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因为 ( )
A.一块骨骼肌能够独立完成人体的多个动作
B.骨骼肌附着在骨上
C.一块骨骼肌由肌肉组织、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还有血管和神经,而且具有收缩的功能
D.骨骼肌广泛地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
7、关于体育锻炼作用的叙述,下面哪一项最全面 ( )
A.能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 B.能加强骨的营养
C.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粗壮 D.以上三项都是
8、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 )
A.骨骼 B.骨骼肌 C.关节 D.骨
9、关节包括 、 和 三部分。
10、关节中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的结构是 。
11、关节面根据其形状又可分为 和 。脱臼是指关节头从 中脱出来的现象。
12、在关节中,对相邻两骨具有润滑、减少摩擦作用的物质是 ,它 存在于 中。
第2节 动物的行为(1)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田路磊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
运用探究法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理解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理解动物的行为
[教学难点]: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引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孔雀开屏、大雁南飞……这些动物的活动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二、导学导练
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 、 、 和 。
动物的觅食行为是指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 的行为。由于动物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其觅食方式也 。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了争夺 和 。而发生的斗争,这种行为称为 。
蜜蜂是营 生活的,在一个蜂群中,往往有一只 ,少数的 和大量的 。其中 担负外出觅食、清洁、喂养幼蜂的任务。
三、互学互助
观察P61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各属于哪一种行为?
说明行为特点?
每一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您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讨论:
(1)蚂蚁是如何觅食的?主要的食物是什么?
蚂蚁对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选择吗?
(2)你们小组与其它小组的结论一致吗?
四、导学导练
1、动物的行为是指 ( ) A、动物的动态动作 B、动物的各种动作
C、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D、动物的捕食活动
2、下列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
A、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一只蛇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螃蟹举起螯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3、下列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
A、母鸡带领一群小鸡 B、山洞中生活的一群蝙蝠
C、由蜂王带领的一群蜜蜂 D、草原上大批吃草的马
4、下列不属于觅食行为的是 ( )
A、松鼠把蕈类挂在树枝上晒干
B、 蚂蚁向洞里搬运食物
C、星鸟掩藏坚果
D、在繁殖季节,大山雀每天大量捕捉虫子,并带回巢穴
5、下列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
A、 猫抓老鼠 B、母鸡哺育小鸡
C、竹节虫的拟态 D、海豚钻圈
6、动物的繁殖行为越复杂 ( )
A、动物类群越低等 B、 动物类群越高等
C、动物产生后代数量越多 D、 后代的成活率越低
7、所有的动物行为都具有的行为是 (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群行为
8、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最占优势的是 ( )
A、最后享有食物
B、负责对外战斗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第2节 动物的行为(2)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田路磊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教学重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引入
二、自学自测
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 决定的。
3、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 相适应的,对动物的
和 有重要作用。
三、互学互助
1、观察P6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⑴这几种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⑵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⑶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不同动物的行为的学习能力一样吗?
⑷例如蚯蚓和猫的学习能力哪个强?
⑸看P64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⑹人们研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2、思考: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有什么关系?
⑴区别:
⑵联系:
四、导学导练:
1、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B)中去,待长成成鸟后,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若把白冠雀a幼雏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a的鸣声基调与A鸟群的相同,这是 行为在起作用,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 行为在起作用。
a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 。
上述实验说明, 行为是在 行为基础上建立的。
2、母鸡哺育小猫的行为是属于 ( )
A、后天性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
3、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逃避敌害
C、找到食物 D、寻找配偶
4、下列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蜘蛛结网 D、 鹦鹉学舌
5、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蚕吐丝作茧 B、 狗拉雪撬 C、猴子向观众敬礼 D、大山雀偷喝牛奶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哺乳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只有鸟类和哺乳类才具有学习行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7、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狗啃骨头的时候流唾液 B、警犬追踪犯罪嫌疑人
C、狗看到小孩吃食物时流唾液 D、 鹦鹉做算术题目
8、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母鸡孵卵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小狗做“算术题”
9、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
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逃避敌害
10、动物行为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起调控作用的是 ( )
A、神经系统 B、感觉器官 C、运动器官 D、激素
第17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平衡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柳潼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对自身生长的意义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组内合作完成蒸腾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组内合作的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大树底下好乘凉,同学们,你在树下纳凉时,是否想过:身边的树木,整日在阳光下,它怎么就不怕热,怎么就不会被晒伤呢?
二、自学自测
1、植物吸收水分,除很少一部分用于植物的 等生理活动外,绝大部分以—— 的状态通过叶片的 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所以说 是植物体主要的蒸腾器官。
2、蒸腾作用能够提高 ,增加 。热带雨林降水频繁,其中有不少雨水是由植物 散失的水分冷凝而成的。
3、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发作用
4、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过程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 形式送入大气,然后水以 形式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流入海洋湖泊,一部分渗入地下被植物吸收,经 作用再返回大气。
三、互学互助
活动一,回忆课前实验: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
1 回忆整个实验的过程,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分析现象
① 为什么瓶内内的水面下降了,水到哪去了?
② 水是通过什么结构到达袋面的?
③ 外面的植物叶片周围是否水汽腾腾?水分是以什么状态从叶片出去的?
3 提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活动二:实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结合[幻灯片] 叶的表皮图
指导学生注意观察
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叶表皮细胞
眼睛状的结构——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
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
活动三: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提醒学生观看时注意保卫细胞的变化):
保卫细胞变胖了,发生形变,中间出现空隙——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变长变瘦,空隙消失——气孔关闭
由于保卫细胞壁厚薄不均匀,
当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发生形变,中间出现空隙,气孔张开;
当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拉直,气孔闭合。
活动四:讨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四、导学导练
1、资料分析: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大约需要消耗 200kg (200000g)以上的水,这200多公斤的水的用途如下:
保留在植物体内的水 1872g
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的水 250g
蒸腾消耗的水 202106g
生长期中总用水量 204228g
提问:①从这段资料,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②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为什么它却把跟所吸收的水的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了呢?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
2、用酒精棉球擦皮肤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②再联系植物的蒸腾作用,想一想:为什么植物在烈日下不怕热了?
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柳潼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节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价值观
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
二、自学自测
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
三、互学互助
活动一:.演示实验,观察思考
  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太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然后等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左右时,教师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让学生注意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学生讨论,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活动二:学生探究,教师引路
  17世纪有一位荷兰的科学家海尔蒙特,他尝试找出植物是怎样生长的。他把一棵重2.5kg的柳树栽在一个装有90kg泥土的木桶中,只浇雨水。5年后,他的柳树长到了85kg,而称一称桶内的泥土却只少了大约60g。由于加到桶内的除泥土之外水是唯一的物质,所以,他认为使柳树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是水。同学们,你们认为海尔蒙特的结论有道理吗?
   
活动三:.联系生活,归纳概念
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
1、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2、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讨论: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四、导学导练
1.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2.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
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利用光提供的能量
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4.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 。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 。
(3)实验结果说明了 。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 。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 ,该实验结果说明 。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柳潼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2、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3、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破坏的实例。
4、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复习导入:
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二、自学自测
根据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小组内互相检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之中。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的能力。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北极苔原 B、热带雨林 C、人工草场 D、农田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     越多,     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5)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      ,如果外来干扰超出这个     ,生态系统的      就会遭到破坏。
6)现在,    的日益加剧正在影响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     ,以达到     的目的。
三、互学互助
1、阅读课本第58页,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指出1965、1970、1975、1980年驼鹿数量和狼的数量各是多少?从中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2)假设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鹿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如果驼鹿大量繁殖,它的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这说明什么问题?
2、阅读课本第59-60页,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2)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四、导学导练
1、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目前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 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
3、2008年年初,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之间惊现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块”。这块可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洲”的“垃圾洲”由350万吨塑料垃圾聚集而成,面积达343万平方公里,最大厚度可达30米。这再次引起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
专家们警告:“垃圾板块”给海洋生物造成的损害将无法弥补,这些塑料制品不能被生物降解(其平均寿命超过50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只能被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丝毫没有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塑料“沙子”,从表面上看,似动物的食物,而这些无法被消化、难以排泄的塑料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 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至少有267种海洋生物受到这种“侵害”的严重影响。
(1)文中提到“这些塑料制品不能被生物降解”,这里的“生物”主要指 。
A、像海鸥这样的海鸟 B、像鲨鱼这样的海洋鱼类
C、细菌、真菌等这样的微生物 D、可以接触这些塑料制品的任何一种生物
(2)浩瀚的海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活着20多万种不同生物,其中鱼类就有2万多种,这些鱼类为人类提供了20%以上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它与另两类营养素并称人类食物中的三大供能物质。他们是 。
A、糖类、维生素 B、脂肪、无机盐
C、脂肪、糖类 D、无机盐、维生素
(3)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人类无法承受之痛。在以下这些做法中,对保护海洋环境有积极意义的是 。(提醒:此题多选,请选出全部正确选项)
A、外出购物时尽量使用环保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B、在小溪、河流、湖泊和海滩游玩时,带走自己的生活垃圾
C、善待海洋生物,不食用海洋濒危动物,少买或不买珊瑚制品
D、对海洋鱼类要限制捕捞,规定休渔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E、着力治理工业“三废”,大力普及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4)紧密结合短文内容,请你谈一点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 。
第1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组成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简单描述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自我活动,体验生命来之不易,学会关爱生命,关注自身健康和发展,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难点:感受生命的宝贵,体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是一个好奇的小孩/不经意间撕开天空的帷幕/发现了世界的存在/于是,某个黎明/在心的引导下/我迈开了/虔诚的追寻的脚步/而那天便是/一切幸福和痛苦的/开端……
二、自学自测
将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各器官与其功能用直线连接起来。
A卵巢 a胚胎发育的场所
B子宫 b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C睾丸 c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三、互学互助
1、示男性生殖系统图片和女性生殖系统图片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精囊腺-分泌粘液
      前列腺-分泌粘液
      输精管-输送精子
      阴茎-排精和排尿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最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发育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受精及胚胎发育
卵巢排出卵细胞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新生儿
精液(内含精子)
资料:为了供给你充足的营养,妈妈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了14千克!
各组成部分 重量(千克) 各组成部分 重量(千克)
胎儿 4 乳腺 1
胎盘 1 增多的血液 2
羊水 1 母体贮藏的营养物质 2.5
子宫 1 其他物质 1.5
四、导学导练
1.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负担明显加重。她要为胎儿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排出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发生在 ( )
A.胎盘和脐带  B.子宫内膜  C.输卵管  D.卵黄
2.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脐带和胎盘
3.男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 )
A.前列腺 B.附睾 C.睾丸 D.精囊腺
4.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5.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 B.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
C.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 D.胎儿通过脐带和乳腺从母体获得营养
6.人体内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
A.睾丸和子宫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前列腺和子宫
7.图1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⑴胎儿在母体的③ 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
营养需经过② 由① 从母体获得。
⑵胎儿发育到280天左右时,会通过④ 从母体内产
出,这一过程叫做分娩。
第1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2节 人的新个体发育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1
执笔:王蔚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发育的分期。
(2)描述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心理特征。
2.能力目标
(1)尝试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分析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学会认识自我,学会健康地生活,感受青春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学会健康地生活。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自学自测
1、人体发育可以分为 、 、 和青春期。
2、青春期的生理特点是: 和 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的 发育和 的成熟。
三、互学互助
活动一:观察照片,知晓一些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熟悉人体成长的大致过程
活动二:观察图了解人体发育的分期
讨论说出人体发育的分期。
活动三、讨论分析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分析青春期的形态、生理变化
(1)形态发育:青春期形态发育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2)功能发育:大脑、心脏功能大大增强。
(3)性发育: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性功能逐渐成熟,出现第二性征。
(2)分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青春期男孩和女孩心理变化的最大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增强。
随着性器官发育的加速,性意识萌动,对性知识开始感兴趣,对异性有较强的交往欲望。
四、导学导练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
A.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B.形成两性生殖器官
C.出现第二性征 D.大脑兴奋性比较强
2、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B.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输卵管
C.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D. 用母乳喂养比用普通奶粉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3、从一个细胞到“小帅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
(1)我的生命开始于一被成为 的细胞,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 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和 从妈妈那获得营养。
(2)随着“哇”的第一声啼哭,我的呼吸系统开始工作了,其中的 是我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3)刚出生的我一碰到妈妈的奶头,就会吮吸乳汁,这是一种
(填“简单”/“复杂”)反射。母乳的营养太丰富了,其中的 是生长发育和细胞更新所需要的主要原料,让我快快长大。
(4)青春期的我开始长胡子了,这和性器官中的 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我要积极锻炼,努力学习,不虚度青春好时光。
第19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
课型:新授 时间:2010/12
执笔:金日新 审核:生物组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
2、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从动物繁殖后代的艰辛中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尊敬父母的情感。同时体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通过实验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作用。
难点:动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引入
引导学生对白居易的《燕诗》从生物学角度去思考,认识到这是燕子的繁殖行为,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动物的生殖。
二、自学自测
1、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常见的动物中, 动物都卵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 提供的。而 等胎生动物,胎儿是通过 获得营养的。
2、观察鸡蛋的结构,我们知道了鸟卵是由 等部分组成的,其中 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 含有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三、互学互助
活动一:
学生一边出示他们收集的图片等资料,一边讲解,说出他们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所获得的知识,并结合课本信息库中的内容明确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
动物产生后代有哪些受精方式?
试举例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活动二:
观察鸟卵的结构
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观察:
(1)鸟卵由哪几部分组成?
(2)雏鸟是由鸟卵的哪部分发育成的?
(3)鸟类等卵生动物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是从哪里获得的?
(4)鸟卵的气室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阅读课本,了解动物克隆知识
四、导学导练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 )
A.求偶 B.报警 C.呼吸 D.戏水
2.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卵壳
3.蝗虫与家蚕个体发育比较,蝗虫生活史中不具有的时期是 (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1978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问世,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制造“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
A.都属于有性生殖 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C.都属于无性生殖 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5.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
A.求偶 B.筑巢 C.产卵 D.孵卵
6.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
A.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 鸟卵的结构模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明图中1~9各部分结构名称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_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