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 《比的认识及应用》 -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 《比的认识及应用》 -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7 10: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的认识及应用》
第一课时
比的认识
一、填空。
1.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2.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不变。
3.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4.
3:5=18÷(???)
=
=(???)%=(???)(填小数)。
5.
把15克糖溶解在135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6.
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乙与甲每分钟所走的路程比是(??????)。
二、判断。???
1.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棱长的比是12:1。???

)?
2.
两个数的比值是72,这两个数都缩小3倍,比值变成24。
(??)?
3.
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是1:10。(
)?
4.
既可以表示比,也可以表示比值。?????

?)
5.
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


计算。
化简比??
5:3.5?
???1:1.8????
???9分:0.4小时?
??
求出比值??
75:1
???1.35:2.4?
???2:3
三、解决问题。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2:5,它的顶角与底角各是多少度?
2.
红、黄、蓝三种铅笔支数的比是2:4:7,红铅笔是26支,黄铅笔、蓝铅笔各有多少支?
第二课时
比的应用
1.
一条路,修了的和没修的长度比是6:7,又修了210千米后,修了的和没修的长度比是9:4,这条路全长是多少?
2.
甲、乙两包糖的质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则甲、乙两包糖的质量比变成7:8,那么两包糖质量的总和是多少克??
3.甲、乙两个数的比是3:2,乙、丙两个数的比是4:5,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50,甲、乙、丙各是多少?
4.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13,后来有几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为6: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则转来的女生有多少人?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24厘米,3条边的长度比是3:4:5。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学校募捐活动中,四、五年级捐款钱数的比是3:4,四年级捐款1800元,五年级捐款多少元?
7.甲乙两车从相距108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比是5:4,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一批图书按5:3分给一、二年级,已知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分了40本,这批图书共多少本?
9.阿派家一共养了175只鸡、鸭、鹅,其中鸡、鸭的只数比是3:4,鸭、鹅的只数比是6:7,鸡、鸭、鹅各有多少只?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与顶角数的比是2: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分别是多少度?
11.一杯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5,其中水有100克,那么这杯盐水质量有多少克?
12.一杯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5,其中水比盐多80克,这杯盐水质量有多少克?
13.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14.阿派、欧拉的图书比是5:3,阿派给欧拉15本后,两人图书本数相同,两人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15.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高为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3: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第一课时
比的认识
一、填空。
1.
前项,后项,比值;
2.
比值;
3.

4.
30,21,60,0.6;
5.
1:9,1:10;
6.
5:6,5:6;
二、判断。
1.
√;2.
×;3.
×;4.
√;5.
×
计算。
10:7,5:9,3:8;?
2.75,,;
三、解决问题。
1.
2+5+5=12
×180=30(度)
×180=75(度)
答:它的顶角是30,底角是75度。
2.
黄铅笔:26×=52(支)
蓝铅笔:26×=91(支)
答:黄铅笔有52;、蓝铅笔有91支。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
1.210÷(-)=910(千米)
答:这条路全长910千米。?
2.10÷(-)=30(克)
答:两包糖质量的总和是30克。
3.3:2=6:4
甲:乙:丙=6:4:5
150×=60
150×=40
150×=50
答:这三个数分别是60、40、50。
4.男生人数:880÷(6+5)×6=480(人)
现在女生人数:880-480=400(人)
原来女生人数:480÷16×13=390(人)
转来的女生人数:400-390=10(人)
答:转来的女生有10人。
5.直角边分别为:24÷(3+4+5)×3=6(厘米)
24÷(3+4+5)×4=8(厘米)
面积为:6×8÷2=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6.
1800÷3×4=2400(元)
答:五年级捐款2400元。
7.1080÷6÷(5+4)×5=100(千米/小时)
答:甲车每小时行100千米。
8.40÷(5-3)×(5+3)=160(本)
答:这批图书共160本。
9.鸡、鸭的只数比是3:4=9:12
鸭、鹅的只数比是6:7=12:14
鸡、鸭、鹅的只数比是9:12:14
鸡的只数:175÷(9+12+14)×9=45(只)
鸭的只数:175÷(9+12+14)×12=60(只)
鹅的只数:175-45-60=70(只)
答:鸡的只数是45只,鸭的只数是60只,鹅的只数是70只。
10.180÷(2+2+5)×2=40(度)
180÷(2+2+5)×5=100(度)
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度,顶角是100度。
11.100÷5×(1+5)=120(克)
答:这杯盐水质量有120克。
12.80÷(5-1)×(5+1)=120(克)
答:这杯盐水质量有120克。
13.乙有图书的本数:(108+18)÷(5+5+4)×5=45(本)
甲有图书的本数:45-18=27(本)
丙有图书的本数:45÷5×4=36(本)
答:甲有图书27本,乙有图书45本,丙有图书36本。
14.阿派:15×2÷(5-3)×5=75(本)
欧拉:15×2÷(5-3)×3=45(本)
答:阿派原来有75本图书,欧拉由45本图书。
15.长与宽的和:96÷4-4=20(厘米)
长:20÷(3+2)×3=12(厘米)
宽:20-12=8(厘米)
体积:12×8×4=384(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84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