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属性

名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0-10 14:16:5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执教:泗阳县实验小学 杨畅
1、2、3组讨论右侧的网状图
4、5、6组讨论左侧的网状图

和生物的关系
植物离不开水
淡水

存在
洗衣
用途
水是什么样的

和生物的关系
植物离不开水
淡水

存在
洗衣
用途
水是什么样的
发电
液体
无味
无色
海水

动物离不开水
做饭
人离不开水
1、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水辨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友情提醒:
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学会使用试验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养成卫生好习惯。
用手摸
摇一摇,听声音
用耳朵听
凉的,轻的,软的
有声音的
2、如果还没有被辨别出来,那么,打开袋子在不用眼睛看的情况下,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水辨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友情提醒:
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学会使用试验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养成卫生好习惯。
用鼻子去闻
用手去抓
用嘴去尝
没有味道的
水、酒精、白醋:
石头、树叶:
空气:
液体
固体
气体
水:无色,无味,无气味,液体
物质的分类:
有固定的形状不可流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
固体
液体
气体
水是生命的源泉
对生命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水对气候的影响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水对地理的影响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欧亚大陆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当中海洋占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课后拓展:水
教学章节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观察水 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科学知识: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 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难点:通过网状图来对谁的概念进行梳理
课前准备 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酒精、白醋、水装在不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个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投影幕放出关于水的图片,并播放一段流水声),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啊?2.学生回答3.师:对,这些都是于水有关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水。(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对水有多少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网状结构图,我们请一、二、三组的同学讨论左边这张,四、五、六组的同学讨论右边这张图,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组的讨论结果。2.学生组内讨论并记录。3.教师巡视,表扬观察、记录认真的小组。提醒做好记录。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讨论出的结果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5.评价发言组,全班掌声表扬。6.师:同学们讨论的真好,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稍微总结一下。(播放视频)。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水一些知识,那么水的特点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重点来研究水的特点。老师这里有几个袋子,里面分别装了不同的东西,有酒、醋、水、石头、树叶、空气等。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水辨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7.生:摇、听、模8.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辨别一下。9.学生开始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10.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11.师:如果还没有被辨别出来,那么,我们打开袋子,再不用眼睛看的情况下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水辨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12.生:用鼻子闻,用手抓,用嘴尝。13.师:有的同学说闻,我们能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啊?我们不能直接用鼻子去闻,我们要用手招气如鼻发来闻物质的气味。有的同学说用嘴尝,老师这里的是没有毒害的物质,大家可以尝一尝,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还能不能用嘴尝了?好,大家现在再用自己的方法来辨别一下到底哪个是水!1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15.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16.师:好了,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把水从这几个袋子中找出来了,并且把袋子里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了,如果请大家给这些东西分分类,你会怎么分?先请各个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哪几类?17.学生讨论并回答。18.师:大家根据这些,对这几样物质进行了分类,那么大家看,硬的、有固定形状的、不可以流动的石头,树叶是不是一类?我们把它们称为固体。没有固定形状的、软的、可以流动的水、醋、酒精是不是一类?我们把它们称为液体。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单独为一类,我们称它为气体。三、总结,后续研究。1.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回答。3.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好,这节课我们除了学习了科学知识,还学习了重要的科学素养,比如说,未知的物质我们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不能直接用嘴去尝等等……4.课后拓展:谁在人体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1、水观察物体的方法: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水的特点是: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无固定形状、透明的液体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水]
授课教师:杨 畅水是什么样的
洗衣

用途

存在

淡水
和生物的关系泗阳县“领航杯 2011年省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参赛报名表
选送单位(盖章):
单 位 姓 名 性别 学 科 参赛课题 年 级 教学形式 媒体类型 联系电话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杨畅 男 科学 水 三年级 合作、探究 多媒体 1589633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