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随堂练——13.1分子热运动提升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随堂练——13.1分子热运动提升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7 06: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分子热运动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初春,柳絮飞扬
B.盛夏,荷花飘香
C.深秋,落叶飘零
D.寒冬,大雾弥漫
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医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医院分诊处使用热成像仪拍摄热谱图,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B.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由于空气的液化而引起的
C.医护人员脸颊上口罩的压痕很深,是由于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压力造成的
D.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3.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  )
A.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
D.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
4.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5.“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
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6.下列诗词中都蕴涵着物理知识,其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塑料尺子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D.塑料尺子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8.常消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喷洒消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燥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
B.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的地面干燥得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C.喷洒过消毒液的房间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额温枪是利用超声波测量人的体温
9.《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新化的腊肉、猪血丸等食材广受娄底人青睐,其中“三合汤“更是以麻、辣、嫩、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B.切腊肉前,需把刀磨快,是为了增加压力
C.制好的猪血丸,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三合汤”的山胡椒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时才运动
10.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裂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很微弱
二、填空题
11.夏日荷花飘香,这是分子_____的结果。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_____构成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
12.凭肉眼人们无法看到组成物质的分子及物质微小的内部结构,对组成物质分子的认识是通过分子的宏观现象进行的。
(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注入水和酒精各一半,封闭管口,反复反转玻璃管,观察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据此现象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香水瓶盖,教室里到处都能闻到香气,据此现象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两只铅块会粘到一起,据此现象推知______________;
(4)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很难被压缩,据此现象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出观察微观世界的工具_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测量确定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_________(选填“10-10m”、“10-10cm”或“1010m”)。
13.在热、冷水中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静置片刻后杯中的情况如图所示,这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_______有关。
14.小明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_____现象;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5.小明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__。
16.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l0–10m,合_______nm.
17.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________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___。
18.2012年5月,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人上瓶,下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1)物理学中把这个现象叫做__________。
(2)此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3)小阳建议: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装有空气的瓶子的上面,这样做既能表明上述观点,还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认为小阳的建议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能”)采纳,因为__________。
20.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同班的小李、小赵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如图乙所示).你的看法是______;
(2)为了粗略地测出如图甲所示状态下铅块A、B的接触面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A.刻度尺,B.停表,C.弹簧测力计,D.温度计,E.量筒.
①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________(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他们应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填所测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③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__________.
21.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1)布朗运动________分子运动.
A.是
B.不是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
A.水
B.花粉
C.空气
(3)请设计出使布朗运动加快的一种方法.________.
答案
1.B
2.D
3.B
4.A
5.C
6.D
7.D
8.B
9.C
10.BCD
11.无规则运动
原子
斥力
12.酒精和水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显微镜
10-10m
13.温度
15.硫酸铜溶液

16.无规则运动
吸引力
0.1
17.<
空隙
18.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19.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
因为二氧化氮气体比空气密度大,如果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装有空气的瓶子的上面,在重力的作用下二氧化碳气体也会进入下方的瓶中,所以小阳的建议不能采纳。
20.上述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或上述实验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或在图示状态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等)
A、C
铅块B和所挂钩码的重力G或铅块A和B的横截面直径d
21.B
A
对液体加热
试卷第4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