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汽化和液化
课型:新授
主备:
审核: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课前预习
1、
叫汽化;
叫液化。
2、
叫沸腾;
叫沸点。
3、
叫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课堂研讨
一、学习汽化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该实验所需器材有
;(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点
;
(3)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
温度/℃
(4)根据以上数据画出水沸腾的曲线图像
(5)总结液体要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
2、学习蒸发是汽化的另一种方式。
教师举例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
。
3、师生共同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入下表
方式
异同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发生温度
发生程度
影响因素
发生后果
相同点
拓展:要想判断物质是否发生汽化,首先要弄清楚物质所处的初始状态是否是液态,末状态是否是气态。
二、阅读P90“液化”部分,填空:
1、液化是汽化的
过程,汽化要
热,液化要
热。
2、所有气体在
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课堂测评
1、沸腾是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
现象。
2、除了沸腾,还有一种汽化现象叫做
,它在
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且只在
发生。
3、农民收获粮食后,要把粮食尽快晒干。这时,要尽量把粮食
,并把粮食放在
的地方,还要把粮食放在
处。
4、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是室外进到暖和的房间里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
现象。
5、下列现象中是汽化现象的是
(
)
A、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
B、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变干
C、冰棒变成了水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了水珠
6、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D、液体温度达到它的沸点就一定能沸腾
7、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
8、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
A、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
B、把树苗放在温度较低又比较潮湿的地方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处
D、把用塑料袋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
9、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0、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