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电流和电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2.认识电路的基本结构,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会用电路图来表示电路.4.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认识通路、断路、断路
教具
多媒体,导学案、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二极管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在一起!
?一
预习检测
(导学案自主预习)(3分钟)1.电荷的
形成电流.2.把
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3.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
极经过用电器流向
极.4.有一种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
流动.二、引入新课(3分钟)?课件展示:夜景图片。?分析:通过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三、活动探究,新课教学(24分钟)活动1:让小灯泡亮起来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的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生能自主掌握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缺一不可)????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电源:干电池、学生电源?2.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小灯泡:把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电扇: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4.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活动2:做导学案学习指导(一)和(二)学组交流展示,老师点拨活动3:用二极管代替小灯泡连入电路引导学生理解电流是有方向的,活动4:认识元件符号,画电路图(1)组织学生识记课本38页元件的“实物符号”图表,比比看谁记得快强调:电路符号的理解记忆是准确而规范的电路图的必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加强理解记忆(2)指导学生用符号代替实物元件画出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引导学生对照“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对彼此的电路图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规范画电路图的情感体验(3)画电路图注意???①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②导线横平竖直;③呈长方形,布局均匀;?④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⑤图与实物要一一对应。活动5: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在连接电路时,常听到有通路(也叫开路)、断路、短路三种说法,这三种情况各不相同。 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除了正常地切断电源,使电路断开外,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也会出现断路。①用电路连接处接触不良;②用电器内部断线;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保险丝而断路。 短路是指电流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短路可分为整个电路短路和部分电路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图2-4),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电源短路后,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几乎为零,用电器也不能工作。部分电路短路是指电路中某一部分电路首尾短接(图2-5)。所以,短路是电路连接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的一种不正常情况。四、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五、课堂检测
(
做导学案)(10分钟)
板书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