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大风》
教材版本
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课题 刮大风
单元主题 大自然的奥秘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年级 小学三年级 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刮大风时整体环境虽然很复杂,但理解之后,只要从风向入手,就很容易表现出来。这节课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精细描写,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力,体验刮大风的情境,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在表现中丰富个人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刮大风时各种物体的方法,运用线条、笔触、色彩等表现风。
过程与方法:体验刮大风的情境,在作画中表现丰富的个人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关注并珍惜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环境特点,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手法来表现刮大风的情境。
教法选择 情境导入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音频、视频等。
学具:素描纸、黑色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效果
导 入
谜语导入:
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感觉的到?
提出问题,猜猜谜底?
思考问题,猜谜底,并举手回答。
通过猜谜语,引起学生注意,对问题进行思考,充分调动积极性。
授 新 课
引出课题《刮大风》
提出“风从哪里来?风是怎样形成的?”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风?(微风、大风、强风、龙卷风、台风等)
思考: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你能感受一下画面上的风吗?它给周围环境和人带来了什么变化?
欣赏国画《西风烈》和油画《阵风》,提出问题:两幅画分别画了什么?画家们分别用什么方法表现大风?
出示感受性词语(配以简单的图示),让学生为匹配的画面连线。(《西风烈》:解放军的衣服和头发被吹开了,她们用身体挡住风油灯;《阵风》:树被吹弯了腰。),观察风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欣赏其他同学的画作,学习一些表现风的表现方法。(出示图例)
总结画风的方法。(1.借助周围环境来画风;2.通过线条、色彩、笔触来表现风。)
以树、红旗、风为例,老师简单示范。(技能:飘动的物体应顺着风的方向飞舞;构图:主要物体放在画面重要的位置。)
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带着问题思索探究答案。
把相关的事物关键词进行连一连。
结合生活实际,回忆与思考,回答问题。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生活引申到美术,从美术引申到生活。
认识风,了解风的形成,知道风的种类。
学会欣赏画作。
学习如何画风,学会画的方法和表现手法。
布 置 作 业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能用线条、色彩或笔触表现刮风时的感受。
较高要求:能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画刮风时的情境。
个性探究:画中有我的体会,能画出不同类型的风。
大胆运用线条、色彩、笔触绘画出刮风时的一切。
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择优评讲。
能向画家学习,用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受。
展 示 评 价
评一评:谁的作品最能表现刮大风的情境?谁的作品大胆的运用了线条、色彩、笔触,体现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学生评价:作画时可以通过更多的环境、夸张的人物表情与动作来描绘刮风时的感受。
学生欣赏优秀画作,学会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总 结
以《风的作用》结束课题,风有时虽然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破坏力,但是很有时候对人类的发展是有益的,风能可以发电,风车、帆船需要风等等。
今天我们用画笔给风画一张可爱的画,你们看,风多开心啊!我们今天又多了一位新朋友。今天秋风快乐地在我们身边飞舞,并和我们做了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并保护好大自然,和大自然做好朋友。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把美术教学联合实际,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 刮大风
风的形成
《西风烈》—解放军的衣服和头发被吹开了—她们用身体挡住油灯
《阵风》—树—被吹弯了腰
画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