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8 09: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寄食于孟尝君①门下。
  后孟尝君问门下诸客:“谁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冯谖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孟尝君怪其疾也,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选自《战国策》有删节)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责:通“债”,债券。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何市而反    市:买
B.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责怪
C.悉来合券     合:核对
D.孟尝君不说    说:同“悦”,高兴
2.断句题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2)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4.“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本文,冯谖为孟尝君造“三窟”显示出他非常有谋略。他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目的是若以后薛地有难,齐王为保祖宗宗庙不被践踏,不得不出兵救援,就能保住孟尝君的封地。在此之前,冯谖为孟尝君打算做了哪两件事?有什么作用?
古诗词赏析题
子初郊墅(李商隐)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作者介绍〗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国家陷入危机四伏的困境。诗人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生活,屡遭排挤,处境尤为困难。
1.诗的五六两句是按?
?
?
?
?
?
?
??的顺序写的,景物具有?
?
?
?
?
?
?
?
?
?
?特点。
2.从诗歌和作者介绍来看,推测诗人
“亦拟村南买烟舍”的原因。?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以何市而反    市:买
B.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责怪
C.悉来合券     合:核对
D.孟尝君不说    说:同“悦”,高兴
2.断句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现在你有了薛这个小小的封地,却不像爱子女一样抚恤人民,还要借此从人民身上谋利。
(2)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梁国使者往返三次(多次)聘请,孟尝君坚定地推辞,不肯前去。
4.“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本文,冯谖为孟尝君造“三窟”显示出他非常有谋略。他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目的是若以后薛地有难,齐王为保祖宗宗庙不被践踏,不得不出兵救援,就能保住孟尝君的封地。在此之前,冯谖为孟尝君打算做了哪两件事?有什么作用?
他替孟尝君收租时烧了债券,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使他获得民心。他使梁惠王珍重、竞争孟尝君,引起齐王的高度重视,让齐王珍重人才。
古诗词赏析题
子初郊墅(李商隐)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作者介绍〗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国家陷入危机四伏的困境。诗人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生活,屡遭排挤,处境尤为困难。
1.诗的五六两句是按由近到远的顺序写的,景物具有清幽宁静特点。
2.从诗歌和作者介绍来看,推测诗人
“亦拟村南买烟舍”的原因。
(1)彼此友情深挚,希望能常与朋友在一起。(2)他屡遭排挤,壮志难酬,不免常生归隐之心。(3)此地清幽宁静,环境优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建武①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②召见,赐以棨戟③,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④池,
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
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
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⑤言善策。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⑥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建武: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②世祖:光武帝。③棨戟(qǐ
jǐ):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④陂(bēi):池塘。⑤谠(dǎng):正直的(言论)。⑥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闻贼规欲北度    闻之,欣然规往
B.再迁为沛郡都尉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C.以绝奸端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D.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船头坐三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B.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C.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D.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4.文章刻画了杜诗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闻贼规欲北度    闻之,欣然规往
B.再迁为沛郡都尉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C.以绝奸端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D.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船头坐三人
A.均为“计划”;B.担任/行为、表现;C.断绝/间断,停止;D.犯罪/坐着。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B.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C.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D.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书给皇帝。
(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之印的书信,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妄伪,就无法发觉。
4.文章刻画了杜诗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治理有方(除暴安民):杀了我行我素、横行霸道的萧广,讨伐河东的逆贼;铸造农具,修建池塘,开垦土地,使老百姓丰足富实。(2)敢于直谏、谦逊礼让:谏言皇帝,确立虎符制度来调兵谴将,为国家建言献策;上书皇上,想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自认为没有功劳。(3)为官清廉: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没有地方下葬。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5
分)
???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
?愿:??????????????
(4)不私于物?
?
?
?
?私:?
?
?
?
?
(5)今则不然?
?
?
?
?然:?
?
?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
1.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2.
(4分)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3.
(2分)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4.
(4
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