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连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及其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铺垫激疑,揭示新课
结合下列条件,找出单位“1”,说说数量关系式,然后解决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六年级的同学为国庆节晚会在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
(1)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 ,二班做了多少朵?
学生按要求回答。师: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吗?试试看。
(2)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 ,三班做了多少朵?
学生发现(2)无法做,追问:为什么不能做?(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二班做的朵数是单位1,用二班做的朵数×=三班做的朵数,现在二班做的朵数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求)
师:那如果我给你们增加这样一个条件呢?出示例6。
二、新授:
1.教学例6
六年级的同学为国庆节晚会在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 ,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 ,三班做了多少朵?
师:这道题我们怎么来思考?请一位同学把题目读一下。你能用线段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吗?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画好线段图。
教师投影学生画的线段图,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先画单位1的量,然后根据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把一班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8份,再根据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把二班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师:现在看着线段图,求“三班做了多少朵?”可以怎样去思考?(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思考)(可以从条件想,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把一班看作单位1,用一班做的朵数×=二班做的朵数;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这里二班做的朵数是单位1,用二班做的朵数×=三班做的朵数。)(还可以从问题来思考,求三班做了多少朵?根据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用二班做的朵数×=三班做的朵数,二班做的朵数不知道,根据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用一班做的朵数×=二班做的朵数)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做一下。学生做,教师巡视。
投影出示学生做的分步列式,带过。问:能列出综合算式吗?怎么列式?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把综合算式写在黑板上。问: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前面学的是一步计算,两个数相乘,分数乘整数或分数乘分数,现在这个算式是三个数在相乘)
2.揭题。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板书课题:分数连乘)连乘你们会做吗?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在下面试试看。
学生做完后,请板演学生说说是怎么进行计算的。其实就是怎么进行约分的?
(师:分数连乘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同学们自学课本P47页,再比较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和刚才板演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段如果前面学生的计算和书上的一样就不要了。
教师:书上是怎么进行分数连乘运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先约分再计算。在过程当中分子和分母全部约完,再计算。)
教师小结: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这样比较简便,也不容易出错。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九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怎样算?
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式解答。
四、补充练习:
1、鸡有30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鹅的只数是鸭的,鹅有多少只?
2、A是,B是C的,C是A的,C是多少?
这里学生做完以后,要让学生象上面一样说说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