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位置、地形、森林、铁矿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
2.了解斯德哥尔摩。
3.掌握诺贝尔奖的故乡,提高看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地理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掌握瑞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导入
教师简单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通过提问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瑞典,教师板书课题:瑞典。
二、新课讲授
(一)知识点一:位置、地形、森林、铁矿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学生说说瑞典的地理位置。
2.过渡: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瑞典地形南北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3.瑞典铁矿储量丰富,为欧洲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所产优质铁矿石,除利用本国的水电冶炼特种钢外,还大量出口。
瑞典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平均每个公民就拥有3.2公顷的森林。林业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以木材为原料的造纸、家具、火柴、林产化工等工业产品大量出口。瑞典全国每年林木增长量可达8500万立方米,而采伐量则为6500万立方米。现在瑞典的森林资源较之10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
4.瑞典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瑞典有65岁以上老人150多万,占总人口的17%。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知识点二:斯德哥尔摩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127页的内容,回答问题:斯德哥尔摩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总结:斯德哥尔摩其实是一堆大大小小的岛,岛与岛之间造了很多桥,这些桥设有坡度,形同平路、让旅人不知岛之为岛。只是行走街头耳边突然有水声轰鸣,伸头一看脚下水流奔腾,海涛滚滚。
2.王宫、议会、老街,大教堂全挤在一个岛上。老街壁高路窄、门多店小,点点滴滴都是百年富庶的记号。
3.王宫任人参观,凛冽寒风中年轻卫士的制服显得有点单薄、议会大厦楼上正在开会,隔着一层玻璃任何路人都能旁观。
(三)知识点三:诺贝尔奖的故乡
1.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在斯德哥尔摩颁发。诺贝尔是19世纪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临终前,他把一生积蓄捐献给社会,作为鼓励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基金,即“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金设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等六项奖。
教师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26页的仲夏节和露西亚女神节,回答仲夏节和露西亚女神节的日期。
瑞典地处高纬15%的国上位于北极圈内,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瑞典有两个特殊的节日。每年6月24日是瑞典传统的仲夏节。这天的斯德哥尔摩,太阳高悬天空,迟至午夜时分方徐徐落下,时过不久,朝阳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在仲夏节,斯德哥尔摩的青年男女围绕着用鲜花、彩带装饰起来的木桩,欢歌起舞,通宵达旦,庆祝光明和万物繁茂。
12月13日是瑞典传统的露西亚女神节。瑞典人传称露西亚女神在每年12月13日夜晚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光明,在斯德得尔摩、这一天太阳直到上午9点才迟迟升起,而到下午3点钟便早早落下,瑞典人认为这最黑暗的一刻过去了就会迎来光明。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点评。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瑞典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瑞典的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地理知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