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27 11: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教学设计表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介绍
基本内容 本节内容是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走进大自然: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以宋词《西江月》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体验“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声音所营造出来的美妙效果,启发学生寻觅合适的声音材料编创与诗词意境相符合的音响效果。
分析作用或意义 1、让学生在聆听、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活动中,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倾听的习惯。
2、用心感受、细心揣摩《西江月》里所表达的意境,发掘诗词的音源,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多种不同的声音表现《西江月》的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听辨、模仿、创造声音。
2、理解宋词的内涵,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艺术手段来创造声音。
2、体会声音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成功的喜悦。
2、懂得珍惜生活。
重点 通过感受、听辨、模仿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敏锐感、模仿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发挥艺术想象力,尝试用艺术手段表现声音、创造声音,使生活中的声音更富有艺术性,从中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构思 活动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
活动1:完整聆听配乐诗朗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活动2: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找出宋词中所出现的声音。
活动3:寻找适合的音响材料,模仿《西江月》中所出现的声音,如清风、惊鹊、蛙声、蝉鸣、流水等等。
活动4:利用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师生合作演奏《西江月》 活动1实现了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
活动2实现了学生体会宋词《西江月》所表达的意境。
活动3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分工合作,创作声源的过程。
活动4实现了学生运用声音创造艺术的能力。
教师 活动
构思 活动内容 教师具体的做法
活动1:配乐诗朗诵《西江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什么样的声音? 活动1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声音
活动2:这些声音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情与景? 活动2引导学生理解宋词的内涵,感受宋词所体现的意境美。
活动3:怎样把宋词《西江月》中所出现的声音表现出来? 活动3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音响材料去创造声音。
活动4:在创造声音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寻找合适的材料去表现它的? 活动4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来自生活,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环节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此环节能够实现哪些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1、聆听配乐诗朗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播放配乐诗朗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你从《西江月》这首词中感受到有多少不同的声音?
3、宋词《西江月》体现了哪些意境和情感?
实现了学生感受宋词《西江月》所表达的意境,并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
寻找声音 1、在宋词《西江月》中找出描写声音的字和词。
2、联想宋词所表达的情与景。 1、展示一幅关于《西江月》的画。
2、引导学生在画中找出声音(清风、惊鹊、鸣蝉、蛙声、雨、溪)。 理解作品中的声音来源,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节奏、意境。
创造声音 寻找适合的音响材料,模仿《西江月》中所出现的声音,如清风、惊鹊、蛙声、鸣蝉、流水等等。
1、那么这些声音我们怎样去表现它呢?
2、凡是能发出声音的器物都可以作为你配音的音响器材,如纸张、装着砂子的小瓶、人声等等。 1、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分工合作,创作声源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合作与协调能力,
表现声音 利用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师生合作演奏《西江月》 现在同学们一边感受宋词的意境,一边利用器材合作尝试去创造声音,用寻找到的音响器材为《西江月》配上音响。注意你创编的音响要和词中美的意境相协调。
1、实现了学生运用声音创造艺术的能力。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丰富的情感。
3、运用发现的音源音响,设计、创造音乐效果运用于作品中。感受诗词和音乐相结合所带来的音乐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