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27 08: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
(1)列举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列举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
(1)列举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列举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三、提前准备 教师: (1) 指导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制作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收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有关资料。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难点: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式谈话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均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对结果的处理方法。
六、学习方法:    通过课外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堂上对图片的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影响的实例,如:“金鱼、仙人掌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如果把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结果会怎么?这说明了什么?”以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环境影响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
(二)新知学习:
1.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印证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举例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明水域的污染 对 生 物 生 活 的 影 响
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学生阅读课本15页,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再请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介绍霉菌的培养过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课本要求在课下完成活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使学生明白生物的生活受温度、湿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讨论: 1.根据你的日常观察和经验,你认为选用哪种食品容易长出霉菌?
答:面包、馒头等湿润、营养物质丰富的食品
2.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
3.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除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外,还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再请学生分析下图:
4.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同时渗透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例:仙人球适于生活干旱的环境。
5.学生阅读课本17页,小组讨论、归纳并总结生物对环境常见的几种适应方式:保护色、警戒色与拟态。
九、随堂练习:   1.生态因素包括__和__。   2.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 、__ 、__等多种因素,你能说出生活中生物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例子吗?   3.生物因素是指______,它包括___和___的相互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