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3章第3节《比热容》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4.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过程:经历探究比热容的过程。
2.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真正参与探究中,小组合作,成为探
究的主人。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煤油、水、铁架台、火柴等。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教学子系统五环节教学过程微小
问题串课前
准备
子
系统
整学生根据任务单得知自学目标如下: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问题1:根据任务单确立目标分: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小循环1:比热容概念的建立1.思考将初温相同的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壶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2.演示实验
3.类比密度学习比热容
问题2:思考交流
小循环2:影响比热容因素、单位、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的单位:J/(kg·℃)
(3)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
问题3: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课堂
教学
子
系统
分: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小循环3: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查看比热容表,得出水的比热容最大:
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为什么?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为什么?
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问题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问题5:反馈一小循环4: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
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1kg1℃4.2×103J2kg1℃2kg2℃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问题6:小组合作设计探究过程,并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
问题7:反馈二合自己整理上述三个知识点的内容、学习方法。问题8:自我小结补针对学习中的疑点,讨论交流。
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问题7:自我查漏
问题8:学以致用测利用教师特意提供的检测题,检测自学内容,并根据答案自我矫正。问题9:自我检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