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7 10: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温度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36.8℃
B.暑假无锡的气温高达50℃
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40℃
D.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5℃
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最低气温,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
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3、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和表面积有关的是
A.
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B.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4、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
℃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冬天,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是汽化现象
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在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
D.
时该物质可能还没开始熔化
6、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
A.草叶上形成“白霜B.冰雪遇暖消融
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D.冬天河水结“冰
7、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8、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9、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不会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10、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盆,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则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高
C.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
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高低
11、与几十年前相比,(1)现在世界各地高山上的雪线普遍都向上移动;(2)现在冬天很难看到湖面结冰;这两个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
A.(1)和(2)都与温室效应有关
B.(1)和(2)都与热岛效应有关
C.(1)温室效应,(2)热岛效应
D.(1)热岛效应,(2)温室效应
1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
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13、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不恰当的是(
)
A.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B.推广家用节水器具
C.农业灌溉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
D.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
14、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液柱的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必测得两个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一杯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16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
B.
C.
D.
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
2、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的糖浆,再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3、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这属于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在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表面.
4、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______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6、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7、小敏在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凝固过程用了_____min.
8、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空气湿度的装置,叫作干湿球温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的,其中乙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纱布,甲是干燥的,我们发现_________甲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温度下,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就表示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
9、如图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来增大压强,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10、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11、、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冻豆腐。
(1)将豆腐切成正立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图中的第__________幅图相似。
(2)冻豆腐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里面的水经历了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物态变化过程。
(3)很多冰箱内都有霜形成,小明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做冰箱应更__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12、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云层,干冰迅速 
 成二氧化碳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下落而形成了雨。(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题(共40分)
1、
【探究课题】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等量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2、下图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两铁圈中的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当水温升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由此判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请在图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一时间”关系图象;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前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你还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有;③.
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铁架台处移开放到桌面上,水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2分)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图线图线
图线图线.
(10)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
3、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小华应选用________(“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
(3)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__变化。
(4)根据下表数据,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
由图象可以看出,在第3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处于(填状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
(6)小明和小华在实验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7)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
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B.冰
(8)实验后,他们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
4、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体积相同和水的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_______℃,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_______℃,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2分)(4)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________
A.36℃????
???B.39℃??
?
???C.42℃???
???
D.4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