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ā
jì
nǎi
fù
xūn
táo
hánɡ
zhōu
jǐ
hài
huǐ
miè
ɡū
jì
ɡǒnɡ
mén
huī
huánɡ
ɡōnɡ
diàn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抖擞(shǒu
sǒu)
一泻汪洋(xiè
xèi)
鳞爪(lín
línɡ)
瞒我(mán
mén)
海域(yū
yù)
快艇(tǐn
tǐnɡ)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指新兴的社会力量。(
)
3.《示儿》是诗人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
4.《小岛》是以将军的视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
)
5.《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不可估量)
B.世上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声很大。(家喻户晓)
C.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众星拱月)
D.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2.
下列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
B.
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之全,把世界各地的宝物都收集在这里,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
C.
圆明园是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文章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无比愤怒和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的感情。
3.
下列关于《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异同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南宋诗人写的。
B.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
C.《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D.
《题临安邸》也是以“悲”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4.
下列对“阅读链接”《七子之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闻一多在英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
B.诗中写了当时中国被西方列强割据的七块土地。
C.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孩子。
D.诗人以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5.
下列不是爱国诗句的一项是(
)。
A.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六、填空题。(29分)
1.比一比,再组词。(5分)
潜(
)
试(
)
胎(
)
陵(
)
境(
)
替(
)
诚(
)
抬(
)
凌(
)
镜(
)
2.
补充下列词语,并完成练习。(10分)
金(
)辉煌
天南(
)北
众星(
)月
不可(
)量
(
)世闻名
奇珍(
)宝
(1)上面词语中形容非常有名的词语是
;说明难以估计的词语是
。
(2)像画线的词语描写建筑物的还有:
、
等。
(3)上面词语中带有反义词的词语是
,再写两个:
、
.
。
3.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
。
但:
。
诗句的意思:
.
.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熏:
。
直:
。
诗句的意思:
.
.
4.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
所作的散文,写于
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
,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
,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
的强烈愿望和
的精神。(3分)
(2)圆明园由
?、
??、
三座园子组成,因此又称为
。这座园子于
(时间)被
焚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3分)????
七、阅读理解。(16分)
(一)课内阅读。(6分)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段文字采用了(
?
??)的结构方式。(2分)
A.总分总
?
?B.分总
??C.总分
2.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
。(1分)
3.这段文字从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分别是
、
.
、
。(3分)
(二)课外阅读。(10分)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来到乌龙山。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我们离船登岸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险峻的凌云栈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西沉,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2分)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2.依次填出作者参观的景物。(4分)
乐山城——(
)——(
)——(
)——(
)
3.用“____”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大佛高大的句子,用“~~”画出这段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2分)
4.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展示。(25分)
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情写下来。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ā
jì
nǎi
fù
xūn
táo
hánɡ
zhōu
jǐ
hài
家祭
乃父
熏陶
杭州
己亥
huǐ
miè
ɡū
jì
ɡǒnɡ
mén
huī
huánɡ
ɡōnɡ
diàn
毁灭
估计
拱门
辉煌
宫殿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抖擞(shǒu
sǒu√)一泻汪洋(xiè
xèi)
鳞爪(lín
√línɡ)
瞒我(mán√
mén)海域(yū
yù√)快艇(tǐn
tǐnɡ√)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指新兴的社会力量。(√)
3.《示儿》是诗人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4.《小岛》是以将军的视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
5.《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B
)。
A.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不可估量)
B.世上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声很大。(家喻户晓)
C.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众星拱月)
D.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2.
下列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
“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
B.
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之全,把世界各地的宝物都收集在这里,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
C.
圆明园是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文章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无比愤怒和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的感情。
3.
下列关于《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异同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南宋诗人写的。
B.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
C.《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D.
《题临安邸》也是以“悲”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4.
下列对“阅读链接”《七子之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是闻一多在英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
B.诗中写了当时中国被西方列强割据的七块土地。
C.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孩子。
D.诗人以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5.
下列不是爱国诗句的一项是(
D
)。
A.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六、填空题。(29分)
1.比一比,再组词。(5分)
潜(潜伏)试(试验)胎(胚胎)陵(金陵)境(境界)
替(代替)诚(真诚)抬(抬走)凌(凌寒)镜(镜子)
2.
补充下列词语,并完成练习。(10分)
金(碧)辉煌
天南(海)北
众星(拱)月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奇珍(异)宝
(1)上面词语中形容非常有名的词语是举世闻名;说明难以估计的词语是不可估量。
(2)像画线的词语描写建筑物的还有: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等。
(3)上面词语中带有反义词的词语是天南海北,再写两个:大惊小怪、惊天动地。
3.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诗句的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诗句的意思: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4.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分)
(2)圆明园由圆明园
?、万春园
??、长春园三座园子组成,因此又称为圆明三园。这座园子于1860年10月6日(时间)被英法联军焚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3分)????
七、阅读理解。(16分)
(一)课内阅读。(6分)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段文字采用了(
?A??)的结构方式。(2分)
A总分总
??B分总
??C总分
2.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美丽
。(1分)
3.这段文字从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分别是汇集各地名胜之精华、融入祖国灿烂文化元素、吸取西洋建筑的风格。(3分)
(二)课外阅读。(10分)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来到乌龙山。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我们离船登岸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险峻的凌云栈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西沉,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B
)。(2分)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2.依次填出作者参观的景物。(4分)
乐山城——(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
3.用“____”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大佛高大的句子,用“~~”画出这段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2分)
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4.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八、习作展示。(25分)
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情写下来。不少于45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