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8 11: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 策
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措 施
①1947年,颁布《中国______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制定了土地__________: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耕者有其田
土地法
改革总路线
复习巩固
3.结 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影 响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____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革命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的序幕。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三大战役条件
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战略进攻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____、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______、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林彪
邓小平
徐州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______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解放张家口、天津。______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____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聂荣臻
傅作义
主力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 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历史意义
歼敌 数 解放 地区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
9-11月
1948.11-1949.1
1948.11-
19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林 彪
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47万
52万
55万
东北全境
华北
全境
长江
中下游
林彪
罗荣桓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南京解放(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____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大陆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状元实业家张謇(jiǎn)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
(划线为原因,红色为结果)
相关史事
张塞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塞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治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纺织业
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开始,就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黄金时期
受挫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兄)、荣德生(弟)
相关史事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灰碱粑
碱面条
肥皂
纸张

问题思考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人困境。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
发展
短暂的春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纺织业
面粉业
地区分布特点: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交通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电报
电话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相关史事
20世纪30年代,我国迫切需要在钱塘江上修建—座大桥,连接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打通南北铁路干线。当时,国内的跨江大桥基本都是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曾留学美国,后来回国任教的桥梁专家茅以昇,接受了造桥任务。他带领工程团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在1937年建成了钱塘江大桥。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尚。
风俗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取消“大人”“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平等自由的新风尚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变饮食: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
变婚丧: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变服装:
旗袍、中山装等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相关史事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下长至足,呈直筒式,领、袖、襟、裙有宽阔的花边。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始是袖口缩小,滚边变窄,后来逐渐缩短长度,收紧腰身。旗袍样式不断翻新,袖子越改越短,直到取消袖子,露出肩部;领子由高领至低领,越低越时髦,甚至出现无领旗袍。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曲线美,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
然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
◆易错警示
1.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剧性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2.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面粉业。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如交通和通讯工具仅出现在城市,没有在农村中普及。
◆释疑解难
你知道废除封建社会的称谓和礼节的原因和作用吗?
原因: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政府下令进行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
作用:(1)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2)宣传平等的观念以扫除尊卑等级观念。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都是他主持创办的著名企业,在当时影响极大。
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可从依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要贴近生活即可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大力改革和倡导新的社会生活习俗。(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________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状元实业家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_____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
(划线为原因,红色为结果)
张謇
甲午中日
洋务运动
知识小结
辛亥革命后,________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___________”。
发展最快的是______和面粉业。
中华民国
短暂的春天
纺织业
受挫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____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1、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开始,就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______、______等著名企业家。
3、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受摧残
民族
卢作孚
侯德榜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____小,技术差,
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________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规模
重工业
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_____。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交通
风俗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____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______逐新的趋向。
流通
易服
崇洋
然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发展的特征。
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
多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