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3.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凝固(放热)
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6.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B.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
C.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
D.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
7.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8.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9.关于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出现的黑斑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是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B.是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
C.是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D.是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
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
三、填空题
11.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
“干冰”投撒到云层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干冰”_____固态的冰(填是/不是);
(2)实施人工降雨时,“干冰”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现象和____现象.
13.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4.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在①过程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
(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在②过程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就形成了云(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
(3)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属于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5.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
1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发热”).
17.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__.
18.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
(1)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
(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
(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
(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
____________(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
__________.小明还发现虽然冰棒很凉,但拿冰棒棍的手没有这样的感觉,原来冰棒棍是用木材制成的,这表明木材具有较差的
__________
性.
四、解答题
19.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________,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________,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热.
2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
21.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
答案
1.D
2.D
3.B
4.B
5.D
6.D
7.A
8.C
9.B
10.CD
11.不是
升华
液化
凝华
12.液化
凝华
13.室内
凝华
14.吸热
液化
凝华
熔化
吸收
15.不同
16.液化
吸热
17.升华
凝华
18.(2)(3)
液化
导热
19.减少
碘蒸气
升华
吸热
水浴加热
紫色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
放
20.升华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
21.水蒸气
凝华
空气湿润
气温在0℃以下
不能
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试卷第4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