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P104例1、P105“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体验其优越性,感悟集合的思想方法并用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韦恩图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板、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森林运动会上参加篮球赛的有8种动物,参加足球赛的有9种动物,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参加这两场比赛的共有几种动物?怎样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活动探究:
1、师:认真观察参赛动物表,你有什么发现?
点数参加两场比赛的动物共几种。
2、师:表格中有动物重复参赛,所以我们不容易一眼看出共有几种。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看得更清楚些?
3、小组合作:操作学具板。
4、小组代表展示、汇报各自的方法。
5、对比,择取最容易让人一眼看出参加两场比赛共几种动物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操作学具板,展示、对比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优化思想。】
6、课件演示,出示集合图,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7、介绍集合,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语言描述中初步建立集合的概念,亲历集合图产生的过程。】
8、介绍韦恩图的由来。
9、根据韦恩图列式解答:参加这两场比赛的共有几种动物?看看谁的方法多。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追问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的集合图,理解每一部分的含义;了解韦恩图的由来,在对比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其简洁、直观的优越性。在探究过程中感悟集合思想,在鼓励一题多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基础练习:独立完成 课本P105练习题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师:看图,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升练习: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下题。展示学生作业,集合评议、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集合图的理解,看图提问再次深化认识,培养提问能力。】
四、畅谈收获:
师: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举例说出身边有关集合的实例。
播放课件,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总结梳理,明晰概念。通过举例,回归生活,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