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一历史学案:07: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一历史学案:07: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10 19: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练三案一体实用系列》0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教案部分
课题名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课本详案)
教学目标:探讨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三座大山”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目的。难点——民族资产阶级为何不能使革命取胜;临时政府与中国民资关系。
教学方法:自我评价法;归纳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于半殖半封社会环境中,一开始就受到多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懈斗争,既壮大了自身力量,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教学过程:
专题二第3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在夹缝中求生存(遭受压迫)
1.社会环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2.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1)外国侵略者曾采用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外国侵略者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通过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美货汹涌而至,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排挤和打击。
3.本国封建势力压迫
清政府、国民政府采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企业,极大地加重了民族工业企业的负担。
4.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压迫)
(1)国民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还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如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命运)
中国民族工业所受的双重压迫
(1)外国侵略者侵略:限制中国机器进口;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
(2)封建势力压迫(清政府、军阀政府、官僚资本主义):清政府不正式承认;苛捐杂税;大举内债滥发纸币;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收买、敲诈甚至没收。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19):短暂春天。
(4)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发展较快。
(5)国民党统治后期之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
(6)国民党统治后期之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日益萎缩。
二.在斗争中求生存(参与斗争)
1.积极参加斗争
(1)1928年,济南惨案后,全国反日会通过拒绝买日货、拒绝用日钞、拒绝乘日轮的决议。
(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3)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
(4)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2.斗争的局限性:革命性;妥协性;无法领导革命取胜。
(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中外反动势力有一定的依赖性,斗争具有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促进中国的进代化。
从经济领域看:它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从思想领域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经济基础,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进步,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选择题举例:
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过程。该片的主题歌写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C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感情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
D、国内商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B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中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他才能健康发展
课外资料:
新华网10月27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 ……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荣毅仁被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6年,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被评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后,荣毅仁面对记者说:……抗日时期,家业大部被日军破坏,伯父一病不起,客死香港。抗战胜利后,70岁高龄的父亲被国民党官僚绑架…解放前50年,我们荣家只办了20来个企业,但从改革开放至今的9年里,我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个企业!…当选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当然感到很高兴,但是,这主要是共产党…是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否则,要干也干不起来。
  ——《中华儿女》1989年第4—5期合刊
学案部分
第7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基础导学
一、在夹缝中求生存
1.原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2.表现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剥削和压迫。
①民族工业兴起时,外国侵略者曾采用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民族工业兴起后,外国侵略者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通过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民族工业在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
③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④抗战胜利后,美国货充斥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几乎所有的民族工业产品都受到排挤和打击。
(2)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和摧残
①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的地位;各级政府任意勒索民族工业企业,极大地加重了民族工业企业的负担。
②国民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还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工业。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1.原因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它的生存,把它推向艰难的境地。
(2)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
2.方式: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各种团体,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3.重大事件
(1)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济南惨案,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2)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4.认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其斗争具有妥协性。
问题研讨
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说明了什么?
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但在三座大山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就无法发展,独立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主要受到哪两种势力的排挤?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有哪三种?
(1)由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没有付诸实践,只是作为思想史上的资料被保存下来。
(2)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百日维新”,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
(3)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扑,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之东流。
互动探究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是嘉兴市区最早的机器工业。但是,日商凭借其免税的权利压价倾销,黄纸板价格暴跌。禾丰厂大量积压,到1927年底,负债达60万元,不得已宣告破产停业。
材料二 1937年11月,民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民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材料三 1948年3月,褚辅成在遗嘱中说道:“余早读儒书,志存报国,50年来,无敢间息,所憾国家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实施宪法,无以救国。所期爱国之士,至诚团结,共图国事,永奠邦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2001年6月21日《浙江日报》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禾丰造纸厂“破产停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丰造纸厂为什么逐渐“陷于困境”?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历史命运的认识。
点拨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千方百计的阻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发展就必须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答案
(1)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民族工业在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
(2)原因: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日资企业的掠夺;美国商品的排挤和打击;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官僚资本的盘剥。
(3)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近代民族工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实现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言之有理即可)
练案部分
选择题
1.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中国),恐非西国之福也”。对此,他们采取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是 (  )
A.控制中国海外贸易 B.攫取各种经济特权
C.把持中国海关大权 D.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2.“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束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D.封建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3.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 (  )
A.清末民初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4.1928年,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导致他们通过该决议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  )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格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6.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股票20万股,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官僚资本 (  )
A.与民族工业互利双赢 B.指导民族工业的经营
C.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D.积极投资于近代工业
7.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图片是 (  )
A B C D E
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面,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材料三 阅读下列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3年指数为100)统计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福明被官府扣上“私设磨坊”等罪名有何历史和政策依据?分析清政府制定这种政策的目的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纺纱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根源。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及其影响。分析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
(4)材料三中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