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练三案一体实用系列》06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案部分
课题名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本详案)
教学目标:了解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史实;探讨影响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短暂春天”原因和表现;“币制改革”及意义;后期发展困境。难点——民族工业发展曲折性;国民政府经济措施;影响中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小专题论文档案法;调查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
本课主要探究、讨论1912—1949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民国初期(1912—1919)、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和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三个时期。
教学过程: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1912—1919)
1.历史背景
(1)内部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地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④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也可归纳为“辛亥革命的鼓舞”和“反帝运动的推动”)
(2)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发展概况
(1)发展实业的团体多,几乎遍及所有省区。(2)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多,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3)纺织业、面粉业(轻工业)发展最快。
3.发展特点
(1)分布上沿海地区为主。(2)行业上(经济结构上)轻工业为主。(3)比例上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为主。(4)时间上昙花一现。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短暂发展)(1927—1936)
1.有利因素: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
(1)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时间——1935年。目的——为了防止白银外流。主要内容——纸制法定;白银国有。意义——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不利因素: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官僚资本:
(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2)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3)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发展困境)(1937—1949)
1.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1)日本掠夺: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2)政府控制: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经济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强民萎)
(3)工业内迁: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也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内战破坏: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
(2)通货膨胀(法币贬值):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在百业萧条的中国,唯一仍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工业就是钞票印刷业)
(3)美国侵略: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新二十一条”)
(4)官僚资本: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5)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国民政府对于民族工商业名义上只征收出厂统税,可是地方性的苛捐杂税种类繁多)
法币: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4日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的全国流通货币,简称“法币”。
有人对法币的贬值程度用过计算:法币100元的购买力,1937年买两头黄牛,1938年买一头黄牛,1939年买一头猪,1941年买一袋面粉,1943年买一只鸡,1945年买两只鸡蛋,1946年买六分之一块肥皂,1947年买一个煤球,1948年8月19日买0.19328克大米。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已经崩溃的法币。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因素:(1)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自然经济。(2)历届政府的鼓励。(3)人民的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4)实业家自身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阻碍因素:(1)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3)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4)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5)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探究历史真谛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 有何启示?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
学案部分
第6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基础导学
一、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出现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展概况
(1)从1912~1919年,新增厂矿和资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其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主要特点
(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3)法币改革的促进作用。
2.发展表现
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1935年后,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发展曲折艰难的原因
民族资本遭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就官僚资本而言,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他们凭借国家政权,通过四大银行,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使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
(1)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洗劫和破坏了中国民族企业,特别是沦陷区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2)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资本遭到致命打击。
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利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大肆对华输出资本,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外贸的入超也使民族工业难以获得外汇购买原料。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④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问题研讨
1.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2.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前期经济政策产生的效果?
(1)积极方面:法币政策的实行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全国货币统一,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国有,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采取货币贬值的办法增加货币流通量,使物价回升,刺激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发展。
(2)消极方面: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
3.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萎缩的?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沦陷区”实行“以战养战”的方针,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最大限度地榨取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人力、物力,保证侵略战争的进行。
(2)在国民党统治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垄断了国统区的对内对外贸易,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互动探究
问题
2009年10月26日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逝世4周年纪念日。以他为代表的自上世纪创业至今的荣氏家族史,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二 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才,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据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
材料三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氏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或者值得肯定的地方?
(3)分析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在抗日战争时期艰难发展的原因。
(4)抗战胜利后,荣氏部分企业却向海外拆迁,结合史实分析原因。
点拨
本题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为线索,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回答问题时要将荣氏企业的兴衰与中国民族资本的兴衰结合起来,以所学教材知识为依托,以材料信息为依据,逐问作答。
答案
(1)基本出发点: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需要,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2)积极作用:利用农产品发展棉纺织业和面粉加工业,发展了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大力兴办教育;荣氏兄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感情。
(3)艰难发展的原因:官僚资本的排挤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
(4)向海外拆迁的原因: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在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排挤及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等政策下濒于破产。
练案部分
选择题
1.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和临时政府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大力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 )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经济发展 B.巩固国民政府统治
C.形成官僚资本 D.稳定财政,增加收入
4.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5.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为各国名人。这一期所示中国名人在统治中国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是 ( )
A.短暂春天——较快发展
B.短暂发展——日益萎缩
C.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D.日益萎缩——短暂发展
6.国民党统治后期,导致我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有 ( )
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③官僚资本的极力压迫 ④美国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的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家,食品工业280家,印刷文具业51家,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业35家,总资本达500 620万元。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3)民国初年尤其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然而却只是“短暂春天”,造成“春天”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上所述,民族资本主义怎样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