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0 20: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
  课文解读
   《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杨志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趁凉行路,后来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又不讲究方式方法,军汉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更为致命的是,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侯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不免失败。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设计在酒中下药。晁盖等人扮做行商客人,使自己处在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中途由白胜挑着白酒走上山岗。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遭到杨志阻拦。白胜欲擒故纵,当即表示不卖。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伺机巧妙下药。而白胜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丝毫不露破绽。白胜一次又一次欲擒故纵,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他们之间的斗争被表面上的“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自始至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杨志处在不听话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最终走向失败。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艺术欣赏。这些,都在启示着我们如何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意
   本课例的独特创意就是“资料助读,教学铺垫”和“优化方法,巧设情境”。
   “资料助读,教学铺垫”,就是利用后人对名著的精彩品评,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从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筛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助读,从而达到以评促读,为名著欣赏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优化方法,巧设情境”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多种阅读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优化实际上是阅读情境的优化,而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则是优化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指导阅读的不同阶段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就可以达到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效果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杨志学生概述杨志事迹:
  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
  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军提辖使;
  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
  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资料助读一:
   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故事是不同的。林冲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师生归纳:
   ①失意、得志、幻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②《智取生辰纲》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2、概说文意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⑵围绕“课文中的两”进行课文概述。
  ①说说故事中的“两个场面”小说写两个场面,即押送场面和失陷场面。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写杨志与都管、虞侯的矛盾,不但令晁盖一行有机可趁,而且写出杨志失败之必然。
  ②说说故事中的“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这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它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晁盖一方是暗夺。
   ③说说故事中的两组人物
   一组是以杨志为首的押送队,一组是以晁盖为首的八位好汉。这些人物的立身行事,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
   ④说说故事中的“两条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洁生动的对话。
   资料助读二:
   金圣叹认为,《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设置,“花攒锦凑,龙飞凤走”。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
   资料助读三:
   金圣叹认为,《智取生辰纲》的叙事手法,“有宾有主”,“曲折夭矫”。从来叙事之法,有宾有主,有虎有鼠。夫杨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与两虞侯特宾也,鼠也。设叙事者于此不分宾主,不辨虎鼠……将何以表其为杨志哉?
   “金批”涉及到人物之间的对比映衬关系。押送队伍,十四人和一个杨提辖,十四人糊涂,杨志清醒,十四人为“宾”,杨志为“主”。“杨志英雄精细,超过众人万倍”,比之晁盖、吴用,却又相形见绌。杨志一行在明处,晁盖一行在暗处,杨志一行为“宾”,晁盖一行为“主”。金圣叹看到了《智取生辰纲》的“叙事之法”,妙在“有宾有主”以“宾”衬“主"。
  师生小结故事情节结构艺术。
  品析课文
   (1)主问题:文题为“智取生辰纲”,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吴用之“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智”具体表现在:
  ①制订“软取”策略。充分考虑时、地、人三个因素。
   是智用天时。天气炎热,押运者必有懈怠之处,利用“天时”,以药酒作武器。二是智用“地利”。黄泥冈为必经之途,人烟稀少,易于动作,于此设伏,占有“地利”。三是智用“矛盾”。杨志为人小心精细,武艺高强,“硬取”一时未必得手,得手未必顺利脱身。但其内部矛盾重重,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②实施“软取”计划。八.乔装歇凉黄泥冈贩枣客,麻痹杨志一行。︿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迷惑杨志一行。(:.在另一桶酒中,一人抢吃一瓢,另一人再来舀酒,巧下麻药,蒙骗杨志一行。口.白胜赌气不卖,贩枣人“好心”调解,提酒与众军汉吃,引诱杨志一行一以上计划,皆吴用精心设计。精明如杨志,亦不能不入其彀中。
   勾画出文中表现“天气炎热”的语句,在品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天热”的?明确:
   ①文章写“天热” 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天热方须歇凉,歇凉才会饮酒,饮酒终于中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天热”是智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杨志一行败于“天热”,而晁盖一行成于“天热”。
   ②描写作用
  八.渲染气氛,增强实感。“红曰当天,没半点云彩”,挑夫如何不怨?︿文不在多,妙在传神。“那石头热了脚疼”,一句七字,热极之苦,描画已尽。
   (:.烘托心理,形神毕现。“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俱从四字道出。
   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赤曰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场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资料助读四:
   金圣叹认为,《智取生辰纲》的环境描写,“不费笔墨”,“分寸不失”。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古称盛冬挂云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
   金圣叹注意到典型环境和情节发展的关系,点出了《智取生辰纲》在这方面的成就。首先,“金批”点出,《智取生辰纲》对“天热”的描写,给读者的感觉是真有是事,也就是说,烘托了小说的气氛,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其次,“金批”点出,环境描写文不在多,妙在传神。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
   1.创设问题情境一提挈全文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小说题目中的“智”研读了文本,了解了吴用等人“智”的具体表现(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以及智用计谋〉。在这场斗争中吴用等人取得了胜利。不过老师一直在想:曾经杀牛二、战林冲、斗索超的杨志,是个武艺超群的英雄。作为押解官,他肩负重要使命,握有重权,应该说是一个骁勇善战、统率生辰纲的最佳人选。但他在押送生辰纲中却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那么失败的杨志是否就无“智”可言呢?如果有智,那么他的“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杨志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杨志也有“智”,具体表现在:
   0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思;
   ⑵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0在路上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
   ④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
   ……这些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师生小结杨志失败的原因: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创设活动情境一突破重点为突破“杨志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一教学重难点,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0文章哪一部分表现了杨志等十五人内部矛盾已全面激化?明确:文章第四节。0请学生自由放声朗读第四节,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体会一下人物的心理,理解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的体现。
   0分角色朗读。(旁白、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数中一人,共计6人。〉
   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听完作出评价。
   创设体验情境一品味情感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完成后,请学生对几位扮演者的朗读作出点评:
   生1:杨志的扮演者读得最好,他很好地把握了杨志粗鲁、暴躁的性格特点,所以应该用严厉、发怒、威胁的语气读。
   师:杨志的扮演者确实读得不错,但这一节中杨志的语言是否都用一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2:杨志的语气要根据他说话的对象来确定。对军健、虞侯应用暴躁、怒斥的语气。刚才杨志的扮演者主要没有处理好对老都管讲话时的语气。如“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应该用平和的语气来读。“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这一句应用平和中略带有责备、抱怨之意去读。
   生3:我想补充一下,“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哪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也不应用粗暴的语气读,最好用带有协商、无奈的语气,轻声细语地读出。
   师:你们两人对人物语言揣摩得非常准确,请你们给大家示范一下这几句到底该怎么读,好吗?
   (生朗读,师适时启发:为什么杨志对老都管的态度会不同于其他人呢?杨志是押送的首领呀,他怎么怕老都管?〉
   生4:表面是,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师:有依据吗?
   生5:课文第2段写军健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这表面是帮杨志做思想工作,其实表明他才是押送生辰纲的主人。
   生5:老都管开始还对杨志有所忍耐,但后来就忍不住了。来到黄泥冈前,杨志对着军健“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时,“老都管喝道:杨提辖……”这段话就能看出他在仗势欺人。尤其一个“喝”字,说明他根本没把杨志放在眼里,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师:个性化的语言反映出老都管的独特身份、独特经历和在矛盾中的独特地位。因此,刚才扮演老都管的同学在读这句话时,是否有不妥之处?
   生6:刚才他没有读出老都管盛气凌人、鄙夷杨志的语气。师鼓励生即兴朗读。〉
   4一创设质疑情境一举一反三名著阅读,应鼓励学生读出个性,读出问题。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不时有学生突发奇想,蹦出“思维的火花”,列举如下:
   生1:佐讲吴用智用杨志内部矛盾而取得胜利时)问:老师,吴用他们怎么知道杨志等人内部矛盾重重的?
   生2:白胜是如何算好时间在那个时候挑酒上黄泥I冈的?
   生3:我看杨志失败的关键还在于杨志自身。他要不是时时在意,处处留心,过于谨慎,一开始就让军健们把酒喝了,即使他们内部不和,吴用等人的计谋也会落空,生辰纲也就不会丢失了。
   资料助读
   金圣叹认为,《智取生辰纲》的人物语言,“描摹入画”,“凿凿可听”。看他写一路老都管掣人肘处,真乃描摹入画。嗟乎!小人之时,忽祸患之事,箕踞当路,摇舌骂人,岂不凿凿可听?
   金圣叹十分看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押送生辰纲路上,杨志与都管、虞侯、军健的矛盾产生、发展、深化,众军健的心怀怨恨、两虞侯的挑拨播弄、都管的“口舌可骇”,金圣叹多次批以“真有此语”,即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至黄泥冈,在走与歇的问题上矛盾终至激化。此时,写都管骂杨志言语:“……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取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金圣叹作四次夹批:“第一句,说破杨志不是提辖,恶极。”“第二句,说提辖实是我家所与,恶极。”“第三句,说杨志即使是个提辖,亦只比之芥子,恶极。”“已上骂杨志……妙绝。”谢都管是奴才,在杨志面前却又代表主子,个性化的语言反映出谢都管的独特身份、独特经历和在矛盾中的独特地位。“金批”准确点出了小说语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看白胜与众好汉的对白,不独符合白胜的“卖酒人”身份,更重要的是,“接口成文,转笔如戏”,看似无关紧要的笔墨,却产生了诱惑军健扩大矛盾、消释怀疑、“罩定杨志”的效果,为完成“智取”计划作了重要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