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知道实验室和工业净化水的方法,学会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3、记住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
【学习重点】
1、掌握
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1、天然水中往往含有
、
和
等杂质。
2、为了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
。
3、为了除去水中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可向其中加入
,
它
,表面积
,因而具有较强的
作用。
二、课堂助学:
导入新课:水对人类很重要。我们的生活用水是不是直接取用天然水?
合作探究(一)我来探究:实验室净化天然水
实验探究一
:学生观察烧杯内的黄泥水。思考:
1.其中可能含有那些杂质?
2.颗粒较大的泥沙静置一段时间后会怎样变化?
3.颗粒较小的悬浮杂质又应该怎样进行沉降?
小结: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方法:颗粒较大的泥沙
,
颗粒较小的悬浮杂质
.
继续思考: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是分离
混合物的方法.
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获取信息
1.过滤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2.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贴两低三靠具体是指什么?
3.玻璃棒又有什么作用?
小结:
1.用到的仪器及用品有
.
2.注意事项:一贴:
.
二低:
;
.
三靠:
;
;
.
3.玻璃棒的作用:
.
分组实验:按照屏幕上的提示,合作探究,规范操作,将小烧杯中的天然水进行过滤,一起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实验探究二:
如何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变化原因:
总结:活性炭具有
的结构,所以具有
作用,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实验探究三:
如何证明水中有可溶性杂质?
。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蒸发:
结晶:
实验探究四:
如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
分组实验,再次体验探究的快乐
(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体会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回顾总结归纳:
实验室中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操作步骤及作用
在上述净化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净化程度最好的又是哪一步?
实验室中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操作步骤及作用是
,
,
,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步骤是
。
(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好方法)
归纳总结:(在格子内打√和×)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杂质
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沉降
过滤
吸附
蒸馏
(二)物质的简单分类
---------
分类法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实物展示天然水和蒸馏水,思考:
这两杯水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这是我们初步学习的物质的简单分类,你能试着把这些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吗?纯净物和混合物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物质的简单分类可分为
和
。水、蒸馏水、冰水都是
,
河水、湖水、井水、海水、雨水、天然水等都是
。混合物可以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物。
多识一点:天然水一定属于混合物,它又可分为硬水和软水,二者的组成有何不同?组成上的差异会导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怎样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怎样将硬水转变为软水?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变化原因
硬水:
软水:
可以用
加以检验。
的是软水。
生活中将硬水转变为软水的简单方法是
(三)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验室中我们能把天然水净化为蒸馏水,生活中,天然水又是怎样转变为自来水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我能概括:天然淡水经
、
、
等净化过程,可
以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
三、知识整合
四、当堂训练题
1、下列有关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漏斗下端管口要靠烧杯内壁
D、玻璃棒紧靠在单层滤纸一边
2、净化水的方法很多,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吸附
C、蒸馏
D、静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4、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自然沉降??
B、活性炭吸附?
C、过滤???
D.消毒剂消毒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
6.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数以万计的人畜饮水困难。因此,我们要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7、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消毒
②煮沸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
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8、化学上研究任何物质的性质,都必须选用纯净物。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食盐水
C.氧气
D.黄泥水
9、①纯净水②矿泉水③蒸馏水④冰水混合物⑤硬水⑥软水⑦河水⑧汽水⑨糖水⑩加碘食盐,以上物质中是混合物:
纯净物是:
。
10、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流程如图1所示:
(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
沉降 蒸发 结晶 吸附
(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__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3)在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二低”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___,其作用是__;装置安装存在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操作中,他发现过滤速率太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2所示蒸馏装置中,其中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B
4、D
5、D
6、B
7、D
8、C
9、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10、(1)沉降;吸附;(2)颗粒大小;(3)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4)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5)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其炸裂
水的净化:
沉淀
吸附沉淀
静置沉淀
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除去不溶物
活性炭或木炭吸附
除去有异味、有颜色的杂质
杀菌消毒
生活上
煮沸
工业上
蒸馏
硬水和软水检验:加肥皂水,搅拌
易起浮渣,不易起泡沫的是硬水
让水软化
不易起浮渣,易起泡沫的是软水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3、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重点】分子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水变作云、雨、雪是水的____________。
2、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和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是__________。
3、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是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挣脱分子间的束缚,离开液体表面,变为________________。
4、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获得________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__________,水由_______变为_______;失去_______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__________,水由_______变回_______。
5、分子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的天然循环:水通过____________,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________为水提供能量,通过这一过程,既实现了
,又完成了
。大自然就是用这种方式,不断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二、合作交流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
1、
阅读教材P22分析水煮沸后体积增大的微观实质。
2、你能不能从微观上给出物理变化的定义。
知识点二:分析水的状态变化的原因
1、阅读教材P23的两段及图,说出水变成水蒸气及水蒸气变成水的原因。
学以致用: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
知识点三、分子的性质
阅读材料
分析特点
(1)一滴水中的水分子,10亿人数,日夜不停,1人1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2)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
(3)墙内开花墙外能闻到花的香味。
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归纳出分子具有哪些特点?
【例题】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
A
给篮球充气,分之间有间隔。
B
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D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有哪些困惑?
四、当堂达标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
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
C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一滴水含约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3、下列关于水的天然水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的天然净化
(2)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3)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4)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1)(3)
B、(2)(4)
C、(3)(4)
D(1)(2)(3)(4)
4、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打火机中的燃料气体丁烷能被压缩的原因是加压后( )
A.丁烷分子变小了
B.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了
C.丁烷分子分解了
D.丁烷分子运动加快了
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6、每年五、六月份,人们在栀子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7、某同学对不同状态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
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
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D.气态水分子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间没间隔
8、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9、往下图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滴浓氨水,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液滴逐由管口向内显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请再举一个生活中能说明分子具有这一性质的例子:
。
10、利用分子的性质相关知识解释:(1)湿衣服在太阳光下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可以将大量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糖块放进一杯水里,整杯水都有了甜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A
6、C
7、A
8、B
9、不断运动;花香四溢
10、(1)衣服上的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2)花的香气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
(3)加压后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分子很小;
(5)蔗糖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