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
2、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3、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与化合物,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定义的理解;知道物质的宏观组成;能区分单质与化合物。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
创境导入
大家都知道分子和原子,那么元素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什么叫元素
氧气和水分别是怎样构成的?氧气和水中都含有相同的什么原子?
构成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什么相同?
精讲:
不管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相同,都属于同一种类型的原子,都叫氧原子。
这时,我们可以说,氧气和水中都含有相同的成分──氧元素。
因此:把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例如:氢气和水中都有氢原子,所以氢气和水中都含有氢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 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一种元素。
例题1:每千克加碘食盐含碘为35毫克,食盐中的碘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 分子
例题2:医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H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C.H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二:什么叫单质、化合物?
思考:氧气、水、二氧化碳、糖水分别属于以前学过的哪一种分类?
以上纯净物各含几种元素?
以上纯净物可进一步划分为哪些种类?依据是什么?
4、物质的分类:(概念和举例)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例题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单质 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D.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例题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不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单质
C.一定是纯净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
探究三:元素的存在
1、地壳中按元素质量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 、 、 、 、 等。
简记为:“杨闰女缺钙”
2、空气、海水、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
元素以游离态(单质中)和化合态(化合物中)两种形式存在于物质中。
三、总结提升
对比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区别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适用范围 宏观描述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微观描述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或某些物质由什么原子构成
举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金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
联系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
四、迁移应用
1.新华社5月23日报道,继通过食盐补碘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国又将启动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问题的“补铁工程”。卫生部已批准以酱油为食物载体,逐步开展补铁工程。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B. O4是一种单质
C.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D.O4是一种化合物
3.下列物质中:
①氢气②冰水混合物③二氧化碳④铁粉⑤纯净的糖水⑥矿泉水⑦氯化钠⑧白酒
属于纯净物的有 ,混合物的有 ,
属于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 。
4.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钨矿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评价反思】
第2课时 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周期和族的划分。
4、学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信息。
【重点难点】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学习过程】
创境导入
讲述元素周期表发明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
1、记住1~20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能画出1~20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元素符号
国际上如何统一表示元素?
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例题1:请将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 ;银AG ;钙cA ;氯c1 。
元素称号表示哪些意义?(重难点)
(宏观)
元素称号意义 (微观)
(宏观) ( )
例题2:O表示 ,2O表示 ;
Mg表示 ,3Mg表示 。
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部首,可以将元素分为哪些种类?
字旁, 态(汞除外) 字旁, 态
元素 字旁, 态
分类
字旁, 态 字头, 态
探究二:认识元素周期表
1、简介
2、结构
(1)颜色区分:
(2)横行(周期):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
① 共有几个横行,几个周期?
② 结合观察P47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与周期数有何规律?
③ 同一横行,层数有何规律?最外层电子数有何规律?
(3)纵行(族):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A为主族,B为副主族,0为零族。
① 共有多少个纵行?多少个族?
结合观察P47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与族数有何规律?
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有何规律?
3、图例提供的信息有哪些?
四、迁移应用
1、写出下列元素之最中的元素符号: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③最轻的气体元素 ;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下列元素符号都表示金属元素的是(? )
?A.C、Cu、Ca? B.S、Fe、P? C.K、Mg、Ba? D.H、Na、He
3、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数字后面填写该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对它进行研究得出:
第一周期 1
2
第二周期 3 4 5 6 7 8 9 10
第三周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⑴第11号元素的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得或失)电子,它的离子符号是
⑵从上表中你还可以探究出一个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 。
⑶研究表明:第二周期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分析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所以同一周期中,越靠左的原子越易 最外层电子,越靠右的原子最外层越易 电子。
4、已知四种元素A、B、C、D,其中A-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B原子比D原子多两个电子层,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 C原子核外电子数比B原子多3个;D+离子的核外没有电子。这四种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A: B: C: D:
【评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