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7 17: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  )
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2.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出门之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的像也向下平移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遮光板在平面镜后方不会遮住平面镜内的虚像
4.如图“T”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
A.3m
B.6m
C.7.6×105km
D.3.8×105km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茶色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c点燃
D.刚点燃的蜡烛b远离平面镜,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7.一个人站立在平面镜前3m处,如果此人以0.5m/s的速度沿与平面镜垂直的方向向镜面走去,过了4s,人与他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  )
A.1m
B.2m
C.3m
D.6m
8.如图是张瑞同学(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CD是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平面镜没到地面,所以她看不到自己的脚
B.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镜子照
C.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就看不到自己的像
D.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9.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丙和丁是探究过程中实验装置的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
B.如图乙所示,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C.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无法在桌面上记录像的位置
D.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丁所示,则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与蜡烛A仍然大小相等
10.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二.填空题
11.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一只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如图所示,白鹭在湖中有倒影,当白鹭距水面2m时,该“倒影”距白鹭 
 m;若白鹭飞近湖面时,白鹭的“倒影”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如图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示意图。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是视力表的像。若测视力时,要使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m,则人距离其背后的视力表为 
 m.若实际视力表上是“E”,则人看平面镜中视力表该字母时,相对于学生自己,手指向 
 (选填“左/右”)。
14.某人身高1.8米,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当沿垂直平面镜方向后退0.2m后,则他的像距他自己 
 m.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小刚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他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在如图所示位置观察, 
 (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的像;他看到蜡烛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三.作图题
16.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常让被测者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墙壁上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17.画出物体AB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
18.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先将方格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放在方格纸上,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前一后放在方格纸上。移动棋子B,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 
 
(2)在寻找棋子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实验中方格纸的作用是 
 。
19.如图所示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
(1)实验中,选用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方便确认像的 
 。
(2)要完成这个试验,还需要 
 。(刻度尺,停表)
(3)试验中,应该选用 
 (厚,薄)的玻璃板。
(4)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测量如下数据,并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点燃蜡烛到镜面距离(cm)
点燃蜡烛的高度(cm)
镜后蜡烛到镜面距离(cm)
镜后蜡烛应有高度(cm)
1
10
12
10
12
2
14
10
14
10
3
18
8
18
8
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①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
参考答案
1.解: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无论怎样走动,像的大小不变;
当人走近镜子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减小,所以他的像与镜子距离也减小,因此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故选:D。
2.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中学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子属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实物大小相等,
而放大镜,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望远镜是用来观察天体的;
故选:A。
3.解:
A、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不会移动,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故B错误;
C、当镜面长为物体一半以上时,可以在镜中成完整的像,故C错误;
D、遮光板不会遮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不会影响平面镜成像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4.解: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T”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T”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C正确。
故选:C。
5.解:池中的水的反射面是水面,而不是水底,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
故选:D。
6.解: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本选项正确。
B、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本选项正确。
C、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像,如果移动蜡烛c前先将其点燃,在玻璃板两面都会形成蜡烛的像,实验很难进行。故本选项错误。
D、实验时如果将蜡烛b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改变。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7.解:由v=可得,人4s通过的距离:
s=vt=0.5m/s×4s=2m,
经过4s,人与镜面的距离为3m﹣2m=1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1m,
所以,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1m×2=2m。
故选:B。
8.解:A、从脚处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能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虽然平面镜没到地面,她也能看到自己的脚,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体越亮像越清晰,故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自己照。故B错误;
C、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所以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仍能看到自己的像,故C错误;
D、因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9.解: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物像等大,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A正确;
B、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B错误;
C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乙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丙和丁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丁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大小仍然相同,如下图:
故CD正确;
故选:B。
10.解: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由①位置运动到②位置时,分别作出小球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和,说明像由位置运动到了位置,且由图可以看出到的距离与①到②的距离相等,故像在竖直向下运动,且速度大小与球运动速度相同。
故选:B。
11.解: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所以该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时,此时物距为1.5m,则像距也为1.5m,像与人的距离1.5m+1.5m=3m;
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为1.6m的同学,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高度也是1.6m。
故答案为:3;不变。
12.解:白鹭在湖面的“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已知白鹭距水面2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2m,所以“倒影”距白鹭为2m+2m=4m;
故答案为:4;不变。
13.解:
(1)由题知,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m,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5m﹣2.2m=2.8m,那么,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平面镜到视力表的距离也是2.8m,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是2.8m﹣2.2m=0.6m。
(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右,人坐在平面镜前,看到平面镜中视力表像的“E”开口向左,故手指向左。
故答案为:0.6;左。
14.解: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当沿垂直平面镜方向后退0.2m后,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为1.2m+0.2m=1.4m,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同的,则他的像距他自己1.4m+1.4m=2.8m;
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8;不变。
15.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所示位置观察仍然看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仍能;反射。
16.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A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A点的像A'点,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到眼睛为反射光线。如图:

17.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18.解:(1)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在寻找棋子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这样才能既看到A,又看到A的像和代替A的棋子B。
(3)实验中方格纸的作用是便于确定物和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用刻度尺测量更方便。
故答案为:(1)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2)A;(3)确定物和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19.解:(1)实验中,选用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方便确认像的大小;
(2)要完成这个试验,还需要刻度尺,用来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3)试验中,应该选用薄一些的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4)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①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大小;(2)刻度尺;(3)薄;(4)相等;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