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3公式、函数的使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3公式、函数的使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0-28 09: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格“神算子”——公式函数的使用
设计者:
执教者:
课件制作者:
时间:



所教学校:
班级:
教学题目
数据分析
表格统计
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
年级
七年级
学时
1学时
教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3册)
教学内容简介:
本节内容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3册)第一章
第三节
表格“神算子”——公式、函数的使用的
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了解Excel重工是的作用,学会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以及多种运算符的使用;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能够运用相应的函数处理数据,在学习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等
学生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简单的认识了Excel,但对于Excel表格数据的处理能力还不够。
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或者与同伴讨论并答案问题。
非智力因素方面: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等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逐渐成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认可和肯定,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有较高的内部动机水平。
初中学生精力比较旺盛,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很少出于焦虑状态,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娱乐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而且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
(2)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作用。
(3)学会在公式与函数中引用单元格。
(4)掌握一些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相应的单元格运用适当的函数处理数据。
培养学生运用Excel处理数据的能力,且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软件处理数据的过程,理解Excel公式与函数在生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合作与交流意识。
四、教学内容分析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目标的确定
?
课题名称
知识点
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1、公式与函数的概念


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3、公式使用方法


4、函数的使用方法



2.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
?
知识点
学习目标
描述语句
1
识记、理解
?识记并理解公式与函数的概念
2
理解、应用
?正确的引用单元格区域
3
理解、应用
?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
4
理解、应用、综合
?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函数统计分析表格数据
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单元格地址的引用及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2、常用函数的综合运用。
难点:
在Excel中正确的输入公式与运用函数。
公式中引用多个函数
五、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及教学环境设计
?
1、多媒体课件、工具设计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多媒体网络资源、
工具及课件的内容、形式、来源
使用时间
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作用
使用的方法或教学策略
1
识记、理解
课件课件展示等
5分钟
?创设情境,课题导入,吸引学生大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
2
理解、应用
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
10分钟
?提供资源
?讨论法、讲授法
3
理解、应用
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
10分钟
?提供资源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讲授
4
理解、应用、综合
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
10分钟
创设情境、提供资源
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环境设计
(1).教学媒体与教学材料选择与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3册)
.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表格数据等。
(2).认知工具的设计
计算机教学软件起到了演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表格数据练习能够让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教学课件动画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形成高效率的教学;课件呈现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人际环境的设计
教师通过提问质疑的方式将学生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已于学生掌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成就感。教师直接讲授与学生合作交流探讨的方式相结合,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演示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每一组推荐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小游戏。
学生:计算自己选择的序号,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结论:算式越简单,计算的速度也就越快。
引出课题:当算式更长,算法更复杂的时候,在人为的计算就显得更加繁琐且效率更低;介绍表格“神算子”——公式函数的使用。运用公式函数可以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各类计算和分析。
听讲
计算算式
课件展示:
四个序号下的四个算式
提出问题讲授新知
公式的介绍
提出问题:什么是公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知识引申:多种运算符和参数以及函数的概念。
阅读教材
观看课件
课件展示:
1、公式的概念......
2、常见的几种运算符
3、复杂的公式
2、公式的使用
直观演示:使用公式计算导入环节中的四个算式。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输入公式的四个步骤。
观察
归纳、总结
直观演示
计算表格数据中“算一算”工作表
3、思考
提出问题:在利用公式计算时,是引用单元格的名称好,还是直接引用单元格中数据好
探究解决问题。
观看课件
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件显示问题
并提示引用单元格名称号的原因
提出问题讲授新知
4、函数的概念
5、介绍求和函数,其使用格式及参数说明。
6、函数的使用
观看课件,思考
课件显示:
函数的概念以及使用方法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任务一:学生自学Excel中的常用的几个函数。
任务二:使用多种方法求出“成绩表”的总分。
任务三:分组练习,计算出“成绩表”中的平均分最低、最高分等。
任务四:学会多个函数计算去最值平均分(“歌唱比赛”工作表)
思考问题
完成任务
课件显示:
任务具体内容
总结归纳
能力提升
师: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作业:完成“各大家电年度销售额统计表”
总结、归纳
完成课后作业
课件显示:
课后实践题目的展示
七、板书设计
表格“神算子”——公式、函数的使用
输入公式的步骤:
1、选定单元格
2、输入“=”
3、输入表达式
4、按回车键或在编辑栏出打√
八、形成性练习题和开放性思考题的设计
知识点

题目内容
1
?识记、理解
“算一算”工作表中总分的计算
2、3
理解、应用、
“成绩表”总分的计算
4
理解、应用、综合
“成绩表”平均分和最值的计算,以及多个函数联合使用
九、教学反思及修改意见:
在这堂信息课上,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会Excel表格中常用的几个函数,且通过计算“歌唱比赛评分表”中去最值的平均分,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公式中可能含有多个函数,以及运算符的优先级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