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7 16: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
北京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明显
B.
当北京球迷晚上观看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头号男单林丹夺冠电视直播时,伦敦正值白天
C.
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有季节性变化
D.
北京冬季白昼时间比夏季短
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的是(
)
A.
四季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昼夜更替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19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左图)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图”(下右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时间差异
D.
四季变化
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左图中的()段
A.

B.

C.

D.

火箭发射时,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是()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西半球
D.
东半球
火箭发射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夜等长
C.
昼短夜长
D.
昼最短,夜最长
我们一起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感觉到每日太阳东升西落;见识过2018年月全食时月球表面出现的地球的影子;见证过不同季节正午阳光照射进房间内面积大小的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与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关的是()
①地球的自转②地球的公转③地球的形状④板块运动⑤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家住黑龙江的小丽暑假去新疆旅游,发现新疆在北京时间晚上八点太阳还没落山,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南北纬度的差异
B.
东西经度的差异
C.
地形地势的差异
D.
海陆位置的差异
地球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是(
)
A.
赤道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D.
回归线上
2019年9月23日,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中华大地共庆丰收。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农民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A.

B.

C.

D.

关于农民丰收节当天郑州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昼夜长短几乎相同
B.
正值夏季,气温最高
C.
农民们正欢欢喜喜收割小麦
D.
正午时分,旗杆影子在阳光下消失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
周?期
B.
方?向
C.
绕转中心
D.
产生的地理现象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
四季的更替
B.
时间的差异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
五带的形成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的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
夏至日
B.
春分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019年10月11日凌晨,某地(124°E,45°N)天空中有陨石坠落,天空火光一片,亮如白昼,读“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题。
寻找坠落的陨石之地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陨石坠落时,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是()
A.
①地位于西半球
B.
②地在①地西边
C.
③地为一年中的秋季
D.
④地昼长夜短
下列地区中,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是(  )
A.
赤道地区
B.
热带地区
C.
寒带地区
D.
温带地区
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地球的公转方向??????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昼夜更替现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造成北京、东京时间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①经度不同??????????
②纬度不同??????????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公转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此图大致是哪个节气的地球日照图()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如下左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地正午楼房的影子。下右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现象:上左图中夏季楼房影子较____________(填长或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的较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太阳的____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____________(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区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为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____________(季节)的光照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五点一年中有阳光可以直射的是________。
(2)ABCDE五点中位于高纬度的是________。
(3)图1a表示的是图1b中的________(填序号),是二分二至中的________(节气、日期),这一天ABCDE五点出现极昼的是________,这一天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少),呼和浩特白昼时间最________(短/长)。
(4)今天呼和浩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并且到12月22日前昼会越来越________(长或短)。
(5)根据古人总结的24节气歌,秋天的节气为“秋处露秋寒霜降”,你推算我们要经历的下一个节气为________。
A.秋分????????????????????????
B.寒露????????????????????????
C.霜降????????????????????????
D.冬至
(6)图是北京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a图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带,一年中太阳直射______次。
(2)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___。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_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______季,南半球处在______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北京市的白昼将变__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I.图1为经纬网图,图
2
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完成下列问题。
?
?
?
?
?
?
?
?
?
图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1)图
1中虚线
a
和虚线
b
中,有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是经线,代表晨昏线的代码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图1中A
点所在的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之一,图示部分东半球面积比西半球面积大,则甲所在经线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甲地正午时屋内采光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图
2
中太阳直射点位于
_________________?处,堪培拉处于__季.
(4)当太阳直射点由④向⑤运动时,莫斯科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
II.读我国两城市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甲城市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乙城市所在地区农业经常出现的低温冻害的发生时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甲地最有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北京????????
B.上海??????????
C.拉萨????????
D.哈尔滨
(4)?
甲乙两地区发展种植业共同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
III.下列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乙图是①②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两城市所在的国家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
(2)②城市所在国家和俄罗斯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当①城市附近的河流进入汛期时,②城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4)与俄罗斯东部开发相比,①城市所在国西部大开发最大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②城市所在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成为该国的经济支柱。
(6)①城市所在地理区域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略
3.【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时间差异和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现象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的,D对,ABC错。
故选D。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A、B、C、D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③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C对,ABD错。
???????故选C。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A、B、C、D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③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南半球,A对,BCD错。
???????故选A。
4.?【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A、B、C、D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③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C对,ABD错。
???????故选C。
7.【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1.?略
2.?略
3.?略
10.【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1.?略
2.?略
12.【答案】B
【解析】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B。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A
【解析】略
15.【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定方向,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经纬网的判读是解题关键。
【解答】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③④为南纬,故排除CD;②为西经,故排除②;①大约为(124°E,45°N),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四季的更替等等,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经纬网定位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解答】
A.①地位于东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A错误。?
?
?
?
?
??
B.②地在①地东边,故B错误。
C.10月11日,是北半球的秋季,而③地在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为一年中的春季,故C错误。??
?
??
D.10月11日,北半球昼短夜长,④地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故选:D。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考查温带的四季变化.
18.【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1.?略
2.?略
3.?略
21.【答案】(1)短???

(2)公转???
南回归线
(3)北温带???
冬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影子长短变化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可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1)结合图示得知:图中夏季楼房的影子比较短,表明夏季的正午太阳升的高;图中,热带的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
(2)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
(3)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靠冬季时的采光情况,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影子长。
22.【答案】(1)ACE
(2)D
(3)②?
?
?
夏至?
?
?6.22前后?
?
?
D?
?
?
多?
?

(4)昼短夜长?
?
?短
(5)B?
??
(6)③
【解析】略
23.【答案】热?
两?
B?
甲?
极昼?
秋?
春?
长?
增加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依据经纬度的判读,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该点位于赤道上,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位置靠东的比靠西的先见到日出,因此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B。
(3)当太阳直射A点(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即北半球秋分日时,北半球处在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处在春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向丁处(春分日,昼夜平分)运动过程中,可判定,北京市的白昼将变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增加。
故答案为:(1)热;两;(2)B;(3)甲;极昼;(4)秋;春;(5)长;增加。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本题考查经纬网及地球运动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I.(1)a
(2)40??E
(3)④?
?

(4)昼短夜长
II.(1)高原山地气候?
?
春秋季节??
(2)纬度因素?
?
地形因素??
(3)C?????
(4)热量不足
III.
(1)太平洋??
(2)矿产资源丰富??
(3)温和多雨????
(4)水资源短缺???????
(5)农牧业?
?
服务业????
(6)甘蔗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晨昏线,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晨昏线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图中a代表晨昏线,b代表经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2)本题主要考查了半球的划分,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半球的划分是解题的关键。由题意可知,图中A
点所在的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之一,图示部分东半球面积比西半球面积大,所以A点所在的经线是20°W,甲地所在的经线为40°E。
(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如果甲地正午时屋内采光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运行到④位置,堪培拉(位于南半球)正值夏季。
(4)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当太阳直射点由④(北半球的冬至日)向⑤(北半球春分日)运动时,莫斯科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II.(1)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甲图为高原山地气候,图中乙地初春和秋冬季节气温低(冬季气温低),所以乙城市所在地区农业经常出现的低温冻害的发生时间在春秋季节。
(2)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我国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由于纬度低,海拔高,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3)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我国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故选C。
(4)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图中甲乙两地区气温都不高,所以两地区发展种植业共同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III.
(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图中①(我国)和②(澳大利亚)都濒临太平洋。
(2)本题主要考查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
(3)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在夏季进入汛期,②城市夏季温和多雨。
(4)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和俄罗斯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和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与俄罗斯东部开发相比,我国西部大开发最大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不足。
(5)本题主要考查了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牧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务业成为该国的经济支柱。
(6)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第2页,共16页
第1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