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四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九章 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四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7 16: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四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判一判』
(1)威尔逊云室可以显示α粒子和β粒子的径迹。(√)
(2)G-M计数器非常灵敏,不仅可以计数,还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
(3)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4)放射性同位素P,即可以通过核反应人工获得,也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
(5)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培育出优良品种。(√)
(6)任何放射性物质都可以作为示踪原子使用。(×)
『选一选』
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
x+Li→2y y+N→x+O y+Be→z+C
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C )
A.α粒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解析:设x、y、z的电荷数分别为Zx、Zy、Zz,质量数分别为Ax、Ay、Az。由前两个核反应方程中的电荷数守恒,Zx+3=2Zy,Zy+7=Zx+8,可得Zy=2;质量数守恒Ax+7=2Ay,Ay+14=Ax+17,可得Ay=4;由第三个核反应方程中的电荷数守恒2+4=Zz+6,得Zz=0,质量数守恒4+9=Az+12,Az=1。即z是电荷数为零,质量数为1的粒子,也就是中子,C正确。
『想一想』
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易于控制,它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因此在生产和科学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
(1)能用α射线来测量金属板的厚度吗?
(2)γ射线照射食品延长保存期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1)不能
(2)用γ射线照射食品可以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抑制蔬菜发芽,延长保存期。
课内互动探究
细研深究·破疑解难·萃取精华
探究?
探测射线的方法和仪器
┃┃思考讨论1__■
下图为α粒子和β粒子在威尔逊云室中的径迹示意图。
(1)如何根据径迹的情况,分析判断粒子的性质?
(2)如何判断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
提示:(1)α粒子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轨迹为直线;β粒子质量小,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故轨迹常常弯曲。
(2)根据轨迹的弯曲方向来判断带电的性质。
┃┃归纳总结__■
1.威尔逊云室
原理: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入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汽,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让射线粒子从室内的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可用照相机拍摄下其运动的径迹进行观察分析。
2.气泡室
(1)原理: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突然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使液体过热,此时让射线粒子射入室内,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用照相机拍摄出径迹照片,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粒子的性质。
(2)气泡室和云室的比较:气泡室的工作原理与云室相类似,云室内装有气体,而气泡室内装的是液体。相同之处在于都可以形成射线粒子的运动径迹,通过研究径迹,研究射线的性质。
3.盖革——米勒计数器
(1)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2)优缺点
优点: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
缺点:a.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种类。b.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小于200
μs,则计数器不能区分它们。
特别提醒
(1)探测原理方面:探测原理都是利用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现象,来显示射线的存在。
(2)G-M计数器区分粒子方面:G-M计数器不能区分时间间隔小于200
μs的两个粒子。
┃┃典例剖析__■
 典例1 (多选)下列关于放射线的探测说法正确的是( AC )
A.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的原理类似
B.由气泡室内射线径迹不能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C.盖革—米勒计数器探测射线的原理中也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D.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计数,还能用来分析射线的性质
解题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探测三种射线的方法与实验原理。
解析:气泡室探测射线原理与云室类似,不同的是气泡室中是在射线经过时产生气泡来显示射线径迹的,故A选项正确;由气泡室内径迹中气泡的多少及径迹在磁场中的弯曲方向等,可分析射线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故B选项不正确;盖革—米勒计数器利用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电脉冲进而计数,所以C选项正确;由于对于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所以D选项错误。
┃┃对点训练__■
1.现代建筑使用的花岗岩石材和家庭装修使用的花岗岩板材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某同学要测定附近建筑材料厂生产的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辐射是否超标,他选用哪种仪器较好( C )
A.威耳逊云室
B.气泡室
C.盖革—米勒计数器
D.以上三种效果都很好
解析: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都比较弱,用云室、气泡室很难测出,而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
探究?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核反应方程
┃┃思考讨论2__■
如图所示为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示意图。
(1)充入氮气前荧光屏上看不到闪光,充入氮气后荧光屏上看到了闪光,说明了什么问题?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相同规律?
提示:(1)产生了新粒子
(2)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动量守恒
┃┃归纳总结__■
1.核反应的条件
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2.核反应的实质
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N+He―→O+H
(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Be+He―→C+n
(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Al+He―→P+n;P―→Si+e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特别提醒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等号连接,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方程应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杜撰。
┃┃典例剖析__■
 典例2 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Pt,制取过程如下:
(1)用质子轰击铍靶Be产生快中子;
(2)用快中子轰击汞Hg,反应过程可能有三种:①生成Pt,放出氦原子核;②生成Pt,放出质子和中子;③生成的Pt发生两次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汞Hg,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解题指导:此题只要严格按照写核反应方程的原则进行,一般是不会出错的,写核反应方程的原则是:(1)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2)中间用箭头,不能写成等号。因两端仅仅是质量数守恒,没有体现质量相等;也不能仅画一横线,因箭头的方向还表示反应进行的方向;(3)能量守恒,但中学阶段不作要求;(4)核反应必须是实验能够发生的,不能毫无根据地写未经实验证实的核反应方程。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算出新生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然后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如下:
(1)Be+H―→B+n
(2)①Hg+n―→Pt+He
②Hg+n―→Pt+2H+n
③Pt―→Au+e Au―→Hg+e
┃┃对点训练__■
2.(2020·重庆一中髙二下期期中)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Th衰变为Rn,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
B.H+H→He+n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C.Th→Pa+e是β衰变方程,其中β粒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
D.查德威克用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反应方程为He+N→O+H
解析:Th衰变为Rn,经过(234-222)÷4=3次α衰变,86-(90-3×2)=2次β衰变,选项A正确;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Be+He→C+n,选项B错误;Th→Pa+e是β衰变方程,其中β粒子来自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选项C错误;卢瑟福用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反应方程为He+N→O+H,选项D错误。
探究?
放射性的应用及防护
┃┃思考讨论3__■
射线在人们心里是一个恶魔,谈核色变,怎样进行有效的防护呢?
提示:其实射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只要熟知各种射线的特点,就可以避开射线对我们的危害,如图所示,从图中你可能有所体会。
┃┃归纳总结__■
1.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放射性同位素的分类
①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②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
①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②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③半衰期短,废料易处理
(3)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
①利用它的射线
a.利用放出的γ射线检查金属部件是否存在砂眼、裂痕等,即利用γ射线进行探伤。
b.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与物质的厚度和密度的关系,可用它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的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放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除去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的变异,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②做示踪原子
把放射性同位素原子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的方式掺到其他物质中,然后用探测仪进行追踪,这种使物质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就是示踪原子。例如:
a.在农业生产中,探测农作物在不同的季节对元素的需求。
b.在工业上,检查输油管道上的漏油位置。
c.在生物医疗上,可以检查人体对某元素的吸收情况,也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2.放射性的污染与防护
污染与防护
举例与措施
说明
污染
核爆炸
核爆炸的最初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主要是强烈的γ射线与中子流
核泄漏
核工业生产和核科学研究中使用放射性原材料,一旦泄漏就会造成严重污染
医疗照射
医疗中如果放射线的剂量过大,也会导致病人受到损害,甚至造成病人的死亡
防护
密封防护
把放射源密封在特殊的包壳里,或者用特殊的方法覆盖,以防止射线泄漏
距离防护
距放射源越远,人体吸收的剂量就越少,受到的危害就越轻
时间防护
尽量减少受辐射的时间
屏蔽防护
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加屏蔽物能起到防护作用。铅的屏蔽作用最好
┃┃典例剖析__■
 典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给农作物施肥时,在肥料里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因为农作物吸收放射性同位素后生长更好
B.输油管道漏油时,可以在输的油中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探测其射线,确定漏油位置
C.天然放射元素也可以作为示踪原子加以利用,只是较少,经济上不划算
D.放射性元素被植物吸收,其放射性将发生改变
解题指导:掌握放射性同位素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关键。
解析:放射性元素与它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可以确定农作物在各季节吸收含有哪种元素的肥料。无论植物吸收含放射性元素的肥料,还是无放射性肥料,植物生长是相同的,A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易控制,衰变周期短,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污染,而天然放射性元素,剂量不易控制、衰变周期长,会污染环境,所以不用天然放射元素,C错误;放射性是原子核的本身性质,与元素的状态、组成等无关,D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为示踪原子,故B正确。
┃┃对点训练__■
3.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
元素
射线
半衰期
钋210
α
138天
氡222
β
3.8天
锶90
β
28天
铀238
α、β、γ
4.5×109年
某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把聚乙烯膜轧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 C )
A.钋210   
B.氡222
C.锶90  
D.铀238
解析:要测定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则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合适;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半衰期太小,铀238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合适。
核心素养提升
易错警示·以题说法·启智培优
放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
案例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中做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在如图所示的云室照片中,正确的是( B )
解析:首先在α粒子(He)、反冲核(O)和质子(H)这三种粒子中,反冲核的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径迹短而粗;质子的电离能力最弱,穿透能力最强——径迹细而长。
另外,在α粒子轰击氡核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即pα=pO+pH。因此,反冲核与质子的运动方向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