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观察,知道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训练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2.在提问、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3.通过自问自答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体验亲情的可贵。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生命的奥秘,消除神秘感,充满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性细胞的结构功能
【教学准备】
人体性细胞永久装片、显微镜
【教学资源】
课前调查表格、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内容 设计 教学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课前要求学生与父母通过交谈去回忆成长点滴、以及看照片等活动,寻找与父母的相同点。课上,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自己都有与父母的相同之处,激起学生想要揭开谜底的需求。为性细胞的特征、功能以及受精作用的导入设下铺垫。 课前调查活动:“我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与父亲相似处
与母亲相似处
长相
性格
动作
其他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没有只像父亲或只像母亲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与父亲、母亲的相似之处。
提问:为什么孩子总有与父母相似或相同之处?
学生各抒己见。 这一调查活动,也可称之为一次“亲子活动”,不仅为自然引出性细胞、受精作用打下伏笔,而且在学生与父母的沟通过程中,可感受生命的奇妙,享受家庭的温暖与乐趣,增进与父母间的感情。
性细胞
通过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永久装片,增加学生对性细胞的直观认识,训练他们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引出性细胞的概念、作用
学生活动:通过显微镜观察,找出精子与卵细胞异同。
结论:
相同点:都有细胞结构。(教师补充说明:细胞核中都载有父亲或母亲的半套遗传信息)
不同点:精子状如蝌蚪,较小;卵细胞呈圆形,较大。(教师补充说明:精子是人体内最小的细胞之一,而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之一)
精子与卵细胞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同时又带有神秘色彩的,在内心深处都很想亲眼目睹。通过永久装片的观察可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留下直观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再次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小结
【教学反思】
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同学们呈现平时用肉眼无法观察的景象,将人类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依托于这点开展教学很方便,效果也很好!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