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3.1 动植物的分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3.1 动植物的分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27 16: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植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会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2.初步掌握科学家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
3.学会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
二、过程方法
1.能将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2.通过课前寻找生物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1.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1.科学家对动植物简单分类的方法;
2.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教学准备 1.脊椎动物骨骼标本、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脊椎动物五大类群代表动物的标本或模型、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小组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播放各种动物图片。
设疑: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分组讨论对不同动物的分类。
再用书本上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身体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以4-5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
讨论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种最适合对动物进行分类?说说你们的理由。 观看并讲出其名称。
课前分组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认识更多的生物。
学生讨论。 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入手,通过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使学生体验书本并不是权威,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有可能做得更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科学家是根据动物身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教师讲解:脊柱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这一特征,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活动:
出示蛙、蜥蜴、蛇、家鸽、家兔的骨骼浸制标本,河蚌的模型、蚯蚓的浸制标本,辨认哪些动物有脊柱?
出示啄木鸟、金丝猴、蜥蜴、青蛙、松鼠、鱼、履虫、梭子蟹、珊瑚、河蚌、蚯蚓、蜗牛蛇、大山雀、虎、的挂图请学生观察、比较后思考、讨论。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学生观察、比较后思考、讨论,并继续交流总结,得出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
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由浅入深,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着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加深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
拖动的过程,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 讲述: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
设疑:你能根据提示,将这些脊椎动物分成5大类么?哪5大类?分别有哪些动物?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哪些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为什么?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反应快?学生辨认动物属于哪一类,并说明理由。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答:脊椎动物可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学生上台拖动图片,将脊椎动物分类,并且讲出分类的依据(主要特征):
红鱼属于鱼类,它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青蛙属于两栖类,它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蜥蜴属于爬行类,它体表无羽毛,有鳞片或甲。
啄木鸟、大山雀属于鸟类,它们体表有羽毛、卵生。
虎、松鼠、金丝猴属于哺乳类,它们身体被毛、胎生、哺乳。 通过填写表格,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使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且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所了解。
拖动图片很有趣,但还要求讲出理由,这就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以比赛的形式辨认属于哪一类脊椎动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巩固并进一步了解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使学生乐于学习。
四、植物分类 科学家对植物的分类方法,和动物的分类差不多,也是按照植物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植物会不会开花,将植物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学生分组讨论后把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两类,并填在适当位置。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可将植物分成两类? 学生分组讨论后把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两类,并填在适当位置。 和动物分类的方法一样,植物分类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分组完成,可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接受性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式的,让学生把他们的分类方法与科学家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其实就在身边,科学家是通过观察、分析、思维、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去研究,就会有所收获。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