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忆我的母亲》随堂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回忆我的母亲》随堂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8 16: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随堂训练
【基础考查】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踱 步 ( duó ) 勉 强 ( qiáng ) 随声附 和 ( hé )
B. 迁 徙 ( xǐ ) 投 奔 ( bèn ) 宽厚仁 慈 ( cí )
C. 惩 罚 ( chéng ) 周 济 ( jǐ ) 任劳任 怨 ( yuè )
D. 溺 死 ( nì ) 衙 门 ( yǎ ) 不 辍 劳作 ( chuò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记得那时我从 私 熟 回家 , 常见母亲在灶上 汗 流 满 面 地烧饭 , 我就悄悄把书一放 , 挑水或放牛去了。
B. 母亲那种勤劳 检 朴 的习惯 , 母亲那种宽厚 仁 慈 的态度 , 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 母亲没有灰心 , 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 为 富 不 忍 者的反感却更 强 烈 了。
D. 我到云南后 , 从家信中知道 , 我母亲对我这一 举 动 不但不反对 , 还给我许多 慰 勉 。
3.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 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经线 , 以时间为纬线 , 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 , 首尾呼应 , 结构严谨。
D.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 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 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4. 填空。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 : 是传记文学的一种 , 用 、 的方法 , 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和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写 , 语言 。
【综合运用】
5. 母亲节来临之际 , 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 , 请你参加这个活动 , 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 活动一 : 悟“美” ) 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 , 请将它们提取出来。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 , “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 , 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 : 鉴“美” )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 , 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 ( 温馨提示 : 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 )
你的观点 : ________的妈妈最美
(3)( 活动三 : 荐“美” ) 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 , 请你为她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 : ① 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 ; ② 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 ③ 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姓名 ; ④ 60 字左右。
“最美妈妈”推荐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 , 回答问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 , 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 , 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 , 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 一个勤劳的习惯 , 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 ,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 , 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 只有这种知识 , 这种意志 , 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 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 但是 ,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 , 一定能做到的。
6. 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7. “这是我能做到的 , 一定能做到的”能不能并作“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 为什么 ?
8.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 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 但是 ,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 这句话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
【类文阅读】
阅读《母亲的目光》 , 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目光
小乔
① 做了母亲之后 , 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 , 黝黑健康的胳脯 , 饱满茁壮的腿 , 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 , 我常常觉得 , 单是为了这么一看 , 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 忽然又想 , 自己这么小的时候 , 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 ? 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 , 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 , 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 , 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 , 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 一天 , 我正在里间午睡 , 还没睡稳 , 听到母亲走进来 , 摸摸索索的 , 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 过了一会儿 , 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 , 如树叶的微叹 , 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 , 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 , 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 , 便睁开眼。我看见 , 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 , 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 “妈 , 怎么了 ? ”我很纳闷。
⑤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 , 走开了。
⑥ 后来 , 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 : “妈 , 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 ? ”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 , 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 以后 , 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 , 或者说 , 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 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 , 她已经病逝了。
⑧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 , 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 , 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 , 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 , 只属于母亲。
⑨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 , 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 ? 我忽然想 , 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 , 我该怎么做 ? 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 ? 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 ? 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 , 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
⑩ 有些错误 , 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 , 这种假设对我而言 , 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 , 我想 , 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 ? 如果 , 你还有幸拥有母亲 ; 如果 , 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 , 那么 , 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 , 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 , 对你和母亲而言 , 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9. 第 ⑦ 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 谈谈你的理解。
10. 品味第 ⑧ 段文字 , 回答问题。
(1) 这段把母亲比做、、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2) “ 再 也 不 会 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 仔细品析“再也不会” , 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11. 最后一段 , “你会知道 , 这种小小的成全 , 对你和母亲而言 , 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12. 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 , 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 : “有些错误 , 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 , 你有什么感悟 ? 简要谈谈。
《回忆我的母亲》随堂训练(解析版)
【基础考查】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踱 步 ( duó ) 勉 强 ( qiáng ) 随声附 和 ( hé )
B. 迁 徙 ( xǐ ) 投 奔 ( bèn ) 宽厚仁 慈 ( cí )
C. 惩 罚 ( chéng ) 周 济 ( jǐ ) 任劳任 怨 ( yuè )
D. 溺 死 ( nì ) 衙 门 ( yǎ ) 不 辍 劳作 ( chuò )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字音的掌握。A勉 强 ( qiáng ) — ( qiǎng ) 随声附 和 ( hé ) — ( hè )
C. 任劳任 怨 ( yuè ) — ( yuàn )
D. 衙 门 ( yǎ ) — ( yá ) 。 故答案为B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记得那时我从 私 熟 回家 , 常见母亲在灶上 汗 流 满 面 地烧饭 , 我就悄悄把书一放 , 挑水或放牛去了。
B. 母亲那种勤劳 检 朴 的习惯 , 母亲那种宽厚 仁 慈 的态度 , 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 母亲没有灰心 , 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 为 富 不 忍 者的反感却更 强 烈 了。
D. 我到云南后 , 从家信中知道 , 我母亲对我这一 举 动 不但不反对 , 还给我许多 慰 勉 。
【答案】D
【解析】
A. 熟——塾 ;
B. 检——俭 ;
C. 忍——仁 ; 故选D。
3.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 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经线 , 以时间为纬线 , 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 , 首尾呼应 , 结构严谨。
D.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 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 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答案】C
【解析】
C. 错误 , 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 , 以时间为经线。故选C。
4. 填空。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 : 是传记文学的一种 , 用 、 的方法 , 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和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写 , 语言 。
【答案】叙述描写生活经历真人真事简明平实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知识。了解并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 掌握回忆录的要求和特点即可解答此题。
【综合运用】
5. 母亲节来临之际 , 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 , 请你参加这个活动 , 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 活动一 : 悟“美” ) 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 , 请将它们提取出来。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 , “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 , 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 : 鉴“美” )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 , 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 ( 温馨提示 : 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 )
你的观点 : ________的妈妈最美
(3)( 活动三 : 荐“美” ) 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 , 请你为她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 : ① 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 ; ② 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 ③ 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姓名 ; ④ 60 字左右。
“最美妈妈”推荐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道德价值 ② 真善关
(2) 示例一 : 勤劳示例二 : 有爱心
(3) 示例一 : 勤劳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 她用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 , 她用双脚踏出富裕的道路 , 她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明天。
示例二 : 有爱心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 敬老院里 , 有她温暖的话语 ; 街道社区 , 有她甜美的笑容 ; 义工队里 , 有她忙碌的身影。
【解析】
(1) 提取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找到语句的关键部分 , 即“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 , 反映了时代对真善关的呼唤” , 其中体现“评选标准”的词语分析可知 , 应为“道德价值”“真善美” 。
(2) “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是审题的关键点 , 根据要求填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 如和蔼、善良、博爱、善解人意等 。
(3) “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 , 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是拟答的基本要求 , 不管选择哪一个 , 应运用排比 , 写出推荐的理由 , 可以用抒情 , 还可以写人物的事迹 . 如“博爱的妈妈是最美的 :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博爱的人 , 她在家里孝敬老人 , 抢着做脏活累活 ; 在外面尊敬老人 , 公交车上有她给老人让座的身影 , 马路上有她扶老人过马路的情景 , 敬老院里有她陪老人聊天的情景 。
【课内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 , 回答问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 , 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 , 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 , 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 一个勤劳的习惯 , 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 ,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 , 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 只有这种知识 , 这种意志 , 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 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 但是 ,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 , 一定能做到的。
6. 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7. “这是我能做到的 , 一定能做到的”能不能并作“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 为什么 ?
8.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 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 但是 ,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 这句话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
【答案】
6. ①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 ② 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 一个勤劳的习惯 ; ③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7. 不能。这里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 用“能”“一定能”表达了作者无比坚定的信心 , 收束有力。如果并作“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 则不够突出 , 不足以表达作者的信心和决心。
8.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 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到爱劳动人民 , 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 , 感情升华了 , 主题深化了。
【解析】
6.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答题时 , 可以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 第一段“我应该感谢母亲 , 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 一个勤劳的习惯 , 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第二段“我应该感谢母亲 ,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很容易提取到需要的答案。
7. 考查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 , 可以结合语境 , 理解“能”“一定能”的含义 , 指出反复手法所起到的突出强调的作用。运用反复修辞手法 , 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 , 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 语气强烈 , 表达坚定的信心 , 不容动摇 , 并作“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后 , 虽然也表达肯定的意思 , 但语气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 不足以表达作者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不能并作“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8. 第一问 , 考查对文段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最后一段的句子“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可知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可知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思想。
第二问 , 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 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 ( 已经过去 ) 和 创造着 ( 今天和未来 ) 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 , 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 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 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 ;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 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类文阅读】
阅读《母亲的目光》 , 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目光
小乔
① 做了母亲之后 , 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 , 黝黑健康的胳脯 , 饱满茁壮的腿 , 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 , 我常常觉得 , 单是为了这么一看 , 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 忽然又想 , 自己这么小的时候 , 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 ? 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 , 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 , 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 , 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 , 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 一天 , 我正在里间午睡 , 还没睡稳 , 听到母亲走进来 , 摸摸索索的 , 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 过了一会儿 , 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 , 如树叶的微叹 , 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 , 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 , 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 , 便睁开眼。我看见 , 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 , 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 “妈 , 怎么了 ? ”我很纳闷。
⑤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 , 走开了。
⑥ 后来 , 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 : “妈 , 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 ? ”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 , 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 以后 , 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 , 或者说 , 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 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 , 她已经病逝了。
⑧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 , 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 , 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 , 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 , 只属于母亲。
⑨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 , 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 ? 我忽然想 , 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 , 我该怎么做 ? 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 ? 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 ? 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 , 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
⑩ 有些错误 , 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 , 这种假设对我而言 , 只是想像的 盛宴而已。但是 , 我想 , 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 ? 如果 , 你还有幸拥有母亲 ; 如果 , 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 , 那么 , 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 , 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 , 对你和母亲而言 , 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9. 第 ⑦ 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 谈谈你的理解。
10. 品味第 ⑧ 段文字 , 回答问题。
(1) 这段把母亲比做、、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2) “ 再 也 不 会 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 仔细品析“再也不会” , 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11. 最后一段 , “你会知道 , 这种小小的成全 , 对你和母亲而言 , 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12. 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 , 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 : “有些错误 , 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 , 你有什么感悟 ? 简要谈谈。
【答案】
9. 前句讲我的感觉 , 母亲没有再看过我 ; 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 , 只要做得更隐蔽。
10.(1) 天空礁石河床执着和深情 (2) “再也不会”饱含着作者对母亲深厚复杂的感情 : 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 , 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11. 你躺在母亲的爱抚里 , 你是幸福的 ; 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子 , 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 意思对即可 )
12.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 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 ; ① 养子才知父母恩 , 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 ; ② 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 , 却不懂得珍惜它 ; 当你失去它时 , 才倍感它的珍贵。 ③ 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 , 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 ,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 也就是文章的整体 , 仔细体味推敲 , 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后句重在强调母亲表面上没有看过“我” , 实际上指的是母亲做得很隐蔽 , 没有被我发现 , 更能体现母亲对“我”的爱。
10. 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 , 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 , 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 , 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是运用比喻的修辞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深情。“再也不会”既表现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 也体现了因为自己不理解母亲而感到懊悔和内疚。
11.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 , 是中考的主流题型 , 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 , 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 , 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 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于孩子来说 , 享受母亲的爱抚是幸福的 ; 对于母亲来说 , 欣赏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幸福 , 一种享受。
12. 本题考查针对文中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题型 , 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 , 只需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 , 不要面面俱到。此题应该从要懂得珍惜亲情 ,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这一角度进行作答。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