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单元2 氧气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和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了解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界氧气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为主,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 铁架台、试管、三角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药匙、长颈漏斗、酒精灯、玻璃片、火柴、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棉花。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测
评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强调体积分数)
2.观察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并写出有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
2.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导
入
新
课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的性质。
1.观察一瓶氧气可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2.请举一个生活实例说明氧气能微量溶解于水。 在常温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水中鱼类能从水中得到氧气。
氧
气
的
性
质 教师演示木炭、硫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在空气中点燃木炭,观察现象后再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熄灭后取出,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2.在空气中点燃硫磺,并观察燃烧现象后,再伸入氧气瓶内,观察现象,燃烧熄灭后,闻燃烧后的瓶内气味。
3.在酒精灯上点燃缠绕着木条的弯曲铁丝,本条燃烧后将带余烬的铁丝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讨论:实验中有少数小组的集气瓶破裂,提出问题。
①瓶底为什么会破裂?
②采取什么方法能防止瓶底破裂?
学生模仿老师的演示实验,来探究,木炭硫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补充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①铁丝燃烧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②在瓶底垫上一层沙或放入适量的水。
化
学
反
应
的
类
型 1.分析课本第29页的表格中3个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有哪些?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简称“多变一”的反应,反应简式:A+B C。表中5个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2.你还能列举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变化吗? 1.五个化学反应共同点是:
①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②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参加。
③都有两种反应物。
④都生成一种物质。
五个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五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2.纸、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能和氧气反应。
板书设计 ? 单元2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 1 课 时)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四、氧气用途: 1.支持燃烧 2.供给呼吸
?
教学反思 ?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
作业 无?
教学内容 单元2 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氧气的用途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认识到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2.阅读教材33页至34页内容。总结氧气的主要用途?
3.列举生活中不需要氧气的事例。 3.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
5.①食品真空保存。
②蛋黄派袋内注入保护气。
③钢管上镀锌。
④钢窗上涂油漆。
尝试归纳:重新设计表格,尝试重新归纳知识——氧化反应。
现象 反应物 反应
条件 生成物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相关化学式
探究活动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比在空气中旺盛,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
氧气
点燃
二氧
化碳
黑色 无色 无色
固体 气体 气体
探究活动2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磺
氧气 点燃 二氧
化硫
黄色 无色 刺激性
固体 气体 气味的
气体
探究活动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 铁丝
氧气 点燃
四氧化
三铁
银白 无色 黑色
色固 气体 固体
体
探究活动4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镁条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探究活动5
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白色固体。 白磷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银白无色 白色
色固气体 固体
体
板书设计 ?单元2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 课 时)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四、氧气用途: 1.支持燃烧 2.供给呼吸
教学反思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 ?P38页1,2,3题
教学内容 氧气(第三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时安排 1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测
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2.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
3.如何检查教材第31页图2-11,图2-12发生装置(即左边装置)的气密性。 1.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
3.根据教材31页图2-11的检查原理,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并双手紧握试管或锥形瓶,观察水中现象。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好,反之则不好。
导
入
新
课 我们平时生活,呼吸空气就可以了,但在生产生活中有时要用到纯氧,如医院救治危重病人就需要吸氧,因此需要制备氧气。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套装置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师生共同分析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学习的内容。先讨论图2-12装置所需学习的内容。
图2-12的装置:
1.反应的药品: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
化学式:
3.所需仪器和用具: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水槽、药匙、纸槽、棉花
探究实验:
氧气的实
验室制法 教师示范图2-12,边操作边说明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收集气体→移去水槽中导管→停止加热。并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分别收集两瓶氧气。
学生分组做实验图2-12。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分组做实验,学会小组内合理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等。实验结束后由组长负责交流汇报。
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的药品及原理
2.装置的确定方法和使用该装置必备的条件。
4.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此气体一定是氧气。
5.验满方法:
二、工业制法: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教学反思 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氧气(第四课时) 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实验中的细节,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小失误,加深理解。
①为什么可采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②水槽中刚有气泡产生时能不能立即收集?为什么?
③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就一定是氧气?
④如何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
⑤实验完毕有些小组造成试管破裂,你能找出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小组交流讨论出结论:
①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理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原理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②答:不能。原因是此时收集到氧气不纯,会混有空气。须等到水槽中气泡产生均匀时方可收集。
③用带火星木条伸到瓶内,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一定是氧气。
④用带火星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说明瓶中收集满氧气。
⑤a.试管口倾斜向上;
b.先停止加热,后移去导管;
c.未冷却就洗涤;
d.实验中冷水滴在试管底部;
e.没有预热就固定加热。
尝试归纳
现在我们来归纳图3-11装置涉及的内容。
1.实验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收集气体。
2.二氧化锰先装入锥形瓶,双氧水装入分液漏斗。 1.反应的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3.所需仪器和用具:
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水槽、药匙、集气瓶、玻璃片
学生讨论 分析讨论:
1.图2-12和图2-14两套装置你认为哪套装置更好?优点是什么?
2.图2-12装置的使用条件;
3.图2-14装置的使用条件。
实验室制气体的要求:
①药品易得;
②装置简单、易操作;
③反应速率适中。 1.图2-14更好,优点是:
①不需加热,可节省能源。②发生和停止方便,甚至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的快慢,因而可节省药品。
2.①反应物都是固体;
②反应条件是加热;
③生成物中有气体。
3.①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②反应条件是常温;
③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
学生自
学讨论 阅读课本第32页,明确工业上制氧气的要求:
①原料易得、成本低;
②设备简单、易操作、安全;
③节省能源,可持续用;
④生成物不污染环境
学生阅读课本第32页图2-15,理解微观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氧气的原料?
2.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
3.从工业上制氧气的微观示意图,你得到哪些化学信息? 1.工业上制氧气原料是:空气。
2.工业上根据空气中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
①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②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③当物质呈液态时分子间间隔较小;
④当物质量呈气态时,分子间间隔较大。
阅读课本 第30页的“交流讨论”。 明确氧气的生成和消耗途径,产生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课堂练习 投影出课堂练习题(附后) 学生口答后,教师给出答案,速度较快。
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的药品及原理
2.装置的确定方法和使用该装置必备的条件。
4.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此气体一定是氧气。
5.验满方法:
二、工业制法: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教学反思 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