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分子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分析、概括出相关结论。
2.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深化认识,提升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2.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宏观的演示,对比实验,概括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
【教学难点】
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Ⅰ、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具有体积小、数目多的特点。那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如何排列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加以学习。
Ⅱ、新课教学:
一、分子间有空隙
演示实验:
现象: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小 。
结论: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
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演示实验:教师结合课本,课件显示扩散现象:
(1)气体的扩散:二氧化氮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
(2)液体的扩散:硫酸铜溶液与水间的扩散
(3)固体的扩散:金块与铅块间的扩散
(学生理解体会,并尝试归纳)
(4)分子的热运动
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现象1:墨水散开了
结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现象2:热水中墨水散开得更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2.归纳:
(1)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3)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4)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分子的热运动
(5)气体、液体、固体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6)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
学生理解并加以记忆。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学生体会:①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笔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
②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笔压短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
交流讨论: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吗?
2.演示实验——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结合课本探究实验,展示课件,学生体会:
两块铅块压紧后,看下面是否可以挂钩码
现象:压紧的铅块下面的钩码不会掉下来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演示实验——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结合课本探究实验,展示课件,学生体会:
将注射器中吸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与推动空气相比,容易推动吗?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4.归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分子动理论:(结合课本,教师讲解明确,学生理解记忆)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学生们阅读教材,认识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 3. 归纳提升: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作用最强的是固态,它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形状的是液态;既没确定体积也没固定形状的是气态。
Ⅲ、学以致用:
1、“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它说明 ;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汽车驶过,车后灰尘的运动。
3、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日”,无烟场所的标志也处处可见。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解明确)
Ⅳ、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Ⅴ、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2.完成《学生用书》本节习题。
Ⅵ、板书设计?
11.2?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4.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