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人美版第三册第六课《下雨了》
教材分析 《下雨了》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一课的内容,具体的讲:就是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等方式大胆地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欣赏美术作品,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
设计理念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回忆下雨天的情景,谈谈自己的一些经历,从中导出雨中的一些人物景物的细节,让学生除了画雨和伞之外,更多的内容表达下雨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和一些雨天的情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情景。
2、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插画雷公公敲鼓打雷,天气变化
学生听声音感受打雷,问;听到打雷声,你想到什么?
学生:“下雨了”
板书导入:下雨了
插画雨婆婆出来了
学生感受下雨天的气氛。
二、新授
1、雨之情
学生回顾生活经验,说一说雨天时,人们在做什么?
(感受雨天场景)
图片展示人们的在雨天的情景,引导学生带感情去体会雨中情。
雨之景
学生回忆雨天时,城市的景象,用语言描绘雨中的城市。
图片展示城市雨景,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去表达。
3、雨之美
雨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有说点,有说线,矛盾引起
究其原因:大雨时可以用线表现,小雨时可用点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三、作品欣赏
欣赏作品:发现雨的美和雨中的动人故事(情感渗透)
展示作品若干:
从雨的造型、美术表现手法、雨的情景表现等方面引导感受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欣赏并汇报总结。
四、学生创作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说一说学习本课之后对雨的新感受。 设计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对于雨的学习兴趣
感受雨的乐趣、雨中的动人故事,进行适度德育渗透。
感受雨的不同形态:
点、线、圈、方向变化……
欣赏儿童作品,激发创作灵感。
板书 设计 6、下雨了
雨中的人物:动作、表情
雨中的景物:远景、近景
教学 反思 学生在大家的讨论中和图片的启发下,各自对下雨天都有不同的感情表达,有诗情画意的,有欢乐童趣的,有叙事表达的,总之,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下雨天。